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人类起源非洲说”、“人类起源亚洲说”和“人类起源多地区说”这三大人类起源学说,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建立在以基因分析作为核心的根基上,这里没有“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哲学性的解释,而更加信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的研究结晶。  相似文献   

2.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以下简称《劳动》),是恩格斯1876年完成,生前未曾发表过的一篇论文。作者从完成这篇论文到逝世,共有近20年时间,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发表。非但如此,在1876年以后的文献中,作者甚至不再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这与作者把《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生态观与其对劳动的阐述有着内在的联系,关涉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态化路向,蕴含了生态劳动的规定性。在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下,劳动作为人改造自然的活动在创造空前生产力的同时异化为人对自然的肆掠,演变为肆掠自然的反生态性劳动。扬弃资本主义劳动的反生态性,致力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三者各自的生态化及其整体生态化,是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劳动创造“智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术界对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人”这一基本思想的讨论状况来看,我认为这一学术之争的焦点在于如何透彻地理解恩格斯这一基本思想的原义,而能否取得正确的理解,其关键在于如何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把握“劳动创造人”这一论点中的“人”这一范畴的实际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评“两种劳动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猿是怎样转变成人的?至今还是个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里对此问题有所论述。他说: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  相似文献   

6.
通过详细的考证,发现《决疑数学》的唯一原本是《大英百科全书》第八版(1859年)中伽罗威所著的《概率论》一文.借助《决疑数学》的原本,以拉普拉斯概率理论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作为基本参照系,考察《决疑数学》各章的内容安排、风格体系以及观点等方面,说明《决疑数学》是一部具有拉普拉斯概率论风格的著作.最后,通过对《决疑数学》译文的考察,发现其用汉字代替西方数字和符号的翻译风格增加了概率论内容和方法表述的难度,也限制了《决疑数学》在中国概率论传播和普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上研究"劳动创造人本身"思想,所谓"拉马克式"是指在人的生成过程中存在目的的作用,而所谓"达尔文式"是指在这一过程中不存在目的的作用,是随机的、自然选择的。"拉马克式还是达尔文式"可以进一步转化为一个哲学问题——"目的论还是反目的论"。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思想哲学上呈现矛盾性。对此浅层解释是:恩格斯所持的目的论与反目的论的内涵是不冲突的。进一步深层审视,将社会历史中唯物主义基础上人的目的,扩大到"人本身"的生物进化领域,是不恰当的,但扩大到"人本身"领域(除生物进化领域)却极其必要,它深刻地体现了"人本身"向人转变的综合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彼得·麦克阿里斯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男性人类学》的新书。他在书中称,现代人类的运动员同人类祖先相比显得非常虚弱不堪。远古男性要比现代人跑得更快、身体更加强壮,而且体型也更加优美;甚至连远古女性身体的强壮度也要比现代男性强。他举了很多证据,证明许多澳大利亚史前原住民都能够轻松的战胜如今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男子100米和2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尤塞恩·博尔特。  相似文献   

9.
人的自我实现无疑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但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阐释架构不同的是,马克思基于“劳动现象学”的阐释架构,开启了技术哲学的现象学建构。首先,基于对象化劳动之于人的自我实现的存在论阐释,揭明劳动与技术之间“自然性”意义上的源始存在关系。其次,基于对象化劳动之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与超越之维,揭明技术作为一种人的自我实现的超越性力量的主体性特质。再次,基于技术作为一种个人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条件和呈现方式,揭明技术在人的自我实现与政治解放之间辩证互动的公共性潜质。最后,基于政治共同体之于对象化劳动的条件性与中介性结构,揭明马克思技术哲学对于技术现代性反思与超越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赖以建立的前提是虚拟的,其内容也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存在诸多不合;卢梭和康德的理论由于承认社会公意在财产权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因而能够较好地解释知识产权领域内许多用洛克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并对当代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黑格尔的自由意志论由于不考虑劳动和社会公意在知识产权取得过程中的意义,因而不能作为说明知识产权正当性的合适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九月十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现代分子结构理论中的某些方法论问题座谈会,围绕着徐光宪同志的《现代分子结构理论的三大流派及其发展中的某些方法论问题》一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技术人类学抉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人类学抉要丁长青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自身,但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却并不具备这种功能,只有那种富含智慧因素、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技术性劳动才是世界与人类的创造者。当然,技术也完全可以毁灭自己的创造物,它本身仅仅是一种“中性”的伟大力量,仅仅是一把威...  相似文献   

13.
在写《汤川理论发展的背景》一文时,主要是叙述了提出介子理论的经过,很少提到它在以后的发展,这回我想概括地叙述一下介子理论在发现介子以后的发展,以补充前文之不足。去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大回旋加速器终于制造出了人造介子,现在我们正想把这种基本粒子所秘藏的性质毫无保留地揭示出来。在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巩固安定团结,立国治国之本,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对于政治思想领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刊1986年第六期上发表的《方励之——共和国需要这样的学者》一文,片面地美化了方励之,传播了他的一些错误言论和观点,在客观上起了很不好的作用。这反映了我们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认识不清,自觉性不高。为此,中国科学院党组已对本刊编辑部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本刊是自然辩证法方面的一个学术刊物,理应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最基本的任务。《方励之》一文却宣传了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的人,并把方励之的“伟  相似文献   

15.
“劳动创造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曾为“神创论”和“上帝造人”等唯心主义谬论长期统治着,并且千百年来成为剥削阶级借以维护他们反动统治的一种思想根据。1809年法国的进化论者拉马克依据一切生物都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由简单演变为复杂的进化原理,首先在他的《动物哲学》一书中提出人类起源于某种类人猿,这就给宗教神学一次猛烈的冲击;1859年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根据他长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劳动方式?众说不一,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劳动方式是劳动的社会方式和劳动的科技方式的统一,主要指在科学技术影响下劳动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劳动方式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在当前,劳动方式又随新科学技术革命发展而不断变革。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多方面影响和制约劳动方式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这些问题。对我们迅速发展生产力,适时改革劳动方式,加快实现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舆论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作为转基因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的公众到底吃不吃转基因食品?围绕着这一问题的各种说辞,让消费者无所适从。《科学新闻》经过广泛搜集资料和采访,发现美国人的确在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们一般也意识不到转基因食物有何特  相似文献   

18.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0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  相似文献   

19.
编后记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科学事业的发展必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管惟炎教授的《要按国民经济的需要制订科学规划》、杨纪珂教授的《必须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这两篇文章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科学探索的逻辑》一文,简要系统地评述了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方法论问题》一文,从方法论角度,对这一伟大科学发现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杨振宁教授的《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学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生前留下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传入中国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该文是《自然辩证法》中一篇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科学论文。1928年,由陆一远译为中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种由来说》为题,由上海春潮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翻译的《自然辩证法》文献。1930年,该文由成嵩译为中文,以《从猿到人》为题,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在延安时期,于光远根据德文新译该文,于1940年发表在《中国青年》三卷一期上。1948年9月和1949年6月,由曹葆华和于光远合译的单行本,分别由解放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