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认识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应当认真地把它搞清楚。匡萃坚同志在《马克思和“不断革命论”》一文(载《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中说:“把‘不断革命论’当成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的一个惊人的误会。”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看一看实际情况究竟怎样。一、“这种社会主义”不能指社会主义制度吗?马克思曾经指出:“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在欧洲,但最后一部有重大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诞生在美国,这就是E·贝拉米的《回顾,2000—1887》(1888)。尽管《回顾》一书描绘了在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美国,但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读者仍然对它兴致勃勃。人们认为《回顾》是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最伟大的乌托邦小说,是本异乎寻常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书。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工业社会的残酷无情促使贝拉米在《回顾》中表现了社会主义乌托邦如何以胜利的姿态出现在2000年的美国。贝拉米在书中安排主人公韦斯特于1887年在波士顿长眠后成为僵尸,到2000年被一名医生救活后,发现人间沧桑大变,社会主义已在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通过对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三种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尽管不太成熟,但足以与其他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前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致思取向受到了卢梭等浪漫主义学者的强烈影响.他的政治哲学不仅仅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且还带有卢梭政治思想的深深印痕.马克思秉承卢梭痛恨和消灭私有制、消灭国家、解放人性的浪漫主义情怀,又从现实的生产关系中寻找解决的途径,根本性地改造并超越了卢梭的浪漫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5.
东方望 《天津科技》2003,30(2):41-42
人类第一个克隆婴儿可能已经为法国科学家“制造”出来,这是真的吗?人们都在等待这一消息得到科学的证实。然而,科学的证实并不是一个疑问的终结,相反,是一个新的未知世界的开启:克隆人到底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无性繁殖”的新时代、使人类完善自身乃至进入永生有了可能?还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之盒”,将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灾难?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在与马克思一起为这一学说奠基的时候,就以十分明确的语言宣告:“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他还说:“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现在的问题首先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历史的车轮已前进了一个多世纪,社会主义早已由科学理论变成了现实,由俄国一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发展为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无限小(大)量是实在的数吗?有没有比点还小的几何元素,换句话说,点是可分的吗?这些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一个人正确地解决过。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在《数学手稿》与《自然辩证法》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了这些难题。在数学界,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鲁宾逊等人用数理逻辑的严谨方法得出了数学结构(?)R(国外数学界称为非标准分析),对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提供了一种数学上的描述。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一光辉思想,还未能在数学界引起普遍的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市场的实质是什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利用市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经济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本文对此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一什么是市场?马克思指出:“市场就是人们进行商品买卖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2页)。很明确,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列宁是这样论述的:“市场这一概念,和社会分工——即马克思所说的:‘任何商品生产(我们加上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于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然后指出了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的不同之处,最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应如何批判地继承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意识形态范畴内出现了一股"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精辟的分析,举证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流淌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因,直接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表征;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分别从哲学前提、理论渊源、阶级基础等多个层面做出了意识形态性意义上的有力批判。笔者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分析与批判,既可还原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到真正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场的思想进路,又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研究的新视角,亦可为应对我国当下涌动的社会思潮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科学,必然具有所固有的特点;科学是一种理性认识,认识的发展有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由科学社会主义再到实践社会主义,恰是这样的两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逝世一百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科学预言的社会主义新制度已在我国和一些国家变成了现实。马克思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愈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现在我国人民正为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精神支柱,离开马克思主义,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本文试就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建设问题,谈一点认识,表示对伟大导师马克思的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人类一切进步文化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理论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成功是什么     
<正>成功是什么?在一次田径比赛中获得冠军,这就是成功?在书画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这就是成功?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这就是成功?成功难道只是名誉上的渴望与追求吗?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人,他们都渴望成功。第一个人是位残疾人,双腿已经被截肢了,并且安上了假肢,他渴望有一天能像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杰出贡献之一,此理论的构建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一方面分析了古代的自然决定论和神创论的历史观,另一方面又阐述了近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理论,最后沿着德国古典哲学历史观的发展道路轨迹来探析.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又对其进行辨证地扬弃,最终使历史观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石之上.这既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身解放提供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又为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6.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批判德国机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批判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对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有极大的差异。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又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霸王龙、始祖鸟、猛犸象,这些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古代生物。细心的读者会问:这些名字是它们的学名吗?一个古生物是怎样被命名的呢?有什么需要遵循的命名法规吗?本文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讲讲生物命名的含义。无论是现代或古代的生物,经过人们研究后都要给它们起一个科学的名字,并要制定一些原则和法规,使这些名字和生物联系起来,这就是生物的命名。这个“科学的名字”就是生物的学名,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是“双名法”,这是瑞典博物学家卡罗勒斯·林奈在他1758年发表的《自然系统》(第十版)中首次严格坚持的命名法则(在此之前的学者们有…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在对人的现实性及其本质的论述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Q:我很喜欢看各种介绍兵器的书,我发现潜艇的外表与其他舰船不一样,老师说它是模仿海豚的样子设计而成的,这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相似文献   

20.
正打水漂?这谁不会啊!在河边捡块小石头,像玩飞盘一样扔出去,就能看到石头仿佛练了"轻功水上漂"般在水面上一蹦一跳地飞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那么,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能让石头弹跳几次呢?五次、六次、十次?如果告诉你目前世界上打水漂弹跳次数的最高纪录是88次,你还会觉得这个游戏简单吗?哈哈,各位"菜鸟",赶快用科学的方法来提升一下打水漂的功力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