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大学校园本该是高雅文明的代表词,但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不文明的用语越来越盛行,我们将其称之为负面语。校园负面语是一种口头或书面的暴力行为,语言表达者直接或间接地向对方使用谩骂、嘲笑、诋毁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其名誉、个人尊严等受到损害,试图用言语来强制压迫别人来接受自己的思想或行为,对对方的心理、思想、精神造成一定的伤害。对校园负面语这种特殊的言语现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大学校园负面语使用现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便找出相应对策,对构建和谐的校园言语环境,发展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消除言语交际中不和谐的因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间接言语行为和委婉语都属于间接语言的范畴,都研究语言的间接现象,但二者在表达间接性上有所不同。本文按照赛尔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分析了规约性和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如何表达言语行为施行的间接性;依据委婉语的定义,从语气、语形、语义三方面分析了委婉语如何表现其在表意上的间接性。在表达间接性方面,委婉语和间接言语行为是交叉关系,只有部分委婉语的间接表意方式可以产生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3.
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势语又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常见手段。人类不仅使用言语交际思想、传递信息,还使用身势语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文章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论述了身势语的交际功能,分析了各个地区、民族之间的身势语的文化差异及对英语教学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言语交际中,难免产生一些不愉快,因此人们需要更加委婉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委婉语就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委婉语是言语交际的重要工具,更是言语交际的润滑剂。本文旨在从语用功能和语用特征角度分析委婉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功效,从而深入探讨如何在社交中恰当地使用委婉语。  相似文献   

5.
只要有言语行为发生,无论是手写文字材料,还是非手写文字材料,就一定会彰显出言语人不同的言语风格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为非手写文字材料的识别和认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文章从言语风格特征对言语人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依据和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它是言语文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从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语用分析,通过分析指出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言语委婉、含蓄,灵活有效,严谨周全,不留漏洞,以达到更好地实现交际的目的。反之,则会破坏言语的表达效果,影响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5,(4):37-39
转述言语在新闻中的广泛使用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随着对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不断研究,人们的关注点从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关系转向转述言语的语篇功能。本文对汉英报纸新闻中的转述动词和转述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语篇功能,提高人们对转述言语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转述言语背后所表达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两方面分析了一则WWF环保公益广告,旨在探索图像和文字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读者的互动,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号召人们拯救猕猴,并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实现符际互补关系,发挥意义共建作用。  相似文献   

9.
连益芝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2):89-90,96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是一个合格的语言使用者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语用分类然后分析了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健 《科技信息》2013,(5):236-237
英语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是一个合格的英语语言使用者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及其分类,然后结合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分析了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一步证明使用英语模糊限制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宏大话语的消解是立足于解构历史总体性基础上的。它对传统革命话语的解构表现在小说中的革命主体的置换,文本对宏大革命话语意义的消解和对历史循环论及历史偶然性的强调,其在革命叙事的视角设置与传统的革命叙事不同等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信实如史写作方式,而且置换了革命的主体与母题。革命本身所蕴含的阶级性、人民性、历史动力性、民族国家的现代性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消解。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在语言形象性方面所运用的手法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善于描摹。老舍先生运用语言描摹了人生、景观、心态 ,调动了一切语言手段 ,竭力达到绘声绘色 ,穷形尽态 ,惟妙惟肖。 2 )善选动词。通过动词的合理选用 ,使被描写的对象富有活力 ,神采飞扬 ,形象逼真 ,使动词在句中起到了传神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3)善用比喻。他运用比喻手法有自己的特点 ,即传神 ,感情色彩鲜明 ,富有哲理意味。老舍先生对比喻的运用真正做到了“言近而旨远” ,“望表而知里 ,扪毛而辨骨”。他作品中的比喻之多、之精、之妙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标志设计是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的基本功能是以图形文字符号传达信息,将传统与现代元素以不同的解构形式以及组合方式完美结合,在“整体美”的形式架构中创造了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以及视觉共鸣的视觉传达艺术。本文一开始主要分析现代标志设计的基本解构元素(文字、图形、人文,时代流行等),这些元素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主要构成成分,我们在把握这些主要元素的同时必须符合最基本的现代标志设计的大发展方向和一定的设计规律,以求在一个多元化的现代设计时代里面处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台湾戏剧《人间孤儿》植根于台湾人社会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的主体意识,并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一主体身份的诉求。戏剧运用叙述、拼贴等后现代手法,以及对历史叙述的解构和重构,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观照,试图建构台湾的文化身份。然而,这些解构性极强的形式技巧却以落入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告终,所谓台湾文化身份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理论,我们可以运用“六书”理念来解读和欣赏现代标志。不少标志的设计体现出了汉字的表意性和拼音文字的表音性特点,不仅表现了文字的特征,还阐示了被标识对象的文化内涵。运用“六书”理念看标志设计,可以为我们诠释标志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寅初作为我国的著名经济学家 ,在抗战时期对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金融决策特别是法币和税收问题提出了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主张 ,对大发国难财的极少数人给予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受到蒋介石的仇恨和迫害。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涉及到文化背景和对双语文化理解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对《论语》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文化关键词英译进行分析,分析了《论语》英译经历的宗教化、西方中心论、自我东方化、去中心主义以及中西比较哲学解读的文化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8.
鞭辟入里 气势磅礴——孟子艺术个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以能言好辩著称。对待论敌 ,他能善设机巧 ,欲擒故纵 ,步步紧逼 ,针锋相对。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表现出很高的论辩技巧。他善用排比、对偶、比喻等手法 ,他的散文感情充沛 ,气势磅礴 ,犀利明快 ,鞭辟入里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浅谈辞格Zeugma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eugma(轭式搭配法 )是指一个词用来修饰或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其中只有一个搭配合乎逻辑或语法的一种修辞手段。它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修辞手段的巧妙运用 ,能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 ,使所表达的语言生动形象 ,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写作或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会只使用一种辞格,而是多种辞格并用。有的几个辞格连用,有的辞格套辞格,有的甚至连用、套用混在一起。这就要求译者进行多项思维,尽可能准确地译出英语中含有修辞的句子或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