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的密切相关的角度,对“四人帮”炮制的阴谋文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文为“帮”用上,阴谋文艺是“文艺空白”论、“文艺新纪元”论的必然升级;阴谋文艺这一文艺怪胎,经历了初露端倪的出台期、进一步恶性膨胀期和覆灭前的猖狂一跳期;“四人帮”离了阴谋诡计寸步难行,因此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结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蒋孔阳(一九二二——)四川万县人。四十年代后期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经济系。一九五一年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工作,同年九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学习苏联小说表现英雄人物的经验》,这是他正式跨上文艺论坛的第一步。一九五七年,出版有文艺理论著作《文学的基本知识》、《论文学艺术的特征》。粉碎“四人帮”后,出版有《形象与典型》等著作。  相似文献   

3.
大后方文艺是具有特定时空限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的产物。在文艺服务于抗战的现实性基点之上,随着抗战进程的历史性演进.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发生了从纪实性与正面性向着史诗性与重构性的转换.呈现出抗战文艺发展的审美总体风貌来: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差异.折射出中国人民抗战与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日益密切的相互关系;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一致,反映出全民抗战中爱国激情与自由意识的相互协调,从而表明抗战文艺在具有个性的艺术创造中坚持并发展了“人的文学”的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两年多来,文艺战线推倒了“四人帮”设置的“文艺黑线统治”的枷锁,大胆解放思想,敢于正视现实生活,勇于实践,创作了一批象《伤痕》(《文汇报》七八年八月十一日),《班主任》(《人民文学》七七年第十一期)、《于无声处》(《文汇报》七八年十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神圣的使命》(《人民文学》七八年第九期)等好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我们重新认识文艺的功能,重新认识“教”与“乐”关系提供了新的社会、理论、思维参照系。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文艺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把文艺作为能够帮助读者(观众)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武库,作为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加强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教科书,也作为净化人们审美情趣、培育高尚情操的工具,因而,文艺的功能被无限制地放大,并被抬高到“经国大业”、兴国古族的地步。从孔子“兴观群怨”说到韩愈柳宗元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观,从曹丕《典论·论文…  相似文献   

6.
1 文艺起源问题无疑是文艺学中最烦难的问题之一,它所探讨的是一个在历史攸远的年代中发生的事件。也许正是因为问题的烦难性,才更加引发了人们的强烈的求知兴趣。千万年来,为了揭穿文艺起源的奥秘,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苦苦的求索,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尽管由于原始材料的相对匮乏,这些理论从总体上看都不可避免得带有攻多攻少的思辩色彩和假想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起源的研究投有光明的前途。如果我们能尽量全面地利用现有的材料,并广泛地汲取各种理论的合理性,那么,使这种研究达到一种接近科学性的水平,还是极有可能的。 古希腊以降,在人们提出的诸种文艺起源论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和“劳动论”。概括起来说,前两种理论偏重于强调内在的的心理因素,后两种理论偏重于强调外在的社会因素。 建国以后,我们一直奉行的是“劳动论”并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正宗理论。近10年来,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人们对文艺起源问题进行了重新探索。除了坚持原有的“劳动论”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一种“综合论”的观点。 “综合论”并不完全排斥“劳动论”,它只是把文艺起源中的劳动因素的唯一性降低为多元中的一元,并给予其他的非劳动因素(模仿、游  相似文献   

7.
本文具体论述了六十年代前半期文艺“批修”运动的三个阶段:风起青萍之末、风急雨骤和十二级政治台风,梳理了其中的轨迹。还对“六十年代前半期”作为其前后两个十年的衔接点的特定位置,作了纵向剖析。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文艺规律?这是一个文艺界很关心的问题。二十多年前,我国曾有过探索文艺规律的浓烈的学术空气,不幸,它不久就夭折了;江氏把文艺规律划为禁区的十年,在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粉碎“四人帮”,谈文艺规律者又逐渐复兴起来了。文艺规律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它一直没有公认的结论,而且认识还比较混乱。为了有助于文艺规律探索的进展,我愿意把个人学习的札记提供一下。  相似文献   

