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赖梅东 《科技资讯》2007,(2):244-245
铁岗-石岩水库,罗田水库、茜坑水库为宝安区境内最重要的饮用水源,现状水质均不能达标,污染来源干水源保护区内点源、非点源、内源等.为确保宝安区供水安全,必须采取饮用水源保护对策,如完善水源区内截排管网、削减点源污染、建设入库河流水质净化工程、实施一级水源保护区封闭式管理、控制内源污染、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完善在线监测和监控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第三排水沟水质对黄河水质的输入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三排水沟入黄口和黄河宁夏出境断面水质因素进行分析,选取主要污染因子,寻找相关系数,建立第三排水沟入黄口水质、水量变化对黄河宁夏出境断面污染特征变化的水环境输入响应模型.采用该模型对第三排水沟排入黄河后,其水质对黄河水质的影响进行预测.以此为依据,研究了第三排水沟排放总量及污染治理途径,为确保黄河宁夏段出境断面水质达...  相似文献   

3.
我校实验废水水质情况调查和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一年来对我校有关实验楼排水水质的监测结果,确定了十一个污染参数,采用综合污染指标,评价了水质.其中对pH 污染指数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本文还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防止水质污染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正  杨稚娟  王玥劼  张世敏 《河南科学》2014,(12):2579-2582
为了保护大苏干湖湿地生态系统,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2014年8月对大苏干湖浮游生物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6属54种,优势种是舟形藻(Navicula)和鼓藻(Cosmarium),浮游动物10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104~1.3×105个/L,浮游动物细胞密度介于303~927个/L.理化指标中叶绿素、氨氮均较高,水体水质为V类或劣V类水.利用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大苏干湖进行了水质评价,该水体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处于中-重污染状态,与理化参数分析水质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易文利 《河南科学》2012,30(9):1323-1326
以宝鸡市人民公园湖为例,对其水质指标总氮、氨氮、磷、CODcr进行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浓度指数法对其现状水质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园湖水体水质为Ⅴ类,水质污染严重.并提出了水质污染治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宝鸡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阐明了宝鸡市饮用水污染现状、污染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宝鸡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发现,由于水源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水质日趋恶化,使得城市微污染水供水水质出现多种问题.笔者经过多方面研究,对水源污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了几点微污染水源水质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崔芳 《河南科学》2014,(10):2113-2116
选取渭河宝鸡市区段5个监测点进行实地采点取样,对CODCr,CODMn,NH3-N,TP 4个水质监测指标做实验分析,利用"中心化"和"均值化"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主要断面总体水质良好,局部监测点水质存在污染.针对河流的水生态现状,提出改善和恢复水环境,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自然风貌的河流污水截排、底泥清淤、垃圾管理、生态河堤再造等主要措施,从而为宝鸡市渭河治理与保护及流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哈尔滨市信义沟水质现状及污染物来源,在平水期,对信义沟沿线进行现场勘查并对信义沟入阿什河口内断面及曹家沟入信义沟口内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同时,对信义沟沿岸集中式排污点源污染、工业点源污染、支流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主要污染源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综合整治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地评价东江湖水质,选取了东江湖10个常规断面,根据11个水质指标进行评价。利用主因子分析模型分析了污染成因,并与单因子指数法、平均综合评价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个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小东江、头山、白廊3处水质状况最好;在两个季度中,F1和F3均在黄草镇燕子排断面出现最高点,F2最高点出现在高龙村滁口。东江湖总体水质良好,但码头、黄草镇燕子排和高龙村滁口断面比其他断面水质差,需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河道自净需水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维水质模型基础上,根据河道断面流速与流量的关系,建立了计算河道自净需水量的试算模型,分析了塔里木河各河段的水质控制目标.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监测的塔里木河西大桥、阿拉尔、新渠满水文站、新和和沙雅干排的水质资料,计算了塔里木河河道新渠满水文站断面的自净需水量.结果表明:新渠满水文断面年自净需水量6.39×108m3,3,4,11,12月自净缺水0.97×108m3.  相似文献   

13.
城市湖泊清淤传统采用干塘后把淤泥用汽车运到城外弃土场.采用水力疏浚管道排泥的革新方案,减少了城市道路污染,缩短了工期,节约了经费.水力疏浚管道排泥的施工方案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依据对洛河长期环境监测资料,对洛河洛阳段水质现状及污染趋势进行了分析,洛河上游水质较好,洛河中游和下游污染严重.因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长江安庆段2007年水质监测结果,对2007年长江安庆段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长江安庆段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由于各监测断面的首要污染物均为有机污染,从皖河口至石化总排江段,安庆市排江的生活污水对江水水质影响较大;从石化总排至前江口断面内,梅罗指数逐渐衰减到近似于皖河口的水平,说明了污染物在长江安庆段得到了很好的消减,同时也说明长江安庆段的纳污能力满足安庆市污水排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6-2015年黑河干流(张掖段)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黑河干流(张掖段)水质状况,并对该段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干流(张掖段)各断面水质均符合目标水质类别,总体状况为优,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黑河干流(张掖段)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沿程水质平均污染指数呈抛物线型变化,莺落峡断面水质较好,高崖水文站断面水质较差,蓼泉桥、六坝桥断面水质有所好转.影响黑河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污染因子和营养盐类因子.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近岸海域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青岛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排入青岛近海的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造成海水水质恶化、生物资源损失、赤潮灾害频发等重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有关数据资料对青岛市近岸海域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政府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和治理近海污染等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水源污染、实时动态监测可视化工作较为薄弱,以及突发水质污染处理不及时等问题,运用二维图形理论、组件化技术和平行系统理论,对流域内水质进行动态分区监测管理.以泉州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地水质可视化管理系统,有效处理水污染的突发事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直观、高效地对整个地区的水质进行监督管理,为突发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南湾水库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上边界处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水中浮游藻类动态,并进行水质卫生评价,发现浮游藻类总数、藻类类别总数及优势藻类属总数的时间变化均比较明显,浮游藻类在5—10月间繁殖比较旺盛.卫生评价表明,浮游藻类污染给饮用水带来潜在风险的时间不低于半年,6月、9月存在蓝藻污染风险;需要加强对南湾水库汇水流域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环境监测,适时冲排水库淤积物,优化自来水厂净水工艺,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0.
对三峡库区内长江、嘉陵江(重庆主城段)近年来水源水质研究发现,两江水源pH值偏高,高锰酸钾指数(CODMn)值多数时期超过4.5 mg/L,小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比重较大,且在夏季洪水高浊期,有机物污染较严重.采用模糊加权水质质量系数法和系统聚类法对两江原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水质聚类分期,在研究期内,长江原水水质按类别分为夏季高浊污染期、春秋中温微污染期、冬季低温微污染期;嘉陵江原水水质按类别分为低浊水质期、初春高藻水污染期、夏季高浊污染期.两江水源在不同时期水源水质差别较大,属于难以通过常规处理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2006)水质要求的水体,因此应对不同时期重庆主城段的水源进行适宜的强化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