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喻 《科学之友》2005,(12):21-21
科学家预计,由于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冰川大面积退缩,最终将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以目前速度发展,估计到2100年,大部分冰川将消亡。随着冰川的加速消融,对冰川补给性河流而言,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径流,但最终会导致河流枯竭,水荒将发生。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0,(4):8-11
<正>冰川是地球上最壮丽的景观之一。在常人眼里,冰川的变化速度慢得惊人,但事实上,在以地质年代为单位的时间中,冰川的变化速度是相当快的。  相似文献   

3.
喜马拉雅山中段冰川变化及气候暖干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冰川末端位置的重复测量结果表明, 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冰川过去几十年一直处于退缩状态, 其中珠穆朗玛峰的冰川自1960年代以来平均退缩速度为5.5~8.7 m/a; 希夏邦马蜂的冰川自1980年代以来的平均退缩速度为6.4 m/a, 目前退缩速度进一步加快. 冰芯研究显示, 冰芯积累量在20世纪为波动减少趋势, 但在1960年代急剧减少, 此后一直保持低值. 附近气象站的观测记录表明, 近30年来温度呈缓慢上升趋势, 但夏季温度上升明显, 这说明冰川退缩是降水减少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这种干暖化趋势继续, 冰川退缩势必加剧.  相似文献   

4.
王晓军 《科学通报》1988,33(9):693-693
高山地区气温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直接影响着冰川表面物质收支的增减和雪线的升降。如果气候波动具有某一变化趋势,则冰川就将通过自身速度的调整,改变冰川的规模以适应改变了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会上有关专家的专题演讲指出:全球气候持续的反常变化,已导致格陵兰岛上的河流流量增加,冰川崩裂速度加快,如果冰川崩裂阻止了北大西洋洋流,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目前一些令人吃惊的发现表明,北大西洋洋流已经在减速,从而将在全世界造成气候灾难,甚至会把我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地区冰川严重损耗与退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性冰川由于所处位置降水量大、气温高, 因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 针对藏东南海洋性冰川, 通过冰川表面物质平衡监测、GPS冰川末端位置测定、冰川雷达测厚以及地形图与卫星遥感图片相结合的方法, 对岗日嘎布地区冰川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本区冰川经历了严重的物质损耗与退缩. 南坡的阿扎冰川冰舌末端由于表面强烈消融而形成长约6 km的表碛覆盖区, 冰川末端呈现出加速退缩的态势. 北坡的四条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数据显示, 2006年5~2007年5月冰川表面出现较大亏损, 冰川退缩速度为15~19 m. 此外, 与面积较大的冰川相比, 小冰川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退缩状态. 气温升高造成的本区冰川强烈物质损耗及占本区冰川数量众多的小冰川的“消失”将可能会对本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局地气候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预计,由于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冰川大面积退缩,最终将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以目前速度发展,估计到2100年,大部分冰川将消亡.  相似文献   

8.
冰雪佛塔     
正一提到喜马拉雅,脑海里立刻会浮现连绵的山脉和冰川。然而进入21世纪,喜马拉雅冰川(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冰川)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融。受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影响,印度最北端的拉达克高原沙漠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危机。尤其是在每年4、5月的旱季,拉达克农作物因干旱缺水而难以生长,绿化灌溉更是无法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发现.气候变暖正在促使部分高山上升得更快,原因是气温上升融化了沉重的冰川,地壳在摆脱了冰川的重量后上升得更快。科学家解释说,厚重的冰川迫使地壳下沉,一旦冰川消失,地壳便会反弹,失去冰川覆盖的山体会相对迅速地上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冰川之最中国最大的冰川是发育在西昆仑山的古里雅平顶冰川.面积为376平方公里。但据笔者了解到的最新考察研究信息,发育在唐古拉西端的普若岗日地区的普若岗日平顶冰川,面积达420平方公里。它有可能取代古里雅冰川,跃居中国平顶冰川面积之最.据刚从那里归来的朋友告诉我,站在普若岗日平顶冰川那广袤的冰雪原上向冰川外围望去,湛蓝的湖泊,起伏的沙漠.不时有成群结队的野驴、野牛和藏羚羊出没的草原,在蓝天白云的辉映下,呈现出七彩的光泽,真令人叹为观止在整个地球上,这种集现代冰川、湖泊、沙漠、稀疏草原和草原上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气候环境变化影响,高原冰川出现了快速退缩现象,直接威胁到高原水环境安全。2010年5月,冰川专家蒲健辰应邀参加“2010拯救冰川行动”。赴长江源进行冰川考察。  相似文献   

