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宁国市科技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率先小康,和谐宁国”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以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为突破口。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带动了科技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支撑和创新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截至2008年12月底,宁国市2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居全省县级高企认定先进行列。同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工作的宣传和顺利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宁国市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宁国"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做为科技部门,如何找准切入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宁国市科技局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使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彰显活力.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10,(6):F0002-F0002
“宁国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是安徽省首次批准建立的县级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标志着宁国市拥有了自主创新更高起点的新平台,启动了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4.
一、宁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十五"期间,宁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宁国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达25亿元,占全市GDP的38%;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7%,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的88%;4个产品入选全省100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名录;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5项,5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省制造信息化示范企业.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初现规模,初具现代化工业格局的宁国市民营科技示范园区全面推进,入住企业已有150多家,为宁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5.
2000年,为加快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宁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聚"的发展思路,出台了<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市科技部门把发展民营科技作为科技兴市的突破口,积极从营造舆论氛围、简化审批手续、兑现奖励政策等方面扶持、引导民营科技走向超常规发展.截至2001年底,已有近百家企业在原规划示范区内落户,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家,其它科技型企业20家,民营科技资产总值达数1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7亿元.涌现了如中鼎、双津、司尔特等民营科技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化工、机电、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新兴支柱产业. 2001年初,宁国市科技部门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建立宁国民营科技示范区的构想,在省科技厅、宣城市科技局和宁国市委、市政府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力支持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02年9月12日,省科技厅正式下文批复同意成立"省级宁国民营科技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宁国市科技局积极响应安徽省科技厅“富民强县”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全力以赴、认真谋划,制定了4项措施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扎实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专项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确定了6个信息化示范乡镇,发展了46名科技信息员.搭建了7个科技信息化平台.为12个新农村试点村配置了电脑、打印机,使宁国市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始终在全省保持领先位次。  相似文献   

7.
动态     
张平副省长在绩溪宁国调研 1998年5月8日至10日,张平副省长在省科委、宣城行署负责同志陪同下,就科技经济一体化及科技工程实施情况,在绩溪、宁国进行调研。 调研中,张平副省长分别听取了绩溪县政府和宁国市政府有关科技工作的情况汇报,并深入企业实地考察,与企业家和科技人员进行座谈。 在绩溪县,张平对该县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强抓科技成果转化,走“强工富县、科技兴县、重农富民”发展之路,连续6年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平说,绩溪县这样  相似文献   

8.
正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宁国之名源自《易·乾卦》中"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6个街道,总人口约38万,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全省领先位次。1997年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宣城市代管。宁国市遵循系统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娜 《安徽科技》2016,(8):26-27
正近年来,宁国市科技工作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以创新主体、产学研一体、创新服务载体为主要抓手,先行先试,大力推进宁国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宁国连续8次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顺利通过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工作验收,2016年5月,成功获批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05,(8):F002
2004年以来。宁国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打造科技强市为目标。以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为总抓手,继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着力夯实区域技术创新基础,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4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宁国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近两年来,宁国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坚持科技成果、产业成果、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一起抓,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是安徽省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为了解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近日,中共安徽省委督查室会同省创新办,赴合肥、芜湖、蚌埠、黄山及宁国市进行督查调研。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06,(7):33
自2005年10月荣获全省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市以来.宁国市加快农村科技信息化步伐。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6个,并延伸至20多个村.200多个科技示范大户,30多家龙头企业和农技协会,还建立了1家星火科技培训学校。日前,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安徽省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市”建设进程.使信息化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及科协联合举办了全市农村科技信息化科技信息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从事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人员运用信息化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上,“宁国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获得批准设立.这是省政府首次批准建立的县级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标志着宁国市拥有了自主创新更高起点的新平台.启动了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5.
潘勇 《安徽科技》2011,(11):20-21
宁国市拥有丰富的山核桃资源,但山核桃产量不稳定、品种老化、农药残留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山核桃产业的发展。自2009年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来,宁国市大力推进山核桃品种选育与推广、栽培管理新技术集成应用、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强市场营销与信息网络、技术培训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宁国市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推动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2002年,全市20家规模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13亿元,占全市GDP的3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收入47%;实现纯利润和上交税收超过1亿元,均占全市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04,(11):7-8
在安徽省宁国市,一提到科技局,从市领导到企业家,甚至是农户无不交口称赞:服务意识强,工作水平高,团队精神好……提起科技局的当家人周玲局长,人们不由得对这位刚刚被国家人事部和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的先进工作者竖起大姆指:称她为县(市)科技管理工作的楷模.是的,宁国市科技工作近年来喜讯不断:继1999年、2000年、2003年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后,又于2004年荣获全国首批科技进步示范市;连续7年被安徽省科技厅评为全省科技管理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岗位责任制先进单位……所有成绩的取得无不印证着周玲局长奋斗的足迹,凝结着她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8.
宁国市产学研合作现状 "十五"以来,宁国市产学研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通过共建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共办科技实体,加快了科技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对108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十五"以来,全市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6项,参与宣城市政府与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签约的项目36项.  相似文献   

19.
汪贵才 《安徽科技》2012,(10):22-23
正加快宁国耐磨铸件产业发展,对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安徽省政府也出台了包含耐磨铸件业在内的《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由此可见,耐磨铸件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基础产业,促进耐磨铸件产业发展已引起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宁国市针对全市耐磨铸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围绕"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要求,结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主要在县域经济方面.究竟如何振兴县域经济,笔者通过对全国首批科技进步示范市--宁国市经济发展的调查认为,在现阶段中部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