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慧敏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4):36-38,46
鲁迅虽然没有阅读过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但他在小说中对主人公内在灵魂复杂性的挖掘,对主人公独立意识的强调以及叙述视角和叙述形式的变化都印证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试图从作者与作品,读者的对话,两种意识的对话,故事之间的对话,悲喜剧的对话,作者与自我体验的对话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鲁迅小说中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小说形式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是理论史上一个创造性的发展.立足于鲁迅小说的文本,从作者主观意识的展现、潜在对话关系构成的多声部现象、写作方法、叙述视角、小说的多义性等方面探析其中的复调特征,对复调存在的可能性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不仅指小说的结构上的对位和对话特征,更指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主人公与以往独白小说主人公不同之处在于复调小说主人公和作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主人公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自身所具有的自由性。  相似文献   

5.
在巴赫金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理论中,“未完成性”是不可忽视的理论线索:主人公的思想、自我意识、文本间的埘话性以及作者意识等无不具有未完成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未完成性这一理论视角,通过对主人公独立的根源及作者的外位他者立场的探讨,重新思考巴赫金语境中主人公与作者关系问题,力图提供另一种融贯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郭欣 《科技信息》2010,(20):I0161-I0161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的经典之作,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及赫尔曼斯的对话自我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露西的心灵成长过程.通过与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对话,露西得以摆脱精神困境,重塑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借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克里斯特瓦等人的互文性理论,对《占有》所包含的丰富的戏仿和引用的写作手法进行互文性解读。通过对小说中大量互文现象的分析,可充分展现其多元并包的后现代艺术特点,而对作品的历史意蕴和叙述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则能揭示其丰富的历史性对话。  相似文献   

9.
借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克里斯特瓦等人的互文性理论,对《占有》所包含的丰富的戏仿和引用的写作手法进行互文性解读。通过对小说中大量互文现象的分析,可充分展现其多元并包的后现代艺术特点,而对作品的历史意蕴和叙述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则能揭示其丰富的历史性对话。  相似文献   

10.
张芳霞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0):87-87,84
《简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是刚强,追求自由的新女性。作者通过主人公简爱自我意识的觉醒,宣扬了女性的反抗意识和自尊意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男性作家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围城》中的男权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小说中作者通过叙述人的口吻和方鸿渐的眼光,对与方鸿渐有关的女性的外表、性格、心理作了大量的歪曲和变形的刻画。时而含蓄时而明显地嘲讽和贬损女性,从中显现出男性作家典型的男权意识,《围城》在女性观念上呈现出某种滞后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避免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13.
任丽丽 《科技信息》2007,(6):19-19,71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戴维·洛奇的文学批评和小说创作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尝试从二元对立结构分析戴维·洛奇作品《想……》,解剖对话小说艺术在作品各个层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运用叙事模式理论对鲁迅的小说《风波》作简略的叙述策略分析。同时将鲁迅小说叙事模式的转换作为个案,提出叙事模式的转换更新是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演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冯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97-98
复调理论是巴赫金提出的文艺批评理论,它为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提供新的批评视角。莫里森小说的人物意识的主体性及双声性对话、多声部的视角转换以及小说结尾的开放性都体现了复调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小说《日光流年》的索源体结构是有意味的形式。其从死亡回溯到出生的逆序叙述,在生与死、过去与现在的不断对话中,表达了人生轮回的时间意识。作家让时间缓缓倒流,直到主人公回归母腹、出生为婴儿,是对先民信仰的坚守,暗含着道家的理想人性,也深刻地传达出作家的人生思索。  相似文献   

17.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的内涵及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是巴赫金对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时间与空间相互冲突、相互转化、时空体控制着小说其他元素的状态构成了“时空体”的理论内涵。巴赫金对时空体的成因挖掘欠缺,对读者能动作用的忽略是“时空体”理论的两大缺陷。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时空体”的主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作者虽然没有给主人公普宁一个死亡的结局,但死亡的阴影在整部小说中却无处不在,贯穿始终。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一系列死亡意识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也暗示了普宁是一个在事业、爱情以及人际关系上极为失败的苦恼人。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寻欢作乐》中,由于“人物——叙述者”——“我”具有戏剧化与非戏剧化的双重身份,并执行着人物和叙述者两种不同的功能。诗意的戏剧化叙述与陌生的非戏剧化叙述的运用使叙述者与主人公在价值上、理智上、情感上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萧乾小说多采取儿童视角作为叙事策略,本文拟从儿童视角的角度观照萧乾小说,借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探究儿童声音和成年人声音的对话,尤其在儿童和成年人、隐含的成年作者和作品中人物两个层面对话复调中探究小说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