12.
施雅风 《科学通报》1959,4(3):73-73
对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等干旱的逕流消失区来说,祁连山是比較潮湿的逕流形成区,从祁連山流出的河川水源,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依賴高山冰川与积雪融水补給,大河河源都与冰川溝通。因此,充分利用高山冰川资源,人工調节祁连山冰雪融化的时間与速度,在改造河西与柴达木干旱面貌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轮朝阳从雪山后面喷薄而出,在气势磅礴的藏南枪勇冰川上投下了一片温柔的辉煌。紫色的晨雾从抢勇错湖面上一团团一片片地冉冉升起,在半封闭的冰川谷地中漂浮飞荡。向冰川望去,只见那些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冰塔仿佛刚从睡梦中醒来,有的在弯腰,有的技踢腿,开始了它们又一天的“生活”由于我们科学考察队有规定,外出活动尤其是上冰川,必须是有组织的统一行动,绝对不允许单独一人进入冰川内部,以免发生不测因此几天来,我们除了整修营地,建立和完善观察站外,就是在湖区附近进行古冰川地质地貌考察看到伸手可及的枪勇冰川.我心里…  相似文献   

14.
冰川平衡线高度是反映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参数之一. 基于1959~2008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和河源区气候变化资料, 建立了过去50年冰川平衡线高度与夏季气温以及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 并揭示出暖季气温是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 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在1959~2008年时期呈上升总趋势, 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海拔4168 m), 接近该冰川的顶部. 近50年来该冰川平衡线高度上升了约108 m. 对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的气候敏感性研究表明, 如果暖季(5~8月)气温升高(降低)1℃, 那么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上升 (下降)约61.7 m; 如果年降水量增加(减少)10%, 那么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下降(上升)约13.1 m. 如果河源区气候保持过去50年的平均升温趋势(斜率为0.019℃/a), 平衡线将以2.16 m/a的速率继续升高; 如以2000~2008年的速率升温(斜率为0.059℃/a), 平衡线高度将以6.5 m/a的速度上升直至达到稳定态. 冰川平衡线的升高, 使得积累区面积比率减小, 而消融区面积比率增加, 将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的进一步消融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冰川积累了大量来自核事故和武器试验的放射性核素沉降物——有时其放射性浓度达到了核禁区及试验场以外所见的最高。美国著名记者迈克尔·艾伦(Michael Allen)深入探讨了这个意想不到的情况以及冰川融化带来的相关风险。想到冰川,脑海里便浮现出广阔、原始的冰层,覆盖着北极和南极的大片土地。虽说99%的冰川都集中于地球的两极地区,但在几乎每块大陆的山脉中,我们都发现了冰川,它们覆盖地球陆地表面的近10%。冰川冰也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淡水库——拥有全世界近69%的淡水。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2,(8):5-5
前不久,在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里,有游客亲眼目睹了一座巨大冰山迅速移动、翻转的全过程。这种现象其实并非罕见,冰山发生翻转的原因是冰山在融化和变形过程中失去平衡。从游客拍摄的不到两分钟的录像来看,首先是冰山顶部沉人海里,当它消失于海面之下时,此前看不见的冰山底部升上海面.激起浪花飞溅。这座冰山所在的冰川绵延60千米,曾经是南美洲最大的冰川.但研究暗示它正以每年200米的速度消失。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科学家组织预言,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华氏2-11度,海平面可能上升2英尺。科学家甚至推测,其后果将造成地球自转的速度稍稍加快,正在后退的冰川也将消失。一些地区在发生大规模水灾的同时,另一些地区将遭遇严重的干旱。继后,人类将面临普遍的水源缺乏,  相似文献   

18.
<正>开篇之前,我们先给大家出个谜语:"川"是指流动的河水,那什么川看上去是不动的呢?答案是"冰川"。冰川是指达到一定厚度并能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流动的自然冰体。因为冰川的流动速度太慢,所以肉眼看起来它就像一块大冰疙瘩,一直矗在那里不动。中国是全世界中低纬度带山岳冰川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按中国山岳冰川在坡向上的分布规律来说,山系北坡热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南部冰川变化及其对湖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檀栋 《科学通报》2010,55(18):1749-1749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冰川群是整个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川群. 根据最新中国冰川目录资料, 青藏高原中国境内有现代冰川36793条, 冰川面积49873.44 km2, 占中国冰川总条数的79.5%和冰川总面积的84%. 青藏高原的冰川可大致分为海洋型冰川(或温冰川)、亚大陆型(或亚极地型冰川)、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冰川等类型).......  相似文献   

20.
太白山(3767 m)是我国东部公认发育过第四纪冰川的山地,研究该区的第四纪冰川发育历史以及规模对第四纪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本区的第四纪冰川发生时代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外国学者Rost在黑河谷地上游的内侧碛垄进行热释光(TL)断代,认为冰川发生的时限距今大约19 ka,对应末次冰盛期.本文运用陆生宇宙成因核素法(TCN)对三爷海、二爷海冰坎基岩暴露面进行了10Be定年,时代距今为18.62±1.08~16.87±0.95,16.88±1.08~15.07±0.92 ka,表明该区在末次冰期晚期经历了显著的冰川作用.根据三爷海到二爷海的直线距离和高差以及两级冰坎的平均暴露年代,在不考虑晚冰期和冰后期气候差异的情况下,推断冰川在水平和垂向上的退缩速度分别为0.396和0.09 m a?1,冰川在0.73~1.3 ka之间脱离山顶,永久积雪从此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