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型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偶氮聚合物的合成与细菌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与表征了用二乙基偶氮苯(DVAB)偶联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偶氮共聚物,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表征该共聚物结构.结果表明共聚物中HEMA与MAA 含量对偶氮共聚物溶涨性能有很大影响.SEM、DSC、GPC测试表明,偶氮聚合物的菌解程度取决于共聚物中亲疏水成分含量.偶氮共聚物有望成为结肠靶向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合成与表征了用二乙基偶氮苯(DVAB)偶联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偶氮共聚物,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表征该共聚物结构。结果表明共聚物中HEMA与MAA含量对偶氮共聚物溶涨性能有很大影响。SEM、DSC、GPC测试表明,偶氮聚合物的菌解程度取决于共聚物中亲疏水成分含量。偶氮共聚物有望成为结肠靶向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硫代碳酸双(α,α′-二甲基-α″乙酸)酯作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的链转移剂,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均聚物.以得到的末端冠有链转移剂活性基团的聚苯乙烯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与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4种单体分别进行嵌段聚合反应;通过一步投料,合成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1 H-NMR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甲基丙烯酸三丁基锡醅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1H-NMR谱。研究了共聚物组成不同,共聚物组成相同但分子量不同,以及实验条件(如pH值和温度)不同对聚合物水解速率的影响。根据电子探针观测,聚合物水解前后,膜表面的有机锡含量和分布基本相同。分别计算了聚合物和共聚物水解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双三丁基氧化锡与顺丁烯二酸酐、聚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三元共聚物的反应,叙述有机锡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特性。对聚合物及其低分子模型化合物的IR光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2-丙烯酰胺 -2-甲基-丙磺酸(AMPS)三元共聚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该反应体系在不同引发剂浓度条件下所合成的三元共聚物的分子量,并用乌式粘度计测定经透析处理后的三元共聚物特性粘数[η],以lg[η]对lgMη作图,由直线得到该三元共聚物的Mark-Houwink方程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N,N-二甲基十二胺和4-乙烯基苄氯季铵化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单体4-乙烯基苄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VBDDMAC),然后与丙烯酰胺(AM)、N-丙烯酰胺吗啉(ACMO)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共聚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激光光散射对共聚物结构和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用共振光散射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进行了考察。此外,通过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研究了共聚物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共聚物对稠油的降黏性能,发现阳离子单体VBDDMAC和ACMO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乳化性能,对稠油有较好的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8.
此压敏胶的共聚物是由(1)丙烯酸正丁酯,(2)丙烯改2-乙基己酯,(3)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氯丁橡胶,(4) α-蒎烯所组成。丙烯酸酯压敏胶有良好的粘接性和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9.
偶氮苯侧链聚合物作为一类典型分子光开关、高容量数据存贮、非线性光学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材料得到广泛研究.文章合成了4-苯基偶氮-1-萘胺(DO7)、4-[4-(苯基偶氮基)-1-萘基偶氮基]-p-苯酚(DO13)及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PGMA)与上述双偶氮(DO13)的共聚物(PGMA -DO13);利用元素、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10.
含氟单体对丙烯酸酯多元共聚体系表面改性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氟辛基(N-乙基-N-丙烯酸乙酯基)磺酰胺(QG-F814)为改性剂,以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含氟丙烯酸树脂.通过测定水在聚合物薄膜表面的接触角的方法研究了含氟单体QG-F814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脂(BA)、苯乙烯(ST)、α-甲基丙烯酸(MAA)四元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共聚过程中适当时间加入少量(5wt.%)含氟单体就可以使共聚物表面获得很好的疏水性,使聚合物表面对水的接触角从80°增大到108°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乙酯与2-溴丙烯酸乙酯乳液共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co-2-溴丙烯酸乙酯)无规共聚物,用该共聚物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大分子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通过常规自由基无规共聚反应,合成了两亲性聚合物Poly(MAA-co-SMA-co-PEGMA).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产物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解性作了详细的探讨,找出了此系列特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温度和浊点.  相似文献   

13.
可聚合性季铵盐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三种含不饱和双键和季铵盐: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氯化铵(MB-DAC),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丁基-二甲基溴化铵(MBDAB)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乙基-二甲基溴化铵(MEDAB),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MBDAC的均聚物及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并用元素分析、GPC,红外光谱等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用DSC和TG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三(8-羟基喹啉)铝(Alq3)是公认的性能优良的电子传输型电致发光材料,若能将其高分子化并同时引入空穴传输结构(如咔唑结构),则有望获得具有均衡电荷传输能力和良好成膜性能的新型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文章合成了两种分别含8-羟基喹啉结构和咔唑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b和2b),两者以不同的比例进行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两单体配比分别为n(1b)∶2n(2b)=1∶9, 2∶8和4∶6的共聚物,共聚反应单体总转化率在90%左右,所得共聚物的Mn介于14000~20000。所得共聚物与二(2-甲基-8-羟基喹啉)乙基铝(EtAlq'2)进行配位反应,获得了含Alq3和咔唑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所得共聚物的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的荧光光谱表现为Alq3的特征荧光,并随共聚物中Alq3含量的增加,荧光强度增强;共聚物中咔唑结构的引入使共聚物的荧光相对于Alq3发生红移,并随咔唑结构含量的增加,红移幅度加大。  相似文献   

15.
The urethane acrylate(UA) was made of poly(tetramethylenc oxide), 4,4'-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and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A serie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urethane acrylate copolymers was prepared by using a redox initiating system. The copolymers had cross linked structures and two-phase morphologies as indicat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dynamic mechanical measurement and swelling test.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季胺盐(QASDMAEMA)-溴代乙烷(MAEB)、溴代丁烷(MABB)、硫酸二甲酯(MADMS)及磷酸三甲酯(MATMP)季胺盐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类新型阳离子两亲共聚物.用元素分析确定两亲共聚物的组成,详细地研究了两类单体的共聚活性,比较了Finemann-Ross法和线性化(YBR)法,并得出四对共聚单体(MAEB/St、MABB/St、MADMS/St及MATMP/St)的竞聚率,其分别为:rMABB=0.44, rSt=0.15; rMAEB=0.66, rSt=0.36; rMADMS=0.66, rSt=0.27; rMATMP=0.34, rSt=0.49.最后,用Price-Alfrey的Q-e关系式研究了单体的共轭性和极性因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结构明确,规整性好的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到甲酯接枝聚氧乙烯(PMMA-g-PRO)并以IR,NMR和GPC方法表征了两亲接枝共聚物,通过定性和定量测试,结果证明两亲接支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两亲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与大分子单体的结构,分子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功能化聚乳酸大分子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共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备了末端双键功能化的聚乳酸大分子单体(MC),采用FT-IR、 1H NMR、GPC、拉伸强度和表面接触角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大分子单体中HEMA结构单元的含量与单体投料比中HEMA的含量基本一致;单体投料比对大分子单体的结构与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Under the specially designated condition the polymerization of both tetrahydrofuran (THF) and tert-butyl methacrylate (tBMA) is a living one. The diblock copolymer, poly(tert-butyl methacrylate)-block-polytetrahydrofuran (PtBMA-b-PTHF),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the coupling reaction of living cationic PTHF+, SbF6- with living anionic PtBMA-, Li+. LiCl, which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in the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meth)acrylates, hinders the coupling reaction of living chains and cannot be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BMA precursor. The hydrolysis of the aforementioned diblock copolymer under acid condition results in the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mer, i.e. poly(methyl acrylic acid)-block-polytetra- hydrofuran (PMAA-b-PTHF). The diblock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GPC and 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