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2,(4):21-22
广东省专业镇发展十年来,虽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但一方面,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对专业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专业镇的发展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以优势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产业的专业镇虽然都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由于它们多以粗放发展方式为主,且同一类特色产业专业镇的地理布局分散,加之产业发展阶段不一,导致转型升级的路径各异,唯有针对性地推进"一镇一策"转型升级,方能实现广东专业镇的全面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广东专业镇作为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量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一种产业模式,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成为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转型升级浪潮推动下,广东专业镇建设又谱新篇,通过创新机制、出台新政,有力推动了专业镇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的发展转变。本文基于2013年广东专业镇发展统计数据,对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取得的诸多成绩,从经济规模、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扫描,勾画出广东专业镇在"广东创造"、"创新型广东",以及"建设新型城镇化"中发挥出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12,(4):46-47,50
2011年4月7日,“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专题培训暨高层创新论坛”在著名的家电专业镇北沼镇举行。来自意大利、美国、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围绕“专业镇转型升级”从“本土政策与全球战略的建立”、“意大利集群发展经验介绍”、“美国创新经验”等专题对产业集群与专业镇创新展开研讨。其中的几位意大利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及本国经验出发对中国的产业集群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与评述,对广东发展专业镇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12,(4):47+50
2011年4月7日,"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专题培训暨高层创新论坛"在著名的家电专业镇北滘镇举行。来自意大利、美国、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围绕"专业镇转型升级"从"本土政策与全球战略的建立"、"意大利集群发展经验介绍"、"美国创新经验"等专题对产业集群与专业镇创新展开研讨。其中的几位意大利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及本国经验出发对中国的产业集群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与评述,对广东发展专业镇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是推动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全省转型升级取得根本突破具有决定性意义。最近五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专业镇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并制定了一系列力促专业镇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成立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支援中心("1+N"协作创新平台),即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专业镇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理念,分析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借鉴国内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提出用创新型产业集群方式推动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战略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专业镇转型升级的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目前,广东全省各类专业镇数量超过300个,这些专业镇在当地及整个广东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镇一品"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广东省城乡经济建设的重要形式。同时,专业镇发展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以创新为突破口,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平凡  刘城 《广东科技》2011,20(19):34-36
广东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对于推动全省区域经济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幸福广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广东专业镇新一轮的发展,关键在于以创新为突破口,提高整体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进步水平,强化专业镇的产业特长,放大专业优势,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刘启强 《广东科技》2013,(15):60-60
齐聚羊城共商新型城镇化路径 精彩七月,尽在羊城。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南都周刊等联合承办的"艾力绅2013'广东创造'转型升级论坛暨广东省专业镇镇长高峰会"于2013年7月5日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活动围绕"镇域经济,产业转型;现代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它对促进地区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科技、金融、产业的互动机制,指出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征。针对广东省科技、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今后加快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广东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专业镇是具有广东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现象,是广东省科技部门探索的依靠镇级行政区域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专业镇大体已经走过"十五"期间的试点示范培育期、"十一五"期间的省市联动全面建设期、"十二五"期间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期,正迈入产业升级与城镇发展创新融合阶段,转型升级与  相似文献   

12.
商惠敏 《广东科技》2013,(17):32-34
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广东省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之一,必将对促进广东省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广东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专业镇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13,(5):48
数年来,广东专业镇的转型升级不仅为政府和企业界所牵挂,其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模式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镇"坛论剑版块中,我们就特邀了数位对广东专业镇发展长期关注的理论研究者,从日本产业集群经验、产业生态优化方法、产业政策演变、产业集群竞争力等方面对广东专业镇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10,(21):7-7
近期,广东省科技斤厅长李兴华出席了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工作部署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李兴华斤长介绍了全省开展专业镇“一镇一策”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就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工作提了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专业镇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二、加快完善专业镇转型升级的思路、方法和具体实施内容;三、贯彻落实专业镇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专业镇是我省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以镇级经济为单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态,2012年全省专业镇GDP超过1.8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1.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逐步走向服务化和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在特色产业中的比重达13%。但由于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品牌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当前其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指出专业镇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要突破旧有的发展路径,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生态方法为切入点,从产业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找出专业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的节点,以有针对性地引导专业镇制定“一镇一策”发展战略,推动广东专业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助力“幸福广东”的建设。产业生态方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它的科学性被国内外实践经验所证明,值得广东专业镇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产业集群也曾经历过高速增长期和转型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模式值得广东专业镇学习借鉴。本期专刊中我们特邀了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特任助教、长期关注广东专业镇发展的伊藤亚圣先生,为我们从基于日本产业集群与广东专业镇发展比较的视角,探索剖析专业镇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2,(4):48-50
2011年7月14日,省委全委会专业镇转型升级专项视察组在参观考察了东莞石龙镇的转型升级工作后,就地召开了"加快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战略研讨会"。会上,专业镇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专业镇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基于长期跟踪研究专业镇的实践,从专业镇创新主体、产业链配套、产业升级目标等不同层面及视角对专业镇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广东专业镇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的带动下,广东专业镇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基层技术创新体系,该体系的构建为专业镇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在这一体系支撑下,广东省65%以上的专业镇建立了特色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80%以上的专业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活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12,(4):28-30
一月 东莞大朗: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现场大会召开 1月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东莞大朗镇召开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现场会,总结近年专业镇发展情况,并对"十二五"时期专业镇转型升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省委书记汪洋,时任省长黄华华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广东省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广东省新能源产业促进政策的设计及发展思路,提出了实现广东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财税扶持、市场规范及金融扶持等应对措施,以期对广东省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