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以化学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类花状羟基磷灰石(HAP),考察了HAP用量、H_2O_2用量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HAP/H_2O_2体系降解结晶紫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L 30 mg·L~(-1)结晶紫溶液加入0.01 g HAP和0.1 mL H_2O_2,反应38 min时,脱色率可达97.2%,动力学研究表明该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在正交、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H_2O_2投加量、H_2O_2/FeSO_4物质的量比及FeSO_4/K_2C_2O_4物质的量比为自变量,COD_(Cr)去除率为响应量,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UV/H_2O_2/草酸铁体系去除聚糖-木质素钻井液废液COD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H_2O_2加量0.75%(体积分数),H_2O_2/FeSO_4物质的量比为3.0∶1,FeSO_4/K_2C_2O_4物质的量比为2.5∶1下,经UV/H_2O_2/草酸铁体系处理后聚糖-木质素钻井液废液的COD_(Cr)去除率为70.51%,与预测值72.08%接近。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Na_2B_4O_7-Mg_2B_6O_(11)-H_2O体系在298.15,K时稳定相平衡,并测定其溶解度及物化性质(密度和折光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稳定相图及物化性质-组成图.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水合物I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相图中有1个共饱点E(Na_2B_4O_7·10H_2O+Mg_2B_6O_(11)·15H_2O),对应的液相组成(质量分数)为Na_2B_4O_72.95%、Mg_2B_6O_(11)0.034%;2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AE和BE;2个单盐结晶区,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B_4O_7·10H_2O和Mg_2B_6O_(11)·15H_2O;平衡液相中随着Na_2B_4O_7含量的不断增加,Mg_2B_6O_(11)的溶解度逐渐减小,表明Na_2B_4O_7对Mg_2B_6O_(11)有较强的盐析作用.稳定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均随着液相中Na_2B_4O_7质量分数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采用经验公式对密度和折光率进行了关联,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结晶紫—锗钨酸—PVA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结晶紫-锗钨酸-PVA体系的显色反应。显色反应的条件是:[H_2SO_4]=0.13mol/L,(结晶紫)=1.2×10~(-4)mol/L,(聚乙烯醇)=0.32%。结晶紫-锗钨酸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4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锗钨酸在0-3.2×10~(-6)mol/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发色完全后1小时内吸光度稳定。由热重量法及摩尔比法测得离子缔合物中结晶紫离子:GeW_(12)O_(40)~(4-)=3:1。  相似文献   

5.
以Fe_3O_4与[(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L=pyridine-2-carboxamide)为原料成功合成了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光谱仪(PL)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进行结构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平均粒径为10.4nm,几乎呈球形,大小较为均匀,室温下显示良好的光学和磁学性能,在黑暗条件下,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能有效吸附有色染料次甲基蓝,该纳米复合粒子在吸附,磁学和生物医学方面都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 L-苹果酸-氢氧化锂-水体系中发现有四种结晶相,测量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确定化学式为、LiC_4H_5O_5、 LiC_4H_5O_5·C_4H_6O_5、 LiC_4H_5O_5·xH_2O 和 Li_2C_4H_4O_5。这些结果和早期 Traube 的结果不一样。四方相结晶是和 HaVere 的结果一致的。发现只有单斜相 LiC_4H_5O_5·C_4H_6O_5可以培养成大晶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三元体系LiCl-Li_2B_4O_7-H_2O在0,30,40℃时的溶度与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在这些温度下,体系均属简单共饱型.体系中除Li_2B_4O_7·3H_2O和LiCl2H_2O(0℃)或LiCl·H_2O(30,40℃)外,无其他固相生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四元体系硼酸锂-硼酸钾-硼酸镁-水15℃时固液相平衡,测定了体系溶解度和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研究发现:该体系15℃稳定相图中包含一个共饱点(L+Li_2B_4O_7·3H_2O+K_2B_4O_7·4H_2O+Mg_2B_6O_(11)·15H_2O),其液相组成为w(Li_2B_4O_7)1.31%、w(K2B4O7)10.57%、w(Mg B4O7)0.05%;3个固相结晶区为Li_2B_4O_7·3H_2O、K_2B_4O_7·4 H_2O、Mg_2B_6O_(11)·15H_2O,体系无复盐或固溶体生成.溶液中硼酸锂、硼酸钾对多水硼镁石有很强的盐析效应,液相的密度和折光率随溶液中硼酸锂浓度的增加呈有规律的变化.采用经验公式对密度和折光率进行关联,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磷钨酸(H_3PW_(12)O_(40))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水热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制备H_3PW_(12)O_(40)/GO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及形貌分析,以H_3PW_(12)O_(40)/GO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催化降解甲基橙、结晶紫、刚果红染料溶液,结果表明:H_3PW_(12)O_(40)/GO复合材料降解甲基橙溶液脱色率达到85.62%,降解结晶紫溶液脱色率达到89.78%,降解刚果红溶液脱色率达到82.62%。  相似文献   

