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古籍文献的历史文物特性,为体现其自身价值并便于人们的研究与使用,指出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古籍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白族古籍文献非常丰富,但长期处于分散藏存状态,不利于资源共享。为适应网络时代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构建白族古籍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白族古籍文献收藏和开发利用现状实际出发,初步探讨了构建白族古籍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医古籍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方面和层次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有阶段性的差异,要多元化、多层次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包括古籍保存环境的标准提高、古籍存取阅读方式的探索改善、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古籍保护软实力的重视加强等。中医文化是中国悠久文明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古籍作为中医文化精髓的物质载体,随着时间流逝其固有的内在价值愈来愈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何种方法处理、存储史料,并且能够让学者从中方便迅速地检索和得到所需的信息,是南诏、大理国史料整理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南诏、大理国史料数字化成果较少,远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求。以南诏、大理国史料为数字化整理的资料基础,开展对南诏、大理国史料的史籍专书全文数字化、史料辑录数字化、实物史料图片数字化和口述史料视听数字化,有利于南诏、大理国史料的有序整理、保护和全方位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中医古籍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整理古籍。详细介绍了古籍图像采集的方法及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6.
古籍数字化概念的形成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研究是古籍数字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探讨古籍数字化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有助于古籍数字化概念的进一步明晰。古籍数字化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早期实践、术语混用和概念形成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康琳 《科技资讯》2008,(1):82-83
数字化古籍软件取得了迅速发展,用现代手段整理、开发、保存古籍文献,是古籍发展的趋势。但古籍数字化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康琳 《科技咨询导报》2007,(36):121-122
数字化古籍软件取得了迅速发展,用现代手段整理、开发、保存古籍文献,是古籍发展的趋势。但古籍数字化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古籍与传统古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古籍与传统古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字化古籍比传统古籍具有更多的优势,但也有其缺陷,数字化古籍与传统古籍之间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南诏文化渊源流长,古籍卷帙浩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诏文化古老深邃的艺术魅力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建立南诏文化数字化图书馆是抢救和保护南诏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可以达到抢救、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1.
制定古籍数字化国家宏观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在介绍我国古籍数字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古籍数字化宏观政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中医古籍是我国一份宝贵的资源,对于现在的中医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西北地区的中医古籍相对丰富,种类较多,但因缺乏诸多条件,中医古籍的保护和数字化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障碍。从多角度探讨了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现状——重藏轻用入手,论述了古籍文献开发的必要性,指出只有开发利用古籍文献,才能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率,实现古籍数字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数字图书馆良性发展的需要,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就必须重视馆藏图书数字化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议,重视图书分类问题以及重新修订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15.
中文古籍数字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文古籍数字化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茁了今后中文古籍数字化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ISO/IEC10646和Unicode对古籍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以Unicode为汉字编码的古籍数字化的跨平台展现。  相似文献   

17.
从人才支撑、宣传教育、文化传承、资源共享等几个方面,就地方高校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