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交城县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个产煤大县,同时也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频发县.灾害类型主要有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其发生与地质背景及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其中采煤活动是引起该县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在调查研究交城中东部地区采空塌陷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探讨了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确定了该地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主要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引起地表建筑物、耕地、市政设施和水资源破坏等环境效应问题,分析了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认为矿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均为煤炭采空区失稳变形的演化产物,而采矿活动是滑坡和崩塌发生的诱发因素;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改变了覆岩的原始应力状态,降低了原有软弱层(面)的力学强度;同时,开采使地表产生裂隙,加剧了地表水的渗透,因而诱发了山体滑坡及崩塌。最后针对古交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和灾害引起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矿产开发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其中地质灾害的威胁是十分突出的。矿区开采多年,已经造成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本文基于实际调查,论述采矿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描述已发灾害的破坏能力,调查分析采矿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未发灾害点的隐患可能,对滑坡稳定性、崩塌稳定性、泥石流易发性进行评价,提出既有措施存在的问题,给出进一步的防治建议。面对采矿对自然与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人类应该得以全面重视,才能在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前提下对矿山地质环境做出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长达几千年的生存发展历史中,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可谓非常巨大。其危害之大、范围之广,使其一直都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灾害类型。因此,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各国有关专家都重视其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力求通过研究发现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为降低灾害影响提供依据。在长期的地质灾害研究中,发现地质灾害形成成因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引发地质灾害发育演化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则成为当前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地震滑坡、边坡灾害以及地面变形灾害三个方面论证地质灾害内外耦合作用机制,并且分析了在我国区域内部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长达几千年的生存发展历史中,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可谓非常巨大。其危害之大、范围之广,使其一直都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灾害类型。因此,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各国有关专家都重视其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力求通过研究发现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为降低灾害影响提供依据。在长期的地质灾害研究中,发现地质灾害形成成因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引发地质灾害发育演化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则成为当前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地震滑坡、边坡灾害以及地面变形灾害三个方面论证地质灾害内外耦合作用机制,并且分析了在我国区域内部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法及现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小艳  杨军 《科技资讯》2009,(21):205-205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和事件。如地震、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漉等灾害。目前,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使地质环境不断发生剧烈变化,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林永生 《科技资讯》2012,(1):241-241
矿山是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最为强烈的场所之一。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所直接引起或诱发的灾害,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本文概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几种主要类型,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六盘水地处乌蒙山区东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本文从边坡稳定和地面塌陷两个课题出发,将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分为强降水诱发和人类经济活动引发两大类,其中强降水诱发的地质灾害,其降雨是外因,岩体本身的特性是内因,强降水条件促使岩体的滑坡,危害性较大,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既有岩体滑坡,剥蚀,冲刷和泥石流,也有地表塌陷,它危害面广,涉及面最宽的是植被匮乏和采矿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笔者建议组织力量对全市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对有发生大的地质灾害的部位进行监测并编制地区灾害防治预案。在基本建设中,决策要科学化,尊重客观规律,使六盘水市的经济能有序地正常进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煤炭长期开采不仅能导致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也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采空区沉陷及各类次生灾害等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制定有效矿区灾害风险管理和城市转型策略,维护社会稳定并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本文以以抚顺西露天煤矿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感知心理测量方法,基于田野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整体处较高水平,且各区域间存在差异性;煤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感知的诗歌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年龄、居住距离、灾害经历损失、预警知识、应急知识、对政府监测预报准确率的信任、对政府应急防御能力的信任、对政府预警信息时效性的信任、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基于此,针对韧性城市理念构建自下而上公众参与机制,以期为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资源枯竭城市韧性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澜 《广东科技》2012,(21):138+74-138,7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活动不断加剧、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由此引发的地质性破坏逐渐增多。我国是一个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特殊的国家,由于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使得地质灾害的种类也非常繁杂,但是这些灾害却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危害性和破坏性。为了进一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认真研究引起灾害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来加以解决。基于此点,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与实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沈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2):183-184,225
通过参与对山西省北、中、南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认为山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应以矿山(尤其是煤炭矿山)开采和人工开山修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诱发的人为灾害为主,展开工作。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裂缝与地面塌陷是山西的首要地质灾害,其次为开山修路引起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总结了山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一般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对新城区建设是一种现实和潜在的威胁。通过对郑东新区自然环境现状的调查和对未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采用数学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和分区,提出新城区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2)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 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3)在时间分布上,5-9 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最为严重;(4)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树"4·14"地震发生后,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明显递增。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分析研究,选取了历史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植被条件、降雨量、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GIS技术平台,对玉树"4·14"地震震后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程度划分。  相似文献   

15.
文中选取灾害点密度、坡度分布、地貌类型及高程、岩土体类型、水系分布、断裂发育程度、降雨量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评价指标因子参与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各评价指标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MAPGIS为每个评价指标因子图层赋属性。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了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工作;区划结果分为高、中、低3种危险性区,结合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成果和发展规划,为汉阴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及群测群防提供一些理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事件辨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 ~ 2009年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1 695个历史地质灾害点(含滑坡灾害点771个,崩塌灾害点924个)和分布区域内35个气象观测站的实测降雨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了降雨与地质灾害的时空相关性、原始累积降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频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关系密切,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对于降雨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当日降雨量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控于前期累积降雨量,滑坡、崩塌灾害分别与灾变前8天、前6天的降雨情况最相关;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对诱发地质灾害的有效降雨量计算模型做了改进,认为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权重是天数和降雨强度的函数,推导了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时间判别模型,并例证了该模型在常规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工作中历来重视最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特别是地质灾害的调查了解与防治,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都不可忽视.笔者通过对部分城市的规划与地质的工作了解,针对在城市中可能经常出现的一些地质灾害问题,结合地质成因,作出了一些浅显的分析,以供规划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灾害特点将西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为特殊土质灾害和工程地质灾害。对特殊土质灾害,对其分布面积及种类进行分析,得出了西部地区各省特殊土质灾害分布综合图。对工程地质灾害,根据其发生频次利用贡献加权法进行计算,得出了各种灾害的权重,将计算结果按照三级灾区划分工程地质灾害等级,得出了西部地区各省工程地质灾害相对等级灾区分布综合图,直观地显示了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相对等级灾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9.
以古交市采煤区为例,根据调查资料统计了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分析了各种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煤矿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得出采煤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严重的结论,为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同市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同市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探讨了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