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西部创新中心是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吸引和集聚更多创新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重庆已具备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但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依然缺乏。因此,建立政府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是加快西部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汉中科技》2014,(2):I0001-I0001
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科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继续坚持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统筹科技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融合,为实现汉中“三市”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考察北京工作时提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首都核心功能的新定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在京优势科技资源作用服务全国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科技创新中心概念与核心要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关于创新及创新中心理论的研究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入。其中,关于创新中心的概念虽然学术界尚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地和配置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上海自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相比,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需进一步突破若干瓶颈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提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正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在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率、提高科技投入效率、降低全社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满足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上海科技创新资源,以长三角与长江经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移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北京、上海等优势地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此,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和国家赋予北京市的重要使命。而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遵循科技创  相似文献   

7.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的新发展环境,实现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的目标,要求我国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随着区域纷纷争创创新高地及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日益重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未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不仅代表着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平台,也是区域性的创新高地。未来我国将规划建设更多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充分发挥其战略引领和区域协同效应,要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形成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从建设目标、组成与结构、布局体系及政策体系方面探讨了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增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基于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借鉴世界典型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海依托长三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策略与建议。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是指具有密集的科技创新资源、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发达的创新文化、浓郁的创新氛围、较强的科技辐射与带动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尤其在目前,资源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要素驱动模式难以为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背景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技服务体系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开发体系的桥梁和纽带,对理论成果的社会化、产业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惠  孙靓 《安徽科技》2023,(12):7-10
<正>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布局的重要节点,也是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协调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合肥作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枢纽,基础研究实力雄厚,产业发展独具特色,富有改革创新传统,是国内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推进建设合肥科技创新中心,对于提升安徽省在国家创新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黄山市的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果没有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所面临的要素瓶颈制约、生态环境压力、产业结构优化等将难以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强化科技战略资源投入,完善"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以科技创新谋求和谐发展,走创新崛起之路是黄山市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广东科技》2012,(22):59-61
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实力同样是位居全国省市前列。特别是近年来,上海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坚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惠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市已建成92个重点实验室,涉及产业基本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自主创新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加快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支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战略核心外,还应当将建设世界级创新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走向知识化和高级化的产物。真正的创新型城市,不能仅仅限于科技范畴的创新,而是强调创新是发生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范畴的复杂的系统活动,结合城  相似文献   

15.
<正>"追赶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对陕西的发展提出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当前,我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构建以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为引领的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体系,围绕"两大基地建设"产业部署创新、围绕创新培育产业,推进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四大平台"建  相似文献   

16.
科院风采     
<正>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成立于W84年6月,隶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是从事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决策咨洵服务的省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科技政策与管理、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科技与经济产业相关领域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研究所设有科技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产业、数据中心四个研究室。拥有山东省科技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科学院科学决策支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区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山东省科学院地理信息中心。合作共建了"山东省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江干区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经济和城市发展趋势,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做好江干产业调整、集聚和优先发展三篇文章,是建设中心城区的必需和关键之一。在新的一年里,江干区科技局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努力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抢抓机遇,积极创新,突出5个重点,推进5项举措,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力度,全力推动江干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一、以整合科技资源为重点,在提升全区科技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随着城市东…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已成为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对资源约束和经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从源头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本文针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以来知识创新体系专项实施取得的成就.以及许多领域专家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持续实施知识创新体系专项工的建作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深度参与世界分工、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支点。从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知识创造、创新绩效等维度来看,中国基本具备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和条件。但目前中国在创新资源投入强度、研发投入结构、主体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质量、基础研究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对此,中国应积极加强科技创新中心顶层规划设计,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系统部署、着力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实施更务实开放的人才政策。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如果没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制度和创新的举措,发展就无从谈起.面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审视兰州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努力以创新的机制和举措,实施追赶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必由选择.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一步优化整合兰州的科技资源,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对于兰州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