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允许失败     
诺贝尔是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诺贝尔这一名声之所以显赫,不仅由于他生前发明了对社会起了重大影响的烈性炸药,更由于在他身后遵其遗嘱建立的“诺贝尔科学奖金”,后者已成为当今举世公认的科学上的最高荣誉,起着评审和鉴定现代科学成果的重大作用.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金”的颁发,成为每年令人翘首瞩目的重大新闻,吸引着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广泛注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实际上起着指引和推动当代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一项被广泛视为是近年来最重大的研究进展工作,成了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奖项目。这一发现的实际应用价值势必对医学界的几乎所以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获奖者之一的塞沙·米尔斯坦博士(Cesar Milstein)说:“这是基础研究中的意外收获。”这项发现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它大大提高了包括产科、儿科、老年性疾病在内的不少疾病诊断的精确性,该项技术对于不育症、神经系统紊乱以及糖尿病等的治疗都将大有助益。另一方面,这项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如期而至时,中国终于等到了本土科学家喜获诺奖的日子。屠呦呦这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家与大村智、威廉·坎贝尔组合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贡献在于发现了针对极具破坏力的寄生虫疾病的革命性新疗法,以帮助解决困扰人类长达千年之久的医疗健康  相似文献   

4.
晓安 《科学之友》2005,(12):35-35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3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2名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图为1997年9月2日,沃伦(右)和马歇尔在澳大利亚珀斯市的资料照片。不提如何兴奋,而谈如何“受惊”,是本年度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罗宾·沃伦对媒体记者采访作出的反应。当天,现年68岁的沃伦与54岁的巴里·马歇尔一同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受了惊。”沃伦告诉瑞典通讯社记者。受惊之时,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给他打去国际长途电话之际。“当他们第一次打来电话时,我不相…  相似文献   

5.
安德森教授是197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之一《无序—理论物理学的一个前沿》是安德森教授去年来华讲学时所作的一个报告,作者欣然同意本刊发表,并提供英文底稿及全部精美图稿。  相似文献   

6.
王和平 《科学之友》2004,(11):38-41
诺贝尔遗产有多少 诺贝尔到底有多少资产,这是连诺贝尔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要把他的全部资产变成现金,这本身就是一个牵涉到多国经济和法律的巨大工程。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喜欢用"生老病死"这四个字来形容人的生命历程,这是生命运行的基本规律。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就是一个独特的"我"?我为什么可以生长?我为什么会衰老、病变?我能够长生不老吗?虽然在短期之内科学家们还无法完全给出诸多疑问的正确答案,但是他们正一步步地在努力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本期"锐·聚焦"栏目将视线聚焦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项,解读三位科学家诠释的生命奇迹。生命体就是一个巨大的王国,它所具有的交通运输系统,甚至比人类社会的还要复杂精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元,它犹如繁忙的港口,囊泡就是"穿梭巴士"。囊泡运输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  相似文献   

8.
当你看到篇文章的时候.瑞典皇家科学院已经宣布了2012年诺贝尔科学奖的所有得主。令人高兴的是.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使得计算机科学迎来了它的好机遇。2011年,  相似文献   

9.
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高峰,它所涉及的,不仅是临床医学,还有移植免疫学、化学等基础研究,而且它还涉及道德观念、社会行为准则等方面。因此,把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两位对器官移植作出重大贡献的临床医生,应该说是匠心独运之举。  相似文献   

10.
1.从近十年诺贝尔物理奖谈起去年曾几何时,美国席卷诺贝尔科学奖可谓风头出尽。诺贝尔奖以及其他国际性科学奖的获得,使许多美国人确信,无论这国家实际的所作所为怎样,至少在科学上他们的国家干得是极其出色的。美国的科学博士培养被公认是世界第一流的,它的研究生院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要求就读的申请书。美国的科学期刊在大部分学科领域被作为权威刊物引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曾说:"缺乏热忱,势必成不了大事。"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爱德华·阿皮顿也说:"我认为热忱绝对高于专业技术之上,那是科学研究得以成功的最佳方  相似文献   

12.
基因理论在现代生物学上具有基本理论的意义,与原子学说在现代化学和物理学上的地位极其相似;它在医学和农学上的地位也和原子学说在工程技术上的地位极其相似。诺贝尔医学奖当然极其关注人类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对遗传学研究共18次颁奖;其中1958年后颁奖达16次之多,竟占到颁奖总数一半!1993年诺贝尔医学奖又颁发给断裂基因的发现者:英国学者理查德·罗伯茨和美国学者菲利普·夏普。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医学奖是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简称,由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其他原因,100年间共计颁奖91次,获奖科学家共有169名。这些卓越的科学家取得的非凡成果,集中体现了20世纪人类为探索生命奥秘做出的巨大努力。 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奖项目可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类。基础医学研究又可归纳为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遗传  相似文献   

14.
江泽淳 《世界科学》2003,(1):34-34,21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常常使人怀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这些人是否居住在其他星球上。他们所表彰的科学成就往往在当时极具价值 ,而历经时间的洗涤就大为褪色。然而 2 0 0 2年掌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大权的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终于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把握现实能力。面对这样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谁将因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获奖———它做出的回答似乎是 :一个也不给。以上是对 2 0 0 2年评奖结果的一种诠释。 2 0 0 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约翰·苏尔斯顿(JohnSulston)、悉尼·布雷内 (Syd…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贾埃弗的得奖讲演,选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讲演(七十年代·物理学)》一书(该书不日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在讲演中贾埃弗讲述了他如何由一个“弹子戏和桥牌的行家、物理几乎不及格的人”,因固体中隧穿效应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过程。在结束语中,贾埃弗很有启发地说:“通向科学发现的道路很少是平坦的,但它并不要求有很多的专门知识。事实上,我确信新手常常有很多优点,因为他没有学识,并不知道为什么不应该试试某个实验的全部复杂的原因。然而,重要的是当你需要的时侯能够得到各种学科的专家的指导与帮助。”由此看来,科学发现并不要求有完整的“智力结构”,而环境和集体的因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奖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成材之路 阿尔弗莱德·伯恩纳德·诺贝尔,1833年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位发明家,才华横溢,刻苦顽强,虽屡遭挫折也毫不气馁。他的性格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们。诺贝尔是从父亲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像父亲那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的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 鲁德贝克的后裔,是一位颇有教养的典型的贤妻良母。她要求诺贝尔从小就做一些浇花、锄草、清扫垃圾类家务活,使他养成热爱劳动,善于动手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据诺贝尔委员会网站和其他媒体报道.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均已尘埃落定,被来自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的9位科学家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18.
自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诺贝奖的权威、公正和崇高荣誉得到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认可,诺贝尔在其遗嘱中郑重叮嘱:"我明确希望在授奖时不必考虑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管他是否为斯堪的纳维亚人,获奖者应当是最杰出人士."藉此,瑞典皇家科学家、瑞典文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挪威议会每年都向全世界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学者、和平人士、政治家等征询获奖候选人;而且,处于长期中立经济发达的瑞典的评选委员会完全依赖诺贝尔基金,很少受官方的影响。尽管如此,诺贝尔奖自颁发以来,也曾有偏  相似文献   

19.
《科学24小时》2010,(1):19-19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惟一标;隹是成就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6,(11):10-11
2006年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各奖项获奖人名单已全部揭晓,5位获奖人均为美国科学家。这也是自1983年以来第二次由美国人包揽当年度的全部诺贝尔科学奖。探讨美国人缘何总能在代表科技实力的诺贝尔科学奖上有出色表现,进而对照、反思自己,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这里,笔者结合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