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因病住院,他在百无聊赖地观望病房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时,突然发现:大西洋的轮廓是相对应的。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突出部竟和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于是他想,当年的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一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由于漂移破裂后而最后分开了。但在当时,魏格纳无法证明自己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只是在一年以后从别人的论文里知道了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美洲有相同的陆生动物化石时,他才能肯定自己的发现,并于1912年在德国地质协会上正式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伟大的发现来源于运用了科学“移植思维”。  相似文献   

2.
建一 《科学之友》2000,(5):17-17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吗?那些活跃于中生代的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突然销声匿迹是什么原因?人们一直努力试图解开这些地球史上的未解之谜。在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由看地图发现,把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拼在一起大体吻合,用同样方法似乎可把地球上的陆地拼成一个整体,于是他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地球陆地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原始古陆",后来经过漂移分开的"大陆漂移假  相似文献   

3.
1912年德国青年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一个假说,说大陆在地球表面经过漂移后,才到达现在这样的位置.他认为侏罗纪前(约一亿五千万年前)大西洋并不存在,南北美洲大陆和欧非大陆是连成一片的;当时的印度大陆也在南半球,与南极洲、非洲相连.魏格纳的标新立异的假说,在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界引起激烈的争论,这样大块的陆地真的能漂移了几千公里吗?当时既未得到证实,也未否定.在魏格纳逝世后,大陆漂移学说就衰落了下去.  相似文献   

4.
2010年是魏格纳诞辰130周年,也是他在30岁时大胆提出"大陆漂移说"假设100周年,亦是他在50岁时为小心求证"大陆漂移说"而英勇献身80周年。今天,我们纪念这三个日子,就是要继承发扬魏格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追随着魏格纳的足迹,现代科学家对大陆漂移理论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根据最新的电脑计算结果得出:如今,地球上的六大板块依然在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飞奔着,再经过2.5亿年,地球上所有大陆在经过漫长的漂移之后,又会重新回归到原先的一个联合大陆。  相似文献   

6.
Diam.  JM 阿中 《世界科学》1992,(10):17-17
澳洲大陆的有袋类以其集中于有胎盘哺乳类而著称于世,其中大多是袋鼹、袋小鼠和袋猫之类,也有一些集中于袋鼠类,它们与鹿的进化地位相近。这就使得澳洲大陆没有“袋虎”或其它大型有袋食肉动物格外令人惊奇。难道在第一个欧洲探险者登上这块大陆前,这些动物就已完成了进化并灭绝了吗? 要理解在一个动物群中,这样一种缺少大食肉类的不寻常营养层分布在理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20世纪最后的夜色随地球的自转被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抽丝剥茧,人类探索自然的目光将落向何处?在脚下这颗星球之外凝视我们的家园,会发现21世纪曙光照耀最多的是蔚蓝色的海洋,昼夜不停转动的地球宛若玲拢剔透的水晶球。烟波浩荡的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8%o当我们漫步在曲折的海岸线陶醉于水中的星月辉光,你可曾想过:海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体积达13.7亿立方公里的海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难道具有造物主巨手轻挥掘土为洋?目前,关于海洋起源的假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认为大洋是原生构造,在地…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0年第6期第29-31历载吴章平先生的《脚下的地在走》一文内,有明民的史实性措误。该文提到“魏格纳指出”或“魏格纳学说”时。有8处都写成“大陆板块漂移”、“大陆板块”,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史。据《中国大目科全书地质学卷》第11页“板块构造学”条目所写:旧12年德国学者魏推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60年代奶,美国学者赫斯和迪茨提出海底扩张说,随后得到英国学者凡门和马修斯进一步论证ZI拓5年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提出转换断住概念,并划分出全球刚性板块;ito7-lops不法肉学沓勒度雄们美国学者麦肯齐最终们立了板块…  相似文献   

9.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4,(1):21-21,20
在严酷的军国主义和接连不断的残杀年代中,当达赖也说用暴力对付恐怖主义或许是必要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问一句:人间的博爱难道已经泯灭了吗?难道我们生来就是为了走上战场的吗——无法将战争抛在身后是一种天性?除了让民众麻木不仁或者为我们的DNA制定一项马歇尔计划外,面对战争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难道柏  相似文献   

10.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古人的观念里,天地最初是一片混沌,是盘古用巨斧劈开的,而在他倒下后,身体的各个部位就化作了日月、山川、草木…… 巧的是,地质学上也有"盘古",它不是神仙,而是2亿年前的联合古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认为,那个时候所有的陆地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正所谓"合久必分",大地分裂成各大陆块四散漂...  相似文献   

