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山地农业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关涉山区农业经济和山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山地农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模型及人地关系系统结构优化为中心,阐述了山地农业经济优化发展的目标与最优方案,进而指出了山地农业经济系统与资源系统的开发程序,最后结论认为,自然技术不是解决社会工程的唯一工具,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的结合才是解决社会工程和自然工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南地区环境复杂性、生态脆弱性、经济发展滞后性与人类活动非理性的现状,提出当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层面概念性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切入点就是以山区生态服务功能分区为基础,依据山区自然资源结构,确定产业发展类型、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角度考察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区道路选线及其相关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山区道路选线问题突出,本文从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和环境选线的角度总结了山区道路选线的研究现状,在分析了山区道路选线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为山区道路选线理论与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应特别强调处理好生物资源的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本文好生物资源的定义、范围及特点和历史发展程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对云南生物资源利用正、负方面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献计量的全球变化山地生态学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山地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核心议题。各国和各相关机构对全球变化山地生态学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本文基于SCI-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国内外全球变化山地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剖析主要知名研究机构的热点研究主题,详细讨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方向。2001~2015年,国内外全球变化山地生态学研究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发展态势良好。发达国家是全球变化山地生态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美国和瑞士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在全球变化山地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累计发文量居世界第5位,而且中国科学院是全球发文量第1位的研究机构。依据文献发展态势分析,未来全球山地环境变化监测网络系统建设、山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山地生物多样性变化以及山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与生态屏障建设等是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作为世界第一山地大国,我国的山地生态科学研究应得到重视和发展,以应对全球变化对我国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川草地资源与新山区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山区指生态环境质量与人口分布高度重合,形成人口-生态-资源-发展之间良性循环的格局,与平原区互补和互利的高地区域。它包括山地地区、丘陵区和高原区,具有富足、生态文明、特殊价值和人口容量适度四个特点。目前四川的山区仍然以贫困、生态脆弱、丘陵区发展受限和少数民族众多为特征,同时,作为我国主要江河的上游,生态安全地位突出,其草地资源也是民族地区和丘陵区摆脱发展困境,建设新山区和生态文明的关键性资源。最后,我们提出山区聚落重构、生态屏障建设、草地生态经济示范区、草地农业和草地产业化等新山区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地位和恶劣的生态环境现状上看,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经济的区域分工合理化原则上考虑,从维持和改善民族生存发展环境的高度和大局着眼,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出发,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西部大开发的首位。为了确保这个首要地位,必须破除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开发现。一是要树立生态优先观,消除“先破坏后治理”的错误倾向;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资源优势观,克服盲目的自然资源大开发;三是树立适度开发现,避免过开度带来的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旱河谷及其所在的横断山区是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单元,是我国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异质性以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西南经济最为落后、交通偏远、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干旱河谷以其较好的光热等条件成为整个横断山区人口和城镇分布集中的核心地带,但是由于干旱河谷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的交错带分布格局,决定了干旱河谷具有低阈值生态安全和高风险生态退化的特点。近几十年来在干旱河谷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个别区域生态恢复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农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受到关注,经济资源植物引种和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地方特色的产业逐步得以兴起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干旱河谷研究方面还存在研究区域过分集中、人地关系研究缺乏、生态恢复模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加上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干旱河谷治理和开发的选择有限,使整个干旱河谷区次生干旱化仍然在发展中,生态环境退化状况仍在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威胁本地和下游安全,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干旱河谷进一步的研究应立足发展的需要,着重从干旱河谷本身演变机制的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河谷响应特征及规律、干旱河谷人地关系与上下游利益协同关系、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演变规律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区分干旱河谷的自然和人为过程,全面制定整个干旱河谷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战略,实现整个干旱河谷区域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特点、开发条件和目前利用情况;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开发长流域水能源对改善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角决长江流域电力供应、实现全国水电建设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长江综合治理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加快长江流域水能源开发的主要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南极磷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极洲面积.1400万km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归属的国际区域,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圈部分称为南大洋,面积为36×106km2.南大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南极大磷虾是地球上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其现存量的最新估计为6.5-10亿吨,它支持着世界上最庞大的须鲸、海豹和企鹅等高层捕食者的种群,同时也形成巨大的潜在渔业资源,每年的可捕获量可达1亿吨,这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每年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的总和(0.99亿吨),被认为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大、也是最后一个动物蛋白库.对于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当今世界,南极磷虾资源有着无限前景.近年来南极渔业的发展是与世界范围内传统渔业的过度捕捞和资源衰退以及七十年代200海里渔业保护区宣言分不开的.自从南极磷虾的巨大生物量被人们认识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南极磷虾作为一个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捕捞对象.70年代中期,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捕捞.到1982年达到创记录的5528,201吨,其中93%被前苏联捕获.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南极磷虾的捕获量也急剧减少.目前主要有下列四个国家对南极磷虾进行商业捕捞智利、俄罗斯、波兰和日本,日本占整个捕获量的80%.南极磷虾资源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蛋白资源,并且被认为具有很大的药物前景,波兰和苏联有文献称磷虾为健康食品,并且用南极磷虾来治疗动脉硬化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在磷虾体内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有用化学物质,有几种经研究被认为具有商业开发的价值.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人口大国来讲,对南极磷虾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的战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煤炭工业存在资源消耗过快,利用效率低;煤炭生产规模小,资源回收率低、浪费严重;煤炭的大量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与方法和长江上游拟退化经济生态系统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强烈的实际应用背景的长江上游拟退化经济生态系统开发性恢复与重建的管理研究课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及创新性。依据经济生态特征,以战略的眼光、系统的观点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该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原则、层次、结构与功能,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互相促进与制约的机理及结构的优化。同时,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生态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对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及数学模型群进行系统探索。通过对长江上游拟退化经济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经济生态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评价,确立该地区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目标;建立该系统系列数学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为该地区的资源最优配置与其综合开发实际项目的选择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13.
