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鳄鱼是地球上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之一,非洲尼罗鳄更以其硕大的体型和残暴的攻击力令人胆寒。如果在一个湖泊中生活着10?000条尼罗鳄,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景象呢?在地球上就有这样一个可怕的地方,它就是非洲赫赫有名的万鳄之湖——图尔卡纳湖。漠中宝石非洲的肯尼亚可谓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那里绿  相似文献   

2.
朱祖培 《科学通报》1988,33(5):399-399
曾经报道泥鳅(Misgurus anguillicaudatus)促进小球藻(Chlorella)的增殖(《科学通报》1980,7:330—331)。今用罗非鱼(Tilalia mossambica)与小球藻混养,小球藻的敌害生物——浮游动物——被罗非鱼大量吞食,不会成灾。罗非鱼也能起搅拌、补充二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有一道最长的“伤疤”——东非大裂谷,它南北延伸于东非高原之上。我早就向往有朝一日亲临其境目睹这一世界奇观。 后来,我有幸去东非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四国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这使我能多次进入那神秘的东非大裂谷,从不同地段揽胜探奇。 地壳运动的产物 非洲大地上最有魅力的自然景观,恐怕非东非大裂谷莫属了。它南起莫桑比克海岸的贝拉港附近,向北延伸至马拉维湖北端后分为两支:东支裂谷纵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两国的中部;西支裂谷经坦噶尼喀湖、鲁夸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伯特湖向北约240公里消失。…  相似文献   

4.
广角镜     
大象的记忆力惊人 最近科学家在非洲肯尼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非洲大象能辨别其他一百多头大象发出的叫声,哪怕是在分开几年之后。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位于肯尼亚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录制了一些非洲母象用来进行联系的叫声,他们发现,这些声音是大象用来确认个体和组成复杂的社群网络的重要信息。他们把这些叫声放给27个不同大象群体听,并观察其反应。科学家发现,如果它们与发出声音的大象经常碰面,它们就会作出回应。如果不认识的话,它们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变得易怒而且戒备。研究还发现,当把一头已经死了两年的大象…  相似文献   

5.
如果只有一小时,你会选择哪里了解非洲的全貌? 我的答案是: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肯尼亚有广阔的热带草原,是众多形形色色动物的家园,非洲象就是其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年幼的小象失去了母亲和亲人,如果继续无人照顾,其前途渺茫,必死无疑。为了挽救这些无助的幼象,一个叫做大卫·歇尔德里克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在肯尼亚成立了,迄今已经收养了56头小象孤儿。  相似文献   

7.
肯尼亚有广阔的热带草原,是众多形形色色动物的家园,非洲象就是其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年幼的小象失去了母亲和亲人,如果继续无人照顾,其前途渺茫,必死无疑.为了挽救这些无助的幼象,一个叫做大卫·歇尔德里克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在肯尼亚成立了,迄今已经收养了56头小象孤儿.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09,(2):48-48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日前报道.由于一些传统疗法中必需的药用植物正在遭到过度采掘,致使这些植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据国际“植物生命”保护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5万余种药用植物中的约1.5万种濒临灭绝。在印度、肯尼亚、尼泊尔、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都有物种消失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会使用工具的黑猩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洲,以赤道为中心,从热带雨林到大草原共分布着3个野生黑猩猩亚种,从生态行动比较方面看,又可分为东非亚种和西非亚种两大系统,地理区域相距甚远。 从1975年到现在,由肯尼亚和日本科研人员组成的野生黑猩猩生态学考察组进行了历时25年的科学考察。他们主要考察了肯尼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3国交界处广大地区的西非亚种黑猩猩,详细研究了肯尼亚包索地区的黑猩猩。在此期间,科学家们有许多新发现,公布了一系列科学考察报告,尤其是最近关于包索地区黑猩猩会使用工具的报告,意义更加重大,它揭开了黑猩猩具有工具文化的内幕。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共发现会使用工具的黑猩猩有29种之多,另有一种有类似行为。细分析起来,在包索地区发现18种,在其他地区发现11种以上,在东非的冈贝和马哈来地区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一只幼狮正向另一只幼狮挥动右“拳”,对方闪身躲避。这一对居住在肯尼亚同一群体的两岁幼狮果真是在打架?它们尽管粗鲁咆哮,但没有龇牙咧嘴,它们的动作缺少攻击性而更具“芭蕾”风韵,它们其实是假打真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森林中的猩猩用双脚钩住树枝,倒挂着身子喝水,不知道这只“猴子”是不是在“捞月”?但是可以肯定,它知道倒挂戏水,边玩边喝,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一名游客在肯尼亚偏远地带偶然拍摄到一种很像是蛇的蜥蜴——石龙子蜥蜴。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这条长度超过50厘米的"蛇"有4条小小的腿(这是蜥蜴和蛇的重要差异之一。另外,石龙子蜥蜴的舌头也与蛇的明显有别。)科学家说,活的石龙子蜥蜴的照片非常稀有,这与它们栖息于非常偏远、人迹罕至的地带有关。科学家曾经以为这种蜥蜴已经灭绝。石龙子蜥蜴只见于东部非洲国家例如肯尼亚、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它们捕食昆虫和蜘蛛,对人则无害。  相似文献   

