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喀斯特地区的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结合前人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时段水资源差异和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的特殊性,给出了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并针对喀斯特地区枯水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枯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生产活动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提高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枯水资源是关系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因素.创建了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水资源系统自身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其他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BP网络模型用于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中,并以贵阳市为实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BP网络模型是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3.
区域枯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分析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区域枯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了多目标分析来解决枯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模型以贵阳地区为例,提出了4种方案,预测了2010年2015年在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枯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揭示了高方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贵阳地区建筑采暖空调冷热源的基础上,结合贵阳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水资源状况,阐述了热泵空调技术在贵阳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由于具有高效节能、对环境影响小、运行稳定等特点,在贵阳地区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库耦合系统的组构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所具有的时空特征表明水资源的自然分布不仅存在空间(地区、流域)上的差异而且在时间(年度、季节)上也不相同。我国由于降水量在时空上的严重不均衡性 ,更突出了水资源的时空差异特性。储水的重要性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显突出 ;加上每年有汛期与否之分 ,并且存在丰水系列和枯水系列年度之别的差异 ,就更有必要建造各种储水工程。以下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地下可储水空间即地下水库展开研讨。一、地下水库及其储水的优越性我国的地表水库大都修建在河流的上游以及中游 ,其负面作用便是经过梯级拦截河水而减少甚至中断了下游应受水区的供…  相似文献   

6.
根据汉中盆地自然地理因素与16个雨量站和12个水站的资料,分析了汉中盆地枯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运用相关分析来预报枯季径流。针对枯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水源涵养林,绿化荒山荒坡,修建蓄水工程,提高调蓄径流的能力,增加枯水流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计划用水,改进灌水技术,防止渠道渗漏和水源污染,充分利用枯水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水资源评价问题,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模型,并在阜新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进行了应用,计算出了阜新各行政区的承载压力度,从而直观地对各行政区的资源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阜新是资源型的缺水地区,因此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考虑水资源的制约与影响,以确保阜新地区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甘肃河西走廊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利用地理信息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河西内陆流域水资源分配和调控的优化模型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而探讨人地关系协调发民遥综合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甘肃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河西地区社会经济空间格局的基本特点,认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综合研究一个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9.
贵阳地区食用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阳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发现贵阳地区食用菌共有4 目12 科22 属42 种,其中有10 种是食用菌中的珍品,占总数的23-8 % 。  相似文献   

10.
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的二元结构水文系统使得该区水分运移相当复杂.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退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开展喀斯特水资源相关研究意义重大.该文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为例,从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土壤水研究以及生态环境对喀斯特地下水的影响方面总结了喀斯特水资源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湛江地区水资源状况,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89.8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但是由于缺乏蓄引水工程,造成湛江市目前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大量淡水资源直接入海,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湛江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针对湛江地区用水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陆地生态系统绿水资源开发与雨水集流技术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水是源于降水、存储于土壤并通过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消耗掉的水资源,是一种在传统水资源评价体系中被忽视了的水资源。本文分析了中国绿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中国内陆河流域、腾格里沙漠和黄土高原等地区的绿水分配特征,以及雨水集流技术在绿水开发利用中的潜力。中国绿水资源总量约3.4万亿m3,约占降水资源总量的54%;其分布很不均衡,西北地区的绿水占降水比例的70%以上,而南方地区的平均比例为48%,说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在半干旱地区的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绿水占有量超过90%,其中非生产性绿水占45%~50%;在干旱地区内陆河黑河流域,绿水占有量达77%,其中非生产性绿水占52.4%。雨水集流结合地表覆盖等水保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绿水生产力,在绿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德州市作为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失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德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适合区域发展现状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发掘现阶段德州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贵阳城区的发展,以三叠系地层为主的中心两城区之外也开始大规模开展建设,大量接触了二叠系地层,二叠系尤以龙潭组最为复杂,本文以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地质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该地层的岩性、差异风化及岩溶发育等情况入手进行分析,根据贵阳龙潭组地层勘察工程实例总结该地层常见基础形式,并针对该地层特性,分析其地基承载力的挖掘空间,及贵阳地区龙潭组地层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随机模拟和模糊聚类的水文干旱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进一步探讨严重水文干旱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确定黄河上中游地区连续枯水段的发生概率和重现期 ,采用多站季节性随机径流模型生成长序列人工径流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人工径流序列中的枯水年份进行了识别 ,最后以黄河中游测站为例 ,通过对径流序列中不同长度连续枯水段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几种条件下严重水文干旱的发生概率和重现期。多站季节性模型和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进行水文干旱特性分析 ,丰富了现有的研究方法 ,所得研究结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和干旱年份的水资源调度和风险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婧 《甘肃科技》2016,(11):95-97
总体而言,我国的水资源相对缺乏,洪涝和旱灾共存,并且在近些年极端性水文灾害出现频率增大,在北部地区水资源出现严重衰减。根据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并与战略性水资源储备、储水空间及雨水运用应等方面相结合,对需水侧的水文水资源常态与应急性管理开展了实践研究,提出构建常态性和应急性水资源统合管理观念,主要是以年际和年内水文的整个过程为依据,把正常情况下的常态性管理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性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开展全程自然水循环调控的水文水资源管理体系,进而达到将开发运用水资源、防涝除洪与减旱抗灾的有机性结合,以提高调节控制水循环的效率,增强对水资源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青岛即墨东北部大官庄乡这一剥蚀残丘垅岗区进行地睛水资源探测,发现了延伸规模较大的东西向张性断裂破碎带。并在大旱之年的枯水季节于有利部位打出日产400m^2的富水井确认该断裂带富本。由此,为在青岛地区寻找基岩裂隙水开辟了新的断裂构造领域。  相似文献   

18.
西宁市资源性缺水将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西宁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本市污水资源状况分析,提出城市污水再利用的有效途径及建议。同时结合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利用现状和污水处理回用的意义对西宁市城市污水资源现状及处理回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论述从而得出西宁地区城市污水资源的再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北方资源型及水质型缺水、南方洪涝灾害和季节性缺水、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空间不匹配等是我国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几十年来,尽管我国在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掌握很多关键技术并研发出一些成功的模式,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国外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出雨水及表(浅)层岩溶水资源收集-储存-利用、岩溶含水层水资源调蓄与循环利用、中小流域岩溶水资源综合开发与管理、跨流域(区域)尺度岩溶水资源协调开发,以及岩溶大流域水资源梯级调蓄与综合开发等国外岩溶水开发的成功模式。基于上述模式对我国岩溶地区水资源规划、保护、管理和开发所带来的启示,提出借鉴国外跨流域(区域)尺度岩溶水资源协调开发经验,实施水资源跨流域协调开发,有效解决岩溶地区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空间不匹配的问题;按照大流域岩溶水资源梯级调蓄与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路,在西南岩溶区利用梯级分布且具有密切水文联系的岩溶大洼地,实施集防洪与调蓄水资源等多目标的大岩溶流域梯级水资源开发工程,解决南方岩溶区季节性缺水的难题;重视我国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普遍超采造成岩溶含水层被疏干的水环境问题,启动向岩溶含水层回灌补水计划,增强北方岩溶含水层调蓄水资源的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地下水环境;推进极端干旱岩溶区收集-储存-综合利用雨水、表(浅)层岩溶水或坡面流的技术创新,为我国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水资源在我国生态布局中占有源头性要素的重要位置,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环境的先天脆弱性,西南边疆森林水资源的减少趋势,以及西部民族地区水土流失,沙漠化和盐渍化加剧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目前水资源所面临的生态困境,最后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论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民族地区水资源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