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10项,经费:12万元/项2.中国科技论坛:10期,经费:15万元/期3.青年科学家论坛:10项,经费:10万元/项4.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10项,经费:20万元/项5.综合交叉学术交流活动:40项,经费:15万元/项6.前沿高端学术交流活动:80项,经费:10万元/项7.课题研究:5项,经费:10万元/项  相似文献   

2.
2020年10月15日晚,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和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学术期刊交流论坛——"与主编面对面"活动在电子科技大学经管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学术专家、期刊主编、在校师生的互动,搭建起学校研究生与期刊之间的桥梁,促进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3.
前言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项目,“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东南大学承办。论坛于2005年8月24至26日在东南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是2005年全国土木建筑学科博士生的一次学术盛会,涉及土木、建筑及建筑材料等学科领域,以“群贤毕至宾主尽东南之美百家争鸣师生鼎土建之新”为主题。论坛为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0余名博士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热情,鼓励大胆创新。部分知名学…  相似文献   

4.
基于共同的学术兴趣,2010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科技史所圣彼得堡分所正式签署首期为4年的合作框架协议(图1),双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中俄科技史学术交流,合作筹划与实施合作研究项目,互派科研人员和研究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创办于1995年,旨在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营造良好的学术讨论环境和学术交流氛围,搭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各个学科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论坛坚持服务国家科技目标、鼓励自由探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历经半年的讨论和筹备,"清华大学第1期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三堡学术基地隆重开幕。论坛以专家学者特邀报告、博士研究生论文宣讲和张贴、分组讨论、主题沙龙等作为举办形式,切实起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科交融的作用,开启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10年的华彩篇章。第1期论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年轻人应邀回国参加一所重点大学举办的“ 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他告诉我一些会议情况。这个论坛是这所大学吸引并选拔海外学术人才的方式之一,此前已经举办了3 届。在会前几个月,相关会议申请事项已经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公告。据说这次会议从众多申请者中筛选出200 余人,参会人员由学校提供国际旅费和食宿。我很推崇这种人才展示和选拔方式和风格,似乎有点“打擂台”的味道,很有意义。它不同于一般国际专业学术会议。那些会议中的参会人员学术水平良莠不齐,且不乏有人利用开会的机会去海外旅游。然而,这个“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不同,首先是参会人员“年轻”,所有获准参会人员均为40 岁以下(以申请国家“青年千人”年龄为限)。此外,科研国际化经历和成果都基本上“拿得出手”(毕竟经过筛选)。尤其对于那些“成果丰硕”“身手不凡”的海外青年学者来说算是一个展示才华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 英国Bristl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Rob.Bukinhan博士应邀来我校短期访问,在我校举办了为期10天的机器人学术讲座(与此同时还为外语系学生开设了英语讲座)。参加这一学术交流和讲座的除了我校机械系的师生、电气系的部份教师外,还有成都科技大、四川工业学院的副教授和研究生、以及宁江机床厂等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我校首次举行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活跃了我校的学术空气,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开展,而且还建立了国际间两校学术交流的友谊的桥梁。学术交流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情欢迎。  相似文献   

9.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20):42-42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创办于1995年.旨在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营造良好的学术讨论环境和学术交流氛围,搭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各个学科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论坛坚持服务国家科技目标、鼓励自由探索、突出自主创新的原则,重点围绕基础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0月14日,由北京大学东南亚协会主办的"首届东南亚青年智库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是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建立100周年。青年是参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实践的重要主体,也是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的重要储备力量。本论坛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东南亚青年之间的学术交流,搭建中国与东南亚青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共议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的新起点、新机遇。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80多名硕博士、青年教师向会议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  相似文献   

11.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21):22-22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创办于1995年.旨在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营造良好的学术讨论环境和学术交流氛围,搭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各个学科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论坛坚持服务国家科技目标、鼓励自由探索、突出自主创新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青年科学家论坛"是由中国科协主办、申报单位承办、以委托方式实施完成的学术交流项目。项目内容:为扶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培养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而设立的交流平台,旨在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重点围绕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选题。要求2/3的参会代表为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推动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天津市科协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天津青年科技论坛"。论坛旨在调动青年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自1995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第7届天津青年科技论坛"将于2010年5月举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1 0月 2 3~ 2 5日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行了首届学术报告会 .校长王立辰教授到会祝贺 ,机关有关部门和兄弟院系负责人以及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院长康庆德教授致开幕词 .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 ,河北工业大学蒋春澜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范更华研究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讲演 .在 3天的报告会上 ,共有 50多位教师和研究生分别在大会和分组会上报告了科研成果 ,交流了相关领域的科研信息 .通过这次学术报告会 ,一方面使教师之间、研究生之间、师生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期,以评述、综述、研究简讯(动态)等形式报道系统科学领域以及其它学科的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推动我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面向理、工科高等院校师生和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热忱欢迎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全额资助下,"分数阶动力学最新进展(Sino-German Bilateral Symposium on Fractional Dynamics:Recent Advances)"中德双边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13—18日在河海大学举行.会议旨在增进中德两国分数阶动力学研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为中德学者间的进一步合作创造条件,促进双边人员往来与交流.7名德国教授、15名中国学者以及第三方邀请国3名以色列教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便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我校已于一月二日成立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其职责是: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科学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审查、鉴定科学研究的成果,评议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与提升教授、副教授工作审议,主持校内学术讨论会,组织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它也是学校的一种咨询机构,有利于贯彻群众路线和发扬民主,更好地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系统科学、动力、机械、光学、计算机和数学等学科的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为主,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推动我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热忱欢迎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一、本刊择优选登下列文章1.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2.优秀学位论文.3.重要学术问题的述评、重大技术成果的综述及展望.4.科学实验的技术报告、有创新的研究成果报告及研究简报.5.学术动态和科研简讯.  相似文献   

19.
工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工科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把重心放在强化研究生用英语获取科技信息并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为此有必要在研究生阶段导入学术英语。然而多数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而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入学时也没有多少学术英语基础。介绍了如何分两阶段来组织、开展学术英语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培养工科大学研究生的学术英语素养。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积累专业知识,不仅要精通英语,而且对所教授的学科专业知识有所了解才能确保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由哲学系研究生发起的西安地区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学术讨论会近日在我校召开。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代表以学术交流、沟通思想、增进友谊、加强学术联系为目的,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