12.
人的各种感觉都正在被模仿,电子眼和电子耳已出现几年了,一些机器人具备了初步的触觉器官,现在又出现了电子鼻。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过几种具有竞争力的电子鼻,分别出自英国的阿罗马公司尼罗克分公司和布拉得公司,这些都是世界嗅  相似文献   

13.
谣言粉碎机     
<正>谣言海鱼比淡水鱼更有营养。真相海鱼和淡水鱼都是健康食材,营养成分方面各有优劣。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海鱼和淡水鱼都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其中,淡水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有研究人员将鲈鱼、鳜鱼、中华鲟、鲢鱼、鳙鱼、罗非鱼、武昌鱼、鲤鱼和草鱼9种市售淡水鱼,与鲑鱼、带鱼、黄花鱼、  相似文献   

14.
<正>比利时根特大学助理教授、南非流行病学建模与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维姆·德尔瓦(Wim Delva):作为两个大陆之间科研交流的桥梁,我收获了回报,也经历了很多挑战我想我跨越国界的命运始于我3个月大的时候。那时候我的孪生哥哥和我被比利时的父母收养后,从智利漂洋过海飞往比利时。后来我本科的研究需要我到肯尼亚进行为期3个月的研究实习。正是在肯尼亚,我产生了对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兴趣,后来我的博士学习进行一半时,我从比利时移居到  相似文献   

15.
赤道趣闻     
赤道线看得见吗?赤道是人们根据天文地理法则设想的,当然看不见。但赤道线横穿的刚果、肯尼亚、印尼和厄爪多尔等国确有看得见的各种"赤道线"。刚果:以立柱表示赤道线。他们将长方形石柱沿赤道线埋设,石柱高约一米,两根石柱之间则用粗铁链连着,所以,人们很容易跨越。肯尼亚:在首都内罗毕北部某地一饭店大厅里画有赤道线。客人们先在南半球喝一杯酒,跨过赤道线便来到北半球兴致勃勃地再喝一杯美酒。在基苏木城树立的赤道纪念碑,是长方形石碑,其上部为弧形,顶上有大地球  相似文献   

16.
2003年4月下旬,我组织了一支11人的探险队开进了肯尼亚南部的马萨洛比丛林。这支探险队中有德国人、英国人、美国人,还有4个被雇来当向导和挑夫的当地卢奥部族人,此外,我们还带着一条经过特殊训练的猎犬赛克。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去寻找困扰了生物学界很多年的大象墓地。千百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在野外发现过自然死亡的大象的尸体,因此有传说称,大象在临死前会孤独地离开象群,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去迎接自己的末日。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5,(23):51-52
乌龟"大夫" 在非洲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家现代化的大医院里设立了一个特殊的"门诊部",接待患者的不是医生,而是一只活的大乌龟.乌龟被栓在水池旁边的一棵树下.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已经因为人类无止境的索取和破坏,变得遍体鳞伤。该如何守住这一片蔚蓝?其实,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都会悄然改变海洋、改变世界。惜食海鲜,拒食鱼翅和其他濒危海洋动物,不购买海豹皮等海洋生物制品1惜食海鲜,并在吃海鲜时进行选择,尽量吃食物链更底层的鱼类,例如购买养殖的罗非鱼而非鲑鱼,因为罗非鱼主要是食草的,在养殖过程中消耗更少的鱼肉;避免食用那些捕捞过程会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鱼类,比如人们对金狮鱼多以拖网捕  相似文献   

19.
宁志萍 《科学之友》2005,(12):51-52
在非洲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家现代化的大医院里设立了一个特殊的“门诊部”。接待患者的不是医生,而是一只活的大乌龟。乌龟被栓在水池旁边的一棵树下。米这里就医的均是头痛病患者,他们只要在乌龟背上坐上5min~30min。头痛即可消失。据说对于偏头痛尤其有效。这是当地民间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颇受群众欢迎。因此乌龟“大夫”的业务也相当繁忙。  相似文献   

20.
1998年 1月 5日,当地时间早晨7时40分,北京时间中午12时40分,中国登山队员成功地登上了非洲第一山乞力马扎罗山的主峰——自由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茫茫白雪的映衬之下,显得更加鲜艳夺目。人们在为中国登山队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为炎热的赤道地区出现山舞银蛇的景象感到迷惑不解。其实,这正是非洲的一大地理奇观——“赤道雪峰”——非洲的一处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美丽的传说 乞力马扎罗山面积756平方公里,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坐落在赤道与南纬3度之间,主峰距离赤道仅3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