9.
“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一个策略性口号,是对抗战时期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生动概括,有着独特的理论渊源。而和平时期的毛泽东更看重的却是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反映了他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辩证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闹的莫过于“文艺要不要为政治服务”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科学,不能够解释文艺的全部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也没这样说过,历史上凡是为政治服务的都没出过好作品等等。据此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对这个问题,我赞成今后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但不同意对它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之提出是有其背景和特定涵义的。对它的评价也应放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看待近年来开始活跃的“红色文艺”概念,还处于意义建构期,直接将之运用到文艺史研究中势必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如果将“红色文艺”具体化为“红色革命文艺”,它所包含的整体性视野,对于重新审视其内部相关文艺现象的概念命名、源流关系,它们与中国古代文艺传统、外国文艺传统和“五四”文艺传统的关系,还有文献整理中的问题,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目前以具体时段划分后的“红色革命文艺”研究,在概念命名上并不严谨,对整体源流关系的认识存在分歧,在与相关文艺传统关系的梳理上缺乏说服力,相关文艺梳理也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形成与研究界缺乏整体视野有密切关系。在更大的视野上,“红色革命文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艺关于“启蒙-救亡”“传统-现代”“民族-世界”等重大问题悬而未决的结果,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突破,进一步深化对“红色革命文艺”历史的认识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前一段时间,我国的文艺界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非常活跃。后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文艺工作的要求,《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明确指出不再重提过去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而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今后文艺工作总的口号。这样看来,《人民日报》的社论,在给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的同  相似文献   

13.
文艺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问题。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对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真实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首先对古希腊时代的“摹仿说”中体现的文艺真实观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所包含的文艺真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三,分析了古典主义时期布瓦洛的唯心主义的文艺真实观;其四,重点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真实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作者“一论”之后的“再论”,指出了九十年代初文艺上的“左”倾思潮的又一特点:对于文艺理论界立足于坚持和发展,对文艺理论和文学历史有关问题的回顾性的正常有益的探讨,更肆无忌惮地给予上纲特高的打击.并就金至上钢特高的所谓“围剿四战役”(《上海文论》上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人民音乐》上的“回顾与反思”座谈会、《书林》上的《笔谈(讲话)五篇》,以及《历史无可避讳)等文章),进行了对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美的属性的事物,与人的美感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能够依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产并且能够到处适用内在的尺度到对象上去,因而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从这一美学观出发,马克思提出并论述了文艺审美本质的理论,认为文艺既是人类审美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又是人类通过使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达到对本质力量艺术“肯定”的一种活动;而在文艺创作中.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家艺术家成了被资本家雇佣的生产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变成了为资本家赚钱的商品。根据马克思这一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文艺生产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商品化的;可是,如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鼓吹“文艺商品化”的话,那实质上就是要变社会主义文艺生产为资本主义文艺生产。  相似文献   

16.
文艺是一种综合价值系统。邓小平同志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从当代中国社会国情出发,以人民大众利益为首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文艺的党性原则,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确立了文艺的“社会价值”优先、努力实现文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文艺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崇高伟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中介论”的文艺社会学认为,文艺与社会生活之间经由一系列复杂的中介建立联系、相互作用并相互转化,这是一个双向、能动、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在文艺接受这一环节的诸多中介因素中,“期待视野”是一个关键的概念,透过这一中介,文艺接受者与文艺作品甚至与作家之间建构起了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闫成铖 《科技信息》2012,(35):I0189-I0189
席勒狂飙突进代表作《阴谋与爱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8世纪德国的社会现实,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场景丰富,情节生动,人物众多,对主人公的性格刻画细腻,在中国有多个译本,影响深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文中处处闪耀着狂飙突进时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文艺社会学”与“艺术形态学”的启发下,以形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文艺形态在文艺社会学研究中的中介性质及其可能作初步探析,并尝试对文艺形态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新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文艺研究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中介的发现使得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逐渐采纳以中介论认识论为知识前提的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方法,并产生了从单因、平面到结构的三种不同历史形态。而中介在文艺与社会参照视闲中所始终保持的内在张力结构,为走向从社会-文艺和文艺-社会两个向度全面建构中介论文艺社会学体系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