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自增强处理过的含有多条裂纹的受内压圆筒,其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可以通过叠加由内压和压缩残余应力单独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而得到。到目前为止,对于局部自增强(超应变度小于10%)的情况,只有很少的计算结果可以利用,文中用权函数法,对一个大范围的裂纹几何参数和多种超应变度的自增强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多条对称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2.
含有多条裂纹的承受内压的厚壁圆筒,当其温度发生不均匀变化将会产生热应力,从而使总的应力场发生变化,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也将发生变化,裂纹尖端总的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可以通过叠加分别由内压和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而得到,对一个大范围的厚壁圆筒几何参数裂纹配置情况,用有限元单元法计算了由稳态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并讨论了圆筒和裂纹的几何参数对应力强度的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虽然已有许多文献给出了厚壁筒多条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但还没有见到关于局部自增强厚壁圆筒中压缩残余应力引起的多条非对称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文献发表,本文推导了用权函数法计算这种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借助于已经发表的其它载荷情况下的有限元结果,对一个大的裂纹几何参数根据权函数公式计算了其应力强度因子,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含有多条裂纹的承受内压的厚壁圆筒,当其温度发生不均匀变化时将会产生热应力,从而使总的应力场发生变化,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也将发生变化,裂纹尖端总的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可以通过叠加分别由内压和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而得到,对一个大范围的厚壁圆简几何参数和裂纹配置情况,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由稳态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并讨论了圆简和裂纹的几何参数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计算了受内压厚壁圆筒内壁具有1条,2条及4条径向半椭圆表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应力强度因子由裂纹面上的张开位移推算。位移则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 SAP5算得,将该程序中两种三维单元适当搭配可大大减少所用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自紧身管的应力应变、强度及裂纹问题作了研究,采用混合强化模型对自紧身管进行了弹塑性应力应变今析,得到了解析表达式,并用实验作了验证。得到了残余应力的温度场模拟公式。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带裂纹的自紧身管的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7.
复合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建立计算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方法,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Ⅰ型裂纹和Ⅱ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以及裂纹尺寸和载荷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NSYS解与解析解很接近,误差很小,验证了复合裂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ANSYS解在裂纹较大和较小时误差相对较大,这主要与划分网格的精度有关,裂纹较大时网格不够密,裂纹较小时网格产生变形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网格精度来减小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维奇异单元模拟裂纹前缘应力应变场的奇异性,建立了计算球形压力容器中埋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和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明所建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不同因素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得出了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形状、容器壁厚以及裂纹中心与壁厚中心的偏移量与壁厚比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元法的二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有限大平板中存在的中心穿透裂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其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分布,计算出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对求得的应力强度因子值与解析解的比较,表明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并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裂纹尖端的奇异应力场可以表达为Williams级数展开的形式,其中常数项(即T应力项)和非奇异项对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场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反过来作用于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将T应力项和非奇异项合称为广义T应力,提出一种用特征分析法和边界元法配合求解广义T应力的新思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取广义T应力的项数,进而研究广义T应力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广义T应力项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1.