海洋是人类食品,药牧工业品的丰富来源,但是,作为最新生物技术领域的海洋尚有许多空白有待于探索。本文讨论了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在海洋生物资源持续性发展和开发中的重要性;集中讨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海水养殖,医药,及污染控制上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人们对城郊的开发强度也越来越大。人类的活动使城郊地区的景观、环境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农业、乡镇企业发展、旅游业、养殖加工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出发,简略阐述了盲目、过度开发对城郊生态系统产生的危害。并从植物的生活型选择、耐受性定律、生态位原理、植物的他感作用、群落时空格局构建、边缘效应、演替作用、物质循环再生、生态效率以及生物操纵等多角度论述了城郊开发中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生态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一种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构软件开发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梅宏  黄罡  赵海燕  焦文品 《中国科学(E辑)》2006,36(10):1100-1126
作为Internet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软件形态,网构软件对传统的软件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作为一种以软件复用为核心思想、以软件构件为基本实体、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以软件中间件为运行支撑的软件开发方法学,ABC(architecture based component composition)方法能够有力支持网构软件的开发.其中,基于特征的领域建模以及特定应用的特征模型剪裁方法和技术,反映了网构软件在问题空间实现自底向上、从“无序”到“有序”的构造过程;基于自适应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支持自适应网构软件的开发;具有反射机制、支持自主构件的中间件平台则为网构软件的运行,尤其是网构软件结构的自适应和实体的自适应提供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拥有十二亿人口,耕地,淡水,矿产等重要陆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面对人口与资源的沉重压力,我们要实现民族的振兴,必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这个资源的宝库。本文从海洋对人类社会发展和重大作用讲起,介绍了当今世界围绕海洋开发与保护,海洋权益维护与斗争的基本形势及其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药用植物羌活现状及其民族植物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羌活为重要的传统中药和藏药常用药材,大量的汉藏药方和成药均作为重要的配伍药材加以使用。羌活传统产区主要是藏族、羌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聚居的高寒山区,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由于难以驯化栽培,药材来源主要依赖野生资源采挖,但由于受到种子发育不完全、后熟期长等本身繁殖特性的限制,羌活繁殖和种群恢复主要是通过无性繁殖实现,野生资源恢复受到严重制约。道地产区的调查发现,羌活野生生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包括生境丧失、破碎化、土壤退化、土地利用模式改变和环境变化等;调查还发现近年来羌活药材价格与采挖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地民族植物学方面的状况。羌活野生资源的破坏受到利益驱使、致使采挖时间和方式等利用模式发生改变,极不利于羌活野生资源的保存和种群恢复,若不规范羌活野生资源的利用和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羌活野生资源不但难以实现可持续利用,而且还将遭到毁灭性破坏,并有灭绝的危险。本文最后提出了药用羌活属植物的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试式论我国滩涂资源日的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我国滩涂开发存在的政策,科学与技术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滩涂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滩涂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适于滩涂成陆土地种植的植物筛选,育种与种植,滩涂耐盐碱植物的筛选,驯化与综合利用,林草牧复合生态种养殖,封闭式海水池塘生态养殖和工程化养殖,滩涂底栖生物资源保护,人工增殖和洁兆生产,大型藻类育苗和养殖,活饵料人工培养,滩涂生物资源深加工等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西藏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考察了西藏藏药产业的资源利用,生产和科技现状,指出了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西藏发的产业并确立其为支持产业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Web of Science信息平台提供的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和Ucinet、excel等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分析深水油气资源研究的年度变化、期刊分布、主要研究国家、机构的竞争力及影响力情况。从文献计量角度研究发现:深水油气资源研究及勘探开发主要由美、英、德、法、加、中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主导。美国在发文量、国家间合作强度及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方面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在主要机构发文量上占据优势,其论文的被引用频次也在主要机构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之上;中国在最近三年(文中指2013~2015年)的发文量上占据优势,其中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对最近三年深水油气资源相关国际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发现,国际深水油气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油泄漏、墨西哥湾、冷泉生态系统、稳定同位素及深水环境污染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