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甲苯预处理对HZSM-5沸石性能的调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华 《科学通报》1988,33(3):200-200
一、前言 HZSM-5沸石经水蒸气处理、结炭或金属盐类改性后,在甲苯烷基化或岐化反应以及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中具有高对位选择性。然而随着对位选择性的提高,沸石的催化活性总是下降,二者呈现反向变化关系。本文研究甲苯预处理对HZSM-5沸石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经少量甲苯在高温预处理后,HZSM-5沸石在甲苯乙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增加,同时对位选择性也有所提高。本文并对甲苯预处理后HZSM-5沸石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铨昌 《科学通报》1981,26(13):803-803
工矿排放含重金属阳离子的废水,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目前又无妥善的处理方法。因此,探索天然沸石处理上述废水的可能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介绍我国目前一些主要沸石产地的斜发沸石岩和丝光沸石岩对于重金属阳离子Cu~(2 )、pb~(2 )、Zn~(2 )和Cd~(2 )的交换试验,包括沸石的再生和重金属回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茅祖兴 《科学通报》1979,24(4):179-179
沸石岩中沸石含量的测定,通常使用的有X射线法、阳离子交换容量法等。 本文就斜发沸石-片沸石系列的离子交换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根据样品的总交换容量测定沸石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日新 《科学通报》1992,37(17):1572-1572
ZSM-5沸石经Sb_2O_3、CaO等改性后,在甲苯烷基化过程中的对位选择性大为提高.Chen等认为,在改性过程中沸石的孔径变小,阻止分子较大的邻、间位异构体进出孔道,从而提高了对位选择性.我们发现,改性过程对沸石孔径的影响不大.Yashima等则提出,在较低温度下,沸石的内表面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因而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沸石改性后的对位选择性得到很大提高,需要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铨昌 《科学通报》1979,24(4):175-175
天然丝光沸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用途较广的天然沸石。它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脱水、富氧、吸附氧化氮等;作为离子交换剂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浓缩同位素Li-6等;也可以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用于石油化工和其它化学工业。因此,对于天然丝光沸石的结构、性能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1972年在我国浙江发现第一个具有相当贮量的天然丝光沸石矿床。为利用天然丝光沸石提供依据,我们对浙江丝光沸石岩(T-4)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周建清 《科学通报》1984,29(10):599-599
HZSM-5沸石经某些氧化物改性后,可使其选择性大大提高。Chen和Keading等提出,改性使沸石孔道变小,间、邻二甲苯不能从孔道中扩散,只有对二甲苯能进出孔道,因而提高了对二甲苯的选择性。Yashima等指出,甲苯甲基化产物中,对二甲苯的含量与沸石的酸性有关。HZSM-5沸石存在强酸中心,产物是接近热力学平衡的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改性后,外表面强酸中心被除去,而反应在孔内进行,由于孔道效应,故仅能产生对二甲苯、对于选择性提高的原因迄今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汤正诠 《科学通报》1991,36(1):38-38
处于玻璃转变范围内的玻璃的某些性质会随保温时间发生变化,并逐渐趋于平衡值。这种弛豫型的变化被认为是玻璃某些原子或分子局部重排的结果,并被称为玻璃的结构弛豫。由于结构弛豫,玻璃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其热历史。 晶格缺陷理论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有可能利用这方面的成就来解释玻璃的结构弛豫。但是至今证明缺陷(空位)存在的实验在本质上差不多都是间接的,甚至如何定义玻璃中的缺  相似文献   

8.
微晶玻璃     
李家治 《科学通报》1965,10(11):986-986
微晶玻璃是五十年代发展出来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硅酸盐材料。从它的生产工艺来看,应该叫它玻璃,因为它和普通玻璃的制造方法相同;但从最后制得的产品来看,它是一种多晶的不透明物质,在大多数情况下又非常象陶瓷。实际上,它是用玻璃工艺方法制得的陶瓷,所以又叫做玻璃陶瓷。人们熟知,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或称为玻璃态物质。从热力学观点出发,它是一种亚稳态,较之结晶态具有较高的内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变为结晶态。但从动力  相似文献   

9.
胡伟敏 《科学通报》1988,33(18):1380-1380
Shechtman等从骤冷形成Al-Mn合金的电子衍射图上,发现了具有二十面体点群(I_k群)对称的衍射点存在,打破了把固态分成晶态和无序态两大类的传统分类方法。由此而发现的一种新物态——准晶态(quasicrystalline),便和晶态、无序态一样成为固体的一态。准晶态是一种介于无序态和晶态之间的态。理想准晶体结构具有长程取向有序和准周期平移有序。准晶研究的兴起,使长期被排斥在晶体学32种点群之外的二十面体点群受到了重视,准晶现阶段的研究也集中于具有I_h点群对称的Al-Mn准晶上。  相似文献   

10.
铝基结晶态合金是最常用的有色合金之一,而近年来发展的铝基玻璃态合金则具有两倍于常规铝基合金的强度,并兼有良好的韧性和耐腐蚀性,是一种潜在的新型优质结构材料,因而受到材料科学界的关注。玻璃态合金又称为金属玻璃或非晶态合  相似文献   

11.
段晓青 《科学通报》1987,32(20):1562-1562
一、引言 大多数热致性液晶高分子表现有双向液晶性。除了双向性液晶外,也能看到有关单向性液晶态的报道。双向性液晶在升温和冷却的过程中都能形成同种液晶态。单向性液晶态只是在冷却的过程中形成,而在升温过程观察不到。值得注意的是,单向性液晶态的形成依靠的是体系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相变过冷现象,即一个可以结晶的单向性液晶高分子,其冷却过程中液晶态的形成依赖于熔体结晶时的过冷现象,此时T_c(冷却时熔体结晶温度)小于T_m(加热  相似文献   

