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和山高教园区电磁辐射环境近年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8年及2006年对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公共微波辐射源的测量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可以看到:各院校的校园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持续走高,除了移动通信基站数量净增长加大了环境电磁辐射现状压力以外,建筑物内新安装的无线上网装置和会议报告厅内对通信信号干扰屏蔽装置,也对局部环境的辐射值贡献较高。公共辐射源数量分布已呈现出园区东、西两端与中部几乎一样密集的状态;园区东、西两端辐射水平比2006年明显增加。中国电信公司的移动上网覆盖扩张计划正在加紧实施,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的辐射功率密度呈现交叉叠加覆盖的局面。这些事表明辐射总水平仍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暂无见顶迹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市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水平现状,消除公众对电磁辐射危害的担忧,保障公众成员的身心健康。按照电磁辐射监测规范选取典型通信基站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市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水平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标准,未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污染。  相似文献   

3.
赵秉华  廖诚  危明飞  熊璇 《江西科学》2014,32(5):693-696
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采用的标准,监测点位的设置和测量条件。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符合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移动通信公司被监测的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环境绝大多数满足《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限值。个别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超过了《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中的管理限值8μW/cm^2。指出通过调整天线主射方向、降低发射功率或更换天线、增加天线架高等手段,完全可以避免对公众造成电磁辐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为例,通过对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辐射管理约束距离计算、基站管理约束距离要求、共建共享基站相互影响等方面,论述基站运行对电磁辐射的影响程度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的监测、预测及评价来研究移动通信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减少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基站落户于居民小区,公众由于无法获知移动通信基站的有效信息,不了解相关知识,极易造成对基站的心理恐慌,由此引发的环境投诉和纠纷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然而由于对基站辐射的管理起步较晚,历史问题较多,在处理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该文分析福州市移动通信基站辐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困境产生的原因,并以一起典型的移动通信基站辐射投诉案例为例,探讨基站辐射各典型区域的强度分布特点,从而提出改进移动通信基站辐射管理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选取厦门地区468个移动通信基站为研究对象,对其周围电磁辐射水平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监测,分析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厦门地区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总体上控制较好,均低于国家规定的管理限值,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中的移动通信基站越来越密集,移动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指导基站的规范化建设,消除市民的恐慌,采用理论预测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出GSM900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安全防护距离:水平防护距离为26 m,垂直防护距离划6 m.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区电磁污染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杭州市区电磁污染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杭州电视、广播、雷达、卫星通信以及移动通信等伴有电磁辐射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杭州市电磁辐射污染源主要可分为广播电视类、通讯发射类、工科医类、交通系统类、高压电力类等。广播发射类污染源包括长、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电视及差转发射台;通讯类包括短波微波通信台、地面卫星发射站、移动通信基站、专业通信网站、寻呼通信基站等用以通信的发射基站,还包括雷达、导航用的发射台;工科医类主要指用于工业、医疗、科研单位的高频设备,它们往往伴生着电磁辐射产生和泄漏;交通类指电气化铁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测室内家庭常用电器电磁辐射强度,分析了居民家庭电器电磁辐射暴露情况,结果表明:距被测家用电器5cm处:73.81%的电视机电磁辐射强度超标,23.60%电脑显示器电磁辐射强度超标,所检测的微波炉和电磁炉均超标,微波炉和电磁炉是室内的电磁辐射的主要辐射源.距离远近与电磁辐射强度大小直接相关.结合检测情况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民众因担忧电磁辐射而投诉日益增多导致通信基站选址困难的现状,在考虑基站覆盖范围和建站成本的同时,兼顾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面向低辐射的3G网络基站选址优化方案.通过对基站选址原则及其典型基站的电磁辐射模型分析,建立了基于多目标的基站评价模型,设计了基于改进的免疫优化算法3G网络基站选址优化方案,并以模拟实验区域为对象进行了仿真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选址优化方案不仅能以较小的基站建设代价满足信号覆盖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基站电磁辐射的影响,获得了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评估雷达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效能,以某型雷达为研究对象,研究连续波电磁干扰对雷达目标回波电平的阻塞效应。基于接收机的非线性理论,开展电磁辐照试验,试验过程中发现当干扰频偏超出一定范围后,现有试验条件不足以压制有用信号,为此采用注入与辐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雷达装备电磁敏感度特性。以雷达目标回波电平受到同等压制效果作为等效依据,从雷达接收信号角度出发,理论分析电磁辐照法和注入法的等效性,试验验证连续波电磁辐照和注入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在同等压制效果下,接收机接收到的辐射场强与注入场强比值均约等于1,注入法与辐照法具有良好的等效性,为研究装备电磁环境效应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北京市重点地区电磁辐射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在奥运行动规划中,明确将电磁辐射作为环境治理的重点.在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重点地区(重点居民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奥运场馆区)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地区,从总体上看电磁辐射水平都不高,与国家对公众照射的标准(GB8702-88)比较,均在其规定安全限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电磁兼容实验和实际电子设备中存在较多的线板结构,而电子设备的低频(30~200 MHz)电磁辐射发射主要通过这种结构辐射出去。因此,通过美军标MIL-STD-461F实验对这种线板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全波电磁仿真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线板结构参数对电磁辐射结果的影响。首先仿真了双锥天线及其天线系数并与校准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然后仿真了天线处于不同极化方式时,线缆距离金属板的高度和线缆长度等参数对辐射发射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有助于电磁兼容工程师更好的理解电子设备电磁辐射水平,进而更好地进行电磁兼容设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战场电磁环境日趋恶劣,考核武器装备在强电磁场环境条件下适应性的技术需求变得越来越高.采用大电流注入等效替代连续波强场电磁辐射研究中,电流注入探头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对非线性互联系统实现注入等效替代辐射实验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关键器件大电流注入探头以及其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辐射实验时不放置大电流注入探头对等效产生的误差不可忽略,需保证辐射和注入两种条件下等效电路相同.进一步对所用探头性能进行了测试,在150 MHz频点时,随着注入功率增大至60 W时,探头注入与输出线性误差高于12%,因此在高功率注入等效替代强场电磁辐射实验时,注入探头自身性能会对等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利用电磁辐射信号进行配网电弧故障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到达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方法的Chan-LM协同定位算法。该算法采用Chan算法快速获得的初始点,再经过LM(Levenberg-Marquart)算法迭代修正定位结果。仿真分析了TDOA定位算法、电磁辐射传感器配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han-LM协同算法比Chan算法的定位误差减小40%,参考主站位于中心位置的Y形布站方式,传感器所在海拔高度相同时的监测区域整体定位准确度较高。利用实测电弧电磁辐射波形验证了Chan-LM协同算法能够有效改善定位精度,为基于电磁辐射TDOA的电弧定位策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庄毅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6):6345-6349,6360
采用电磁辐射预测模式对不同制式、不同载频数时单幅天线的辐射水平及达标距离,以及单家运营商及多家运营商多种制式共存时的辐射水平及达标距离进行了预测。并以2G站和3G站单个制式的最大达标距离15 m作为最小防护距离,以三家运营商共址时的达标距离30 m作为最大防护距离,研究出一套基站站址适宜性分区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直观的划分出规划地块的适宜建设区、不适建设区及中间区,为基站的布局合理性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