11.
茫茫宇宙寻外客王洪伏编译500年前,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揭开了人类近代文明的序幕,500年后的今天,美国天文学家又在茫茫的宇宙间,发现了两块新大陆——两颗有水和生命存在的新行星,这一重大发现必将开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一)在杰怫里·马希博士走上讲...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三维空间中生活,难道科学就不能创造这样的一个空间吗?Google“虚拟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在线三维地图,它正在改变着人们与空间数据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地学开创者A·魏格纳》一文介绍了大陆漂移说创立、淹没和复兴的过程。魏格纳的学说带来了一场地学革命。然而当时由于相应的其他学科尚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他的理论不能被人们接受,以至在保守派的反对声浪中逐渐淹没。淹没的原因是“漂移理论中的牛顿还没有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魏格纳逝世多年之后,被遗弃、埋葬已达数十年之久的大陆漂移论,终于回到了学术界,魏格纳的思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段科学史,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李新洲  翟向华 《科学》2006,58(6):11-15
当今宇宙学的主流理论是以一个关键的假设为基础的。在主流理论中引力常数G和光速C都永远保持为同一数值。观测表明这些基本常数确实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然而,迄今的研究仅仅考察了过去10亿年内这些常数的数值,因此认为在整个宇宙时间内不变是值得怀疑的。大约在80年前,一位数学天才发现了大数巧合,所谓大数是指约等于10^40的由宇观和微观物理参量所组成的无量纲量。随着宇宙膨胀的发现,宇观和微观参量之间存在联系从一种信仰,变成了经验定律。大数巧合变成了大数定律。为了解释大数定律,又产生了人择原理与自中心原理之争。带有人择色彩的可变引力常数理论由此而诞生了。近几年来,一些物理学家提出了光速可变理论,用以解决宇宙学的视界问题、平坦性问题以及其他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油气生成的两种对应观点 在地质界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油气成因说,一种是有机成因说,一种是无机成因说。 有机说认为,油气是“化石燃料”,即由埋藏于沉积地层中的动、植物或动植物混成物质转变而成。此说最早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先后有动物说、植物说和腐泥说等。现代有机成因说认为,油气是在近海沉积作用过程中,由无数浮游生物、动植物遗体在长期稳定的还原环境和良好的埋藏条件下经化学降解而成。有机质转化为油气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先是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形成干酪根和天然气;之后干酪根在  相似文献   

16.
在植物界有“熊猫”之称的水杉树,远在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早白垩纪就出现在地球上。它的家族以北极圈为中心,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各地。昔日的北极并非像今天这样为冰层所覆盖,由于当时欧洲大陆和北美西部是一个整体,今天的阿拉斯加与勘察加半岛由阿留连大陆相连,格陵兰与北美东部也互相连成一片。那时,三趾马在自由驰骋,高大的水杉树在溪边得意地伸展着。然而,大自然给予水杉的并非是永远的春天,随着气候与环境的不断变化,水杉渐渐南移。到了第四纪,北半球产生了巨大的冰川,气温急剧下降,欧洲大陆全部为冰层所覆盖,因而水杉便荡然无存。只有在亚洲局部地区的水杉,仅遭到山麓冰川的轻微侵袭,最终逃过一劫,成为大家族中唯一幸存的后裔。这个处在深闺未被人知的“活化石”,于1941年被发现,1948年被正式定名发表后,成为20世纪轰动世界植物学界的一大珍闻。  相似文献   

17.
王六桥 《科学通报》1983,28(13):810-810
一、震源机制资料近一、二十年来,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频繁地发生着大地震,而新疆却较为平静,为了减少地震形势预报的盲目性,需要研究新疆构造运动的力源问题以及它在大陆板块构造中的位置和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非洲是一块古老的大陆。它北部的埃及在公元前2700年就建造了胡夫金字塔,而中非丛林中的黑人部落有些至今仍生活在原始状态。由于没有文字,他们对外部世界保持着神秘感。我们强烈地希望到那里去探险。 加纳是西非几内湾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由于历史上盛产黄金、钻石,曾被英国殖民者称为“黄金海  相似文献   

19.
除人类之外,其它物种究竟有否发明创造能力?这始终是动物学家们感兴趣的一大课题。 难道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拥有发明创造的能力、惟有人类才具备荣获发明创造奖的资格?一种有创造力的思维真的需要像市场上流行的那种绉绉巴巴的汗衫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咖啡因那样会成为时尚?就大家的习癖来说,无论是他,还是她,亦或它,是否又都需要或反对如非得将咖啡因盛在杯子里来品尝呢? 每天每天,我们身边都充斥着革新和创造发明。每个人都受惠于汽车的发明,但为什么人类还在孜孜不倦地探求更为简便快捷的运输工具?如果将全球性的发明创造物累积起来,为什么人类仅仅突出和偏爱自己的发明家爱迪生,而健忘了诸如猴子、乌类、鱼类等的发明创造之贡献呢?这显然太欠公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德国青年气象学家魏格纳在一次住院期间躺在病床上看书,看的时间长了,他便放下书本。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贴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对病房横挂的世界地图的奇异形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魏格纳饶有兴趣地看着那奇形怪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