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周淑安是中国声乐教育的先驱,她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学派的开拓者之一,在声乐教育、声乐理论研究以及声乐教材的建构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艺术歌曲创作在词曲关系上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作曲技法上中西合璧、以形写神,歌曲风格上声琴融合、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激进、革新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魏潇潇 《科技信息》2009,(2):110-110
歌唱是一种艺术,歌唱发音是一种技术。高超技术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有关理论要涉及到文学、美学、生理学、物理学,特别是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人类精神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了一切的人类活动,当然也包括歌唱。“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威尔柯克语),歌唱带来它的内心的成分、它的灵感、情绪、色彩和风格,赋予不属于简单形式的嗓音和各种艺术的特征。这些心理学的成分是声乐艺术中最宝贵的东西,这可称为歌唱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杨建农 《科技信息》2010,(8):367-36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4.
丁宇希 《科技信息》2008,(13):179-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经历了重要的历史阶段,民族声乐艺术结合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当代科学角度.诠释传统声乐理论.认识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与运动机能,借鉴其他民族声乐演唱理论与技术,逐步从理论上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加具备了现代学科意义与价值。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抒发真挚情感、传扬美德与理想、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重要音乐形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振兴传统民族声乐,如何让现代民族声乐更好地吸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元素来发展,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共同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的风格与民族的习俗、信仰、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前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继承、总结、提高,使它更加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逐步丰富和完善,它必将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肯定会被世界各国人民接受和喜欢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6.
在歌唱艺术中,声音是人类思想情感表达的物质载体和手段,而情感表达则是音乐艺术表现的目的。美声唱法作为一个声乐演唱流派,是以追求不同于以往的声乐演唱技术风格为起点的,它同样重视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但在其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对歌唱的声与情又有着不同的偏重,并因此而促成了美声学派流派艺术风格传统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7.
刘畅 《科技资讯》2006,(20):136-136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民族音乐也是如此,它要受到地域、政治、信仰、哲学、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基础之上形成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精神。我们在探讨“声乐艺术民族化”问题时,就应该既关注中华大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音乐文化共性的“声乐民族化”问题,又要关注构成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的每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的个性,因为正是各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汇在一起,形成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声乐单一的演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听觉艺术的审美需求。文章以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及其多元化发展为研究点,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高校声乐教育立足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演唱形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唱法分类,改变教学模式,为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前进,研究、探索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开创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新篇章,建立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体系,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随着声乐艺术的新进步,中国唱法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可,中国唱法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呈现出发展缓慢的态势,无论从演唱技法,还是歌曲创作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与革新。这样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形成,并不是缘于民族声乐艺术土壤的贫瘠,而正相反,是因为有更广阔、更深奥的艺术空间正等待着被挖掘与探索。民族声乐艺术是与生活环境、社会状态、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王敏 《枣庄师专学报》2015,32(1):128-130
郭兰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成功的典范。对郭兰英艺术道路的研究是在继承中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必要环节,也能够为致力于我国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发展道路上的指向标,并进一步增强我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能力和借鉴意识,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在继承中达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唱法与民族声乐应是一个问题的两种称谓,只是各有侧重点。相比而言作为学科名称,民族声乐比民族唱法更严谨、更规范一些。所以民族声乐教学应该是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在内的教学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循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邹文琴声乐教学观作为论题,引导更多声乐工作者及声乐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更加有效地挖掘自身嗓音的潜质,更好地保持其自身艺术风格。这对于建立我国民族声乐体系,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上不存在不带某一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当今的中国民族声乐歌坛有“千人一面”的现象,缺少多彩浓厚的民族风格与独特的表演个性,原因何在?这是人们无时不在思考的问题。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是怎样形成的,风格的生命在于继承开拓创新,特点在于独特有个性、新颖多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着丰富多彩的当代风貌,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中。这一传统不仅包括唐宋以前的工笔画。还包括文人画的传统、民族艺术的传统,文学、戏剧以及本土哲学的传统。任何民族的艺术只有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之上,有所扬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文化内涵,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必须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于文学修养、艺术修养、美学修养的深厚广博。所以说,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它是一种根植于本民族土壤、充满着浓郁泥土芳香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它风格多样,具有强烈且独特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和民族新歌歌唱等四种系统唱法的总称。作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先正确认识并了解及掌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本文仅从演唱风格的多元化、风格的共同特征、演唱的特点三个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进行浅显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我国声乐艺术在原有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划分的基础上,出现了艺术歌曲流行化、流行歌曲艺术化、民族唱法美声化和美声演唱民族化的新趋势,这给我国声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正视现状,破除瓶颈,解放思想,树立演唱方法为演唱作品服务的思想,技术服从艺术;打牢声乐演唱的基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中国唱法是基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技巧;勤于思考,刻苦学习,努力将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新形势、演唱技能全面、优秀的"跨界"歌手。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来,我国的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系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以“西洋美声”为代表的西方声乐系统的影响而使得本土民族声乐系统失去原创力。通过加强对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研究与借鉴,推动声乐教育系统的本土文化生态意识,促进二者结合的实践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民间传统艺术资源之于当前我国声乐教育系统的借鉴与影响的基础上对实现声乐教育与民间艺术资源的融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港台流行歌曲在大陆盛行,民族声乐艺术已走向了险境,一些年轻歌手艺术能力下降.对这一现状要认真进行反思,以清醒的认识去推动民族声乐艺术向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