12.
李宗全 《科学通报》1985,30(24):1859-1859
系统地研究金属玻璃的结构弛豫和晶化过程对研究这些材料的热稳性十分重要,一般采用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卡计(DSC)和电阻测量等技术。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和优越性,但也有它们的局限性,往往不能直接反映在加热过程中微区的结构变化和局部成份变化之间的关系。俄歇谱仪是研究试样表面层成份的重要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我们用俄歇谱仪原位加热的分析技术,初步看到了在Pd_(80)Si_(20)加玻璃态合金结构弛豫和晶化的同时,试样表面的成份在局部区域有明显的、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空心玻璃微珠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实现了六方相型ZnIn_2S_4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的可控自组装,从而制备出空心玻璃微珠/ZnIn_2S_4核壳复合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技术对复合微球的表征,研究了微珠表面活化处理对表面包覆ZnIn_2S_4晶体结构、形貌、光学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玻璃微珠分别通过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双氧水活化预处理后,其表面负载ZnIn_2S_4更为均匀,呈层状纳米花瓣结构,并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有着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把玻璃碾成大小均匀的颗粒,那么这些颗粒本身就是非常纯粹的沙子。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沙来自二氧化硅形成的石英结晶,而玻璃是非结晶状态的无定形二氧化硅。虽然一个是结晶,一个是非结晶,但只要颗粒足够小,两者并无太大区别。游泳池所用的水过滤器中,就包含一定比例的磨碎的玻璃。一些国家为了解决沙滩流失问题,也会用磨碎后的玻璃粒替代沙子,以修复沙滩。  相似文献   

15.
萧泰 《科学通报》1991,36(21):1679-1679
低价钼的化合物在配位方式和价态可变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质,为了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合成了含Mo(0)的三核题目化合物Ⅰ和Ⅱ,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磷酸钛氧钾(KTP)型晶体结构敏感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克从  王希敏 《科学通报》2001,46(10):793-801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由于KTP(磷酸钛氧钾)晶体结构的多样性,通过掺质晶体生长或离子交换处理技术,可形成一系列KTP型晶体,当掺质原子进入晶体结构后,KTP型晶体结构与KTP相比,会发生微波或局部的变化,这种微波或局部的变化往往导致了晶体宏观物理性能的变化,这种性能的变化称为KTP型晶体结构敏感性能,结构敏感性能有时可用来调谐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从而拓宽了KTP晶体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徐惠芳 《科学通报》1989,34(12):917-917
正长石是一种结构上不均匀的晶体,由一系列呈三斜对称的晶畴彼此成超显微或超X射线双晶所构成。三斜晶畴本身的空间群为C(?),但由X射线衍射给出的平均结构则表现为单斜晶系C2/m空间群的对称。从Si-Al有序-无序的角度而言,正长石是介于透长石与微斜长石之间的中间准稳定态变体。  相似文献   

18.
双沟地幔岩中初始熔体的REE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德进 《科学通报》1993,38(1):96-96
云南新平县双沟蛇绿岩中发育有地幔岩初始熔融现象。初始熔体只分布在变质橄榄岩中,镜下通常呈液滴状、弯曲状或不规则状,最小粒径约0.1-0.4mm。冷却结晶成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尖晶石、斜长石及玻璃的集合体,斜长石及部分玻璃蚀变或脱玻化形成钙铝榴石、绿泥石及少量绿帘石、葡萄石、蛇纹石。在变质橄揽岩中另有一些白色-绿色的细脉,宽0.5-17cm,长几米,主要由单斜辉石和钙铝榴石组成,为异剥钙榴岩脉,平  相似文献   

19.
彭志忠 《科学通报》1963,8(5):67-67
星叶石是在碱性岩中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晶体结构未曾测定,其组成和性质因而不十分清楚。星叶石的化学成分一般写成: (K,Na)_2(Fe,Mn)_4Ti[Si_2O_7]_2(OH,F)_2,而实际的化学金分析与上式并不完全符合。星叶石所属的晶系亦未肯定,A.N.文契尔和H.文契尔认为是假斜方,可能是三斜或单斜(?)。H.史特伦茨认为是三斜—假单斜。W.T.帕科拉认为属单斜或三斜(?)。 B.哥斯勒尔和E.莱茵德尔的X射线分析得出下列晶胞参数:  相似文献   

20.
杂原子沸石研究中,Fe的引入已显示其特有性能,如增加芳烃、烯烃的选择性,失活较慢,较强抗毒能力等。对于二次合成含Fe沸石,Fe存在的状态以及如何区分骨架位与非骨架位的Fe,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感兴趣的课题。本文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SR)和M(?)ssbauer谱(MBS)对酸性介质中二次合成的FeY分子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中约有一半的Fe以四面体配位形式存在于沸石骨架位,在加热处理过程中逐渐脱水形成FeO_4四面体并进入沸石骨架的脱铝位。450℃以前骨架位上的FeO_4四面体是稳定的,500℃时已有部分FeO_4从骨架位迁移至非骨架位,继续提高加热处理温度,更多的Fe脱出骨架位,直至800℃,脱出沸石骨架的Fe将以氧化铁超细微粒存在,引起ESR谱中g=4.3信号重新增强.实验结果表明,ESR中g=4.3信号强度不仅与沸石骨架中FeO_4四面体的量有关,还与四面体配位Fe(Ⅲ)的水合程度以及非骨架的氧化铁超细微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