10.
将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_2HPO_4·12H_2O)与二水柠檬酸钠(Na_3C_6H_5O_7·2H_2O)以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制备一系列配比的新型二元相变材料.通过步冷曲线和DSC测试等手段,探索了其结晶及储热性能.实验表明,这些体系的结晶性能均优于Na_2HPO_4·12H_2O单一体系,且有着较好的储热性能.其中,Na_2HPO_4·12H_2O与Na_3C_6H_5O_7·2H_2O质量比为10∶1和10∶2的复合相变材料过冷度均较低,且能维持较高的相变焓,是应用前景良好的低温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钨掺杂的TiO2纳米粒子,利用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结晶紫水溶液的脱色为模型反应,研究了钨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作为光催化剂降解反应的活性。讨论了光催化剂的配比,光催化剂的用量,光照时间与结晶紫溶液脱色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以经过500℃煅烧配比为X(WO3)=3%的WO3/TiO2复合材料为光催化剂,当催化剂用量为500 mg/L,结晶紫溶液的起始浓度20 mg/L时,光照2h,结晶紫的降解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2.
结晶紫内酯的合成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对N,N-二甲氨基苯甲醛、N,N-二甲基苯胺和中间N,N-二甲氨基苯甲酸与尿素在酸催化下反应制得无色结晶紫内酯(LCVL)。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氧化LCVL,得到结晶紫内酯(CVL).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及所用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最佳总产率约为54%。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乳液法制备纯的Fe2(MoO4)3催化剂,并通过TG、XRD、SEM对产物进行表征.以Fe2(MoO4)3为类芬顿催化剂,探讨不同pH条件下对结晶紫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结晶紫的降解率依然能达到91.00%.并且,当pH在3.0~9.0时,pH对结晶紫降解率的影响都不大.同时详细探讨了Fe2(MoO4)3催化剂可能的催化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4.
微波-活性炭催化法处理结晶紫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结晶紫溶液为处理对象,研究在活性炭存在和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微波辐射处理染料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处理过程的因素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微波具有加速结晶紫裂解和被氧化速度的作用,如在溶液中加入活性炭或通入空气,均能提高结晶紫的去除速率;(2)增加微波辐射电压、处理时间和活性炭用量(固液比)均能提高微波—吸附催化法处理结晶紫溶液的脱色率.不同的溶液浓度,脱色率也不同,浓度越高,脱色率越大;(3)微波辐射—活性炭催化法对结晶紫废水的处理有很好的可行性,在1:10的固液比下,微波辐射30min,可达到99.6%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15.
UV/Fenton/杂多酸体系光催化氧化结晶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光助Fenton反应产生大量·OH而使有机物得以氧化降解,杂多酸具有强的紫外光吸收特性,可以作为Fenton反应的活化剂.研究以结晶紫为底物,考察了UV/Fenton/杂多酸体系对染料的降解作用,考察了pH值、H2O2的用量、Fe2+的用量、杂多酸的引入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实验条件:在结晶紫的浓度是20 mg·L-1时,加入2.4 g·L-1 30%的H2O2,0.02 g·L-1 的Fe2+,0.024 g·L-1的磷钨酸,pH2.7时反应60min后测得脱色率高达95%.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能有效地促进结晶紫的氧化脱色,引入杂多酸催化剂后,可增强Fenton试剂的反应活性,大大缩短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6.
The absorbance of crystal violet (CV) in a series of aqueous solutions and a series of sodium bis(2-ethylhexyl) sulfosuccinate (AOT)/isooctane/water microemulsions has been determined. Association models have been used to analyse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obtain the association constants of CV and AOT in the above two media. It was found that about up to 57% CV was associated by AOT in AOT/isooctane/water microemulsions, which reduced the reaction rate of alkaline fading of crystal violet in the microemulsions.  相似文献   

17.
赤泥吸附结晶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赤泥为吸附材料,静态吸附法批量实验了温度、投加量、pH、接触时间、初始质量浓度(ρ0)等因素对含结晶紫废水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30℃,赤泥投加量为4g/L、pH为12、接触时间为2h的条件下,对含500mg/L的结晶紫染料溶液的去除率为95%,吸附量为119mg/g;赤泥吸附结晶紫热力学性质与Henry型吸附等温线吻合,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吸附符合自发吸热过程;赤泥吸附结晶紫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业染料废水处理难的问题,采用微波催化氧化降解(MCOD)方法,不添加氧化剂处理结晶紫模拟废水。首先用浸渍法制备CuO/AC 催化剂,采用X 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考查CuO 担载量及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微波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液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结晶紫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400 W 条件下,使用0.6 g CuO 担载量为质量分数0.8%的微波催化剂CuO/AC,处理100 mL 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 的结晶紫模拟废水6 min,降解率可达99.48%,相应有机碳去除率为94.01%。通过添加不同氧化基团清除剂的实验发现,反应过程中产生了羟基自由基(·OH)。这种微波催化氧化降解(MCOD)新方法可高效处理结晶紫模拟废水。  相似文献   

19.
茜素紫光度法检测H2 O2/CO2+产生的羟自由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用茜素紫的氧化来显色测定Co2+-H2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的方法,提出CO2+-H2O2-茜素紫分析新体系并用于羟自由基(·OH)的测定.本方法利用Co2+与H2O2反应,类似Fenton试剂产生羟自由基(·OH),并加入茜素紫显色剂,使茜素紫的颜色发生变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A值的变化,可间接测定羟自由基的含量,且灵敏度高.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60nm处,茜素紫的吸光度与·OH产生量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抗氧化荆药物甘露醇、苯甲酸、硫脲与羟自由基清除率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方法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测定快速,是一种简便的筛选抗羟自由基的清除剂和有效抗氧化剂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常规Fenton法存在的H2O2耗量大和产生铁污泥的问题,提出了以煤渣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改良Fenton法。对比了常规Fenton法以及改良Fenton法对结晶紫废水的降解效果,分别从煤渣粒径、H2O2投加量和初始pH值出发分析比较了两种处理方法对结晶紫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Fenton法优于常规Fenton法的处理效果,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