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期刊载的杨振宁教授的两篇文章都是由作者交李炳安转我刊发表的.《对汤川秀树1935年的文章的评价》一文是杨振宁教授于1985年在东京举行的庆祝介子理论创立50周年大会上的演讲.汤川秀树创立的介子理论是粒子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杨振宁教授在谈到这篇文章时对译者说,日本对本民族物理学家所作出的贡献感到很自豪,而且有详尽的记述,在日本研究汤川的专著、论文很多;杨先生进一步指出,汤川对日本物理学界及日本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一点是一些研究汤川的学者注意不够的地方.我们认为杨先生的这些意见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2.
吴忠超 《科学》2002,54(5):55-58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教授应邀出席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8月9日上午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先转道杭州参加关于弦理论的卫星会议并作公众演讲,再赴北京参加大会.此前,杭州接待单位浙江大学辗转找到我这个霍金的中国弟子,要我帮助接待霍金并为他的公众演讲当翻译.  相似文献   

3.
史峻平 《科学》2001,53(5):38-40
在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他著名的演讲[1]中提出了23个困难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在20世纪的数学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同一演讲中,希尔伯特也提出了他所认为的完美数学问题的准则:问题要能被简明清晰地表达出来,而问题的解决又必须要有全新的思想方法才能够实现.为了说明他的观点,希尔伯特举了两个最典型的例子:第一个是费马大定理,即代数方程xn+y2=zn在n>2时没有正整数解;第二个就是这篇文章所要介绍的N体问题及其特例——三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魏尔是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他那一个时代里,他始终站在数学和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并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是杨振宁教授于1985年在纪念魏尔诞生100周年大会上的演讲,作者将原稿交李炳安转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5.
"两种文化"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钝 《科学》2003,55(4):55-57
1956年,英国人斯诺(C.P.Snow,1905-1980)在<新政治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两种文化>的文章.三年后,他将文中的思想加以扩充,在剑桥大学作了一个著名演讲,讲题是<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按照剑桥大学知识史教授科里尼(S.Collini)的说法,斯诺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至少做成了三件事:发明了一个词汇或概念,阐述了一个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词汇是"两种文化";问题是存在于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之间的文化割裂,即所谓"斯诺命题";争论就是围绕着"斯诺命题"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思想论战--令人感到意外和兴奋的是,这场争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化自身,它的政治、经济乃至生态学内蕴在今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得以重新彰显.  相似文献   

6.
统计力学和多体问题的研究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在南开大学作了一次生动的演讲。本刊特约请闵宁教授将此演讲整理成《统计力学和多体问题的研究体验》一文,且于本期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不知是哪一家的录音机里传来女声独唱《掌声响起来》的歌曲,我很喜欢听这首歌,并在欣赏之余会产生一些联想:人们向一位成功者鼓掌、致意,但他(她)为了今日的成功曾付出的几多艰辛、几多磨难,又有多少人知悉?一周前,我有幸采访的上海邦迪斯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晨先生正是一位已步入成功之门的成功者。很巧,杨先生也十分喜爱《掌声响起来》这首歌。说杨先生是一位成功者,只要稍举几例足可佐证:他年方36岁,就已领导着一个外商独资公司,所谓外商独资即是杨先生(他已是德国籍华人)本人投资。这家座落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内的邦迪斯公司(另在苏州、成都各有分部)主要生产、经营航空、航天、电讯、自动化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用的接插件。在强手如林的漕河泾科技开发区内,邦迪斯公司不仅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8.
N·F·雷姆赛教授(Norman F.Ramsey)是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下面的演讲是作者在墨尔本、堪培拉、悉尼、布里斯班、阿德莱德、伯斯为亚洲国际物理会议所作的巡回演讲。这个会议是由悉尼市的亚洲国际物理学会主办的。雷姆赛教授还是1990年狄拉克讲座的主讲者。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1959年英国的一位著名学者C.P.斯诺在剑桥大学做了一个题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这个演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一时间报刊杂志纷纷就此展开讨论,争论十分激烈。争论的焦点是科学和人道主义作为现代观点的各自功能。C.P.斯诺指出的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文化已经分裂成为两种相互对立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这种分裂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此20年以前,1936年美国的一位著名学者G.萨顿在他以前的两次演讲稿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科学史和新人道主义》。在这本书中G.萨顿就指出科学和人道主义之间已经存在着严重的隔阂,而这种隔阂将会使整个人类的文明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0.
吴慧 《世界科学》2013,(6):30-31
●在美国科学院150周年庆典上,美国科学院院长拉尔夫·J·西塞罗(Ralph J.Cicerone)做了演讲。他回顾了美国科学院的历史,并归纳了当下美国科学院的四项主要工作。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里尔法案》,总统林肯签署了该法案。法案决定创办农工学院(又称"赠地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马氏文通>中对"或"字的解释开始谈起,将<助字辨略>、<古汉语虚词字典>、<古汉语虚词通释>等书中对"或"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或"字意义和词性的研究和探讨,这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此字,对我们阅读有关书籍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吴家睿 《科学》2004,56(2):21-23
生命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问的问题。在历史上,人们曾经给出过许多不同的回答。但是,不论这些回答的具体内容如何。大都可以被划归两个相互对立的派别,即“还原论”(reductionism)和“活力论”(vitalism)派别。还原论认为。生命的构成与非生命没有本质区别,而且生命的活动同样遵循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太原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出现的千篇一律的“扫帚型”和“瓶刷型”树形的现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提出了避免这些树形出现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焚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赞的是庐山秀峰瀑布。可是你知道吗,当气流越过山脊,在背风坡飞泻而下,亦如瀑布一般,我们称之为“大气瀑布”,只是人们看不见它的雄姿罢了。  相似文献   

15.
象思维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炎  张启明 《自然杂志》2011,33(3):133-136
在西方文化中,现象是由物质实体或空间结构决定的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表现,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或观察的可重复性。中国文化中的“象”具有物我合一、现象与本质相融、自然、整体、动态时序的特点。直觉体悟和比类取象分别是中国人认识和表达“象”的常用方法。象思维过程可分为物象、具象、意象3个不同阶段。中医辨证乃至中医理论的形成集中体现了象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诺亚方舟"     
世界末日似乎只是好莱坞灾难大片描述的场景,但是严谨的科学家宁肯未雨绸缪,寻求应对末日来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吃醋"     
关于吃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种“醋”的产生据说源于唐朝。唐太宗要为一位名叫房玄龄的大臣纳妾,大臣之妻横加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房玄龄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房玄龄之妻也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当她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的佳话。又经过多少年的延用直到约定俗成,“吃醋”一词便成了男人女人之间妒嫉之心的表达词语。“吃醋”@先河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积极探索"绿色理念"的渗透,营造优美、和谐、向上的"绿色"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促使孩子们健糜、快乐、积极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教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却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的是大加赞扬,有的却是嗤之以鼻,本人对于多媒体进入教学主流的前景满怀乐观;另一方面,我又对目前我所看到的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持深深的怀疑态度,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下面本人将自己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0.
技工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文章就传统教学模式与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了<车工工艺>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