带裂纹厚壁圆筒应力强度因子的几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定应力强度因子是断裂力学的重要内容。该文在考虑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奇异性的前提下 ,通过有限元的位移法和应力法分别计算了承受高压厚壁筒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强度因子 ,并且利用边界配置法的结果比较这 2种方法的精度。同时 ,还研究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深度和厚壁筒尺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多裂纹问题中的应力强度因子是断裂力学中需要计算的重要参数.在子结构法思想的基础上利用比例边界有限元法计算了弹性多裂纹问题的I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对于多裂纹的弹性问题根据裂纹的数目确定相似中心的数目,在每一个子块内保持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特点.利用该数值技巧可以求解任意多裂纹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且精确的.最后给出了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双边非对称裂纹问题的计算结果,进而推广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性压电理论,采用电绝缘边界条件,对压电板条中的张开型(Ⅰ型)裂纹问题进行了求解.利用Fourier变换将裂纹面的混合边值问题化为对偶积分方程,并进一步归结为易于求解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组.求得了裂纹尖端场的强度因子,分析了材料常数和几何尺寸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材料和几何参数来减小应力强度因子的幅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无裂纹时厚壁筒的应力计算方法,介绍了裂纹尖端位移外推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Ansys软件研究了径比为1.7、裂纹长度为1 mm的厚壁筒在未自增强施加工作压力、自增强处理与自增强后施加工作压力三种工况下相对于无裂纹厚壁筒时的应力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裂纹前缘自由表面的张开位移及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裂纹的存在只影响厚壁筒在裂尖沿扩展方向一定长度范围内的应力大小与分布;经自增强处理后施加工作压力产生在裂纹尖端前缘自由表面处沿厚度方向张开度明显小于未自增强处理,对其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前缘张开位移值的计算可由前两种工况计算下叠加而成。  相似文献   

15.
胡卫华 《科技信息》2010,(10):116-116
工程构件含有多个裂纹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类构件的安全显得非常重要。构件的安全与否取决于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和应变场。应力强度因子是用来表征裂纹顶端附近应力应变场强度的有效参量。所以,研究裂纹体的应力强度因子是保证裂纹体安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应用有限元单元法研究了裂纹的扩展和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计算了单边斜裂纹受双向拉伸时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角度、裂纹的长度以及板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单边斜裂纹受双向拉伸的应力强度因子Ⅰ型分量随裂纹角度的增加而增加,Ⅱ型分量随裂纹的角度增大先增大,大于45°后逐渐减小;2)单边斜裂纹受双向拉伸的应力强度因子Ⅰ型分量和Ⅱ型分量均随裂纹长度的增加而增加;3)板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板长比较小时,当长宽比达到一定的值时,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这些结果为以后的裂纹研宄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钝角裂纹应力场的精确解出发,分析了Irwin理论在用平移法计算小范围屈服应力场中的近似性和精确程度,得出了计算钝角裂纹的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的弹塑性应力场的公式。在本文中放弃了Irwin理论认为应力强度因子K1在应力场中是一个常量的假定,而是采用了广义应力强度因子KIg理论的概念[1],认为在裂纹应力场中各点的KIg是一个多变量函数。这样所获得的结果,在理论上将比Irwin理论严格。虽然本文的计算公式要比 Irwin理论复杂得多,但是在运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就容易获得数值结果。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平面应力情况下两种理论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别,而平而应变的结果则比较接近。但是,运用本文的方法可以考虑裂纹在钝化过程中的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考虑不同的载荷条件(例如,孔内受均压张开和双向均匀拉伸)在尖角裂纹的钝化过程中对于塑性区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所有这些分析用奇性解理论是难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基于ABAQUS软件平台来模拟研究直缝焊管裂纹扩展过程,可以模拟出在内压作用下裂纹扩展的整个过程,得到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的应力云图以及裂纹尖端的应力场云图及应力强度因子;而对于多裂纹问题,能够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小裂纹扩展成大裂纹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分析了内壁含有纵向裂纹的厚壁圆筒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指出其中自由表面影响系数的Newman-Raju解是计算厚壁圆筒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首选表达式,同时还指出自增强处理能大幅度提高疲劳裂纹的扩展寿命,100%的超应变处理有最长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0.
在压电材料平面问题复变函数形式的通解的基础上,推导了裂纹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和电位移强度因子(统称为强度因子)的一般表达式。提出了用裂纹面上的位移和电势来推算强度因子的方法,并用有限元实施计算。以无限大压电介质中的Ⅰ型(即张开型)裂纹问题为例,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做了比较。进一步又计算了含有边界裂纹的紧凑拉伸试件以及三点弯曲试件的强度因子、能量释放率和断裂荷载,与已有的试验结果作了比较,并对以机械能释放率为判据的断裂准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