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控释肥膜壳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硫膜和树脂膜两种肥料膜壳,每种设置3个浓度梯度,研究了控释肥膜壳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膜和树脂膜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生物学性质产生了影响。膜壳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上,而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不大。成熟期施用硫膜和树脂膜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这与结荚期有所不同,说明硫膜能提高花生成熟期土壤脲酶活性。树脂膜和硫膜处理均以中等量(2 g/kg)处理时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最大,施用控释肥残膜处理显著降低了微生物量磷含量。  相似文献   

2.
糠醇树脂是我国广大人民公社能生产的耐热、抗蚀、价廉的聚合物,利用它於铸造生产中首 创於我国。本试验中研究了液态与固态的两种树脂,用8字试样测其强度;而树脂作为粘壳用途 是作成膏状且利用型壳余热来固化的。试验证明:由於糠醇与砂的混合物流动性较糠醇树脂的型 砂混合物流动性高,因此吹出性能也较优良。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丝绸印刷法成功地制备了ZrO2掺杂的SnO2厚膜型气敏传感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量,不同烧结温度的厚膜材料的电学性能及气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降低了纯SnO2厚膜的电阻及敏感温区的温度;不同的烧结温度对气敏性能影响较大,在200℃下对20ppm的H2S气体具有较好的灵敏度(S=5.2),响应恢复时间均小于1min.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传统精密铸造热法浇注造成的铸件表面脱碳、化学粘砂、表面晶粒粗大等铸造缺陷 ,经反复实验 ,对精铸型壳层在浇注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进行分析 ,提出了用复合法工艺制壳 ,采用低温型壳浇注的工艺方法 .以提高铸件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降低精铸件废品率  相似文献   

5.
ACS树脂改性PV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丙烯腈(AN)、苯乙烯(St)在氯化聚乙烯(CPE)存在下进行悬浮接枝共聚,获得了ACS树脂.研究了不同用量ACS树脂对PVC流变行为、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用SEM观察其拉伸断面.结果表明,ACS树脂的加入改善了PVC的流动性,其效果比抗冲型ACR好.当ACS加入量为25%时,抗冲强度可提高2~3倍,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同时热性能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单一的防砂技术在稠油热采井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解决热采井防细粉砂,从改善纤维复合防砂技术体系中的基体(树脂涂敷砂)性能入手,以期使纤维复合防砂技术能够用于热采井防砂。通过考察水溶性酚醛树脂、ER树脂粉末、偶联剂、增强剂加量对砂体抗压强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分析了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机理。通过室内实验优化了纤维防砂体的配方,研究表明,偶联剂、改性剂、增强剂、ER树脂粉末、水溶性酚醛树脂SR1、石英砂之间的质量比为(0.15~0.20)∶3.1∶1.5∶(2~4)∶10∶100时体系具有较高的防砂强度,并且在350℃下仍能保持在3MPa左右,较不加入纤维时高30%,渗透率可增加10%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快速熔模铸造中型壳开裂问题,对树脂模型与型壳材料在消失过程中的热变形机理和型壳开裂条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原型一型壳热变形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新型燃气涡轮导向器的快速铸造.实验中当升温幅度较低时,涂挂厚度很小,型壳也不会破裂;当树脂模型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时,即使不抽壳,型壳也能保持完整而不破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树脂制备方法,不仅可以简化传统制作蜡模的工艺步骤,而且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树脂模型精度、粗糙度对复杂铸件的传递特性,已成为该方法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覆膜砂的实质即是通过合适的工艺,在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树脂膜的砂子。复膜砂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是在于:可有效地降低树脂用量;并由于树脂是以覆膜状态包在砂子周围,完全消除了树脂同砂的分离现象,而可以采用先进的吹制壳型及壳芯的工艺。复膜砂制备方法之——“冷法”是一种较新的工艺。并且由于所需设备简单,我国一般铸工车间均有条件采用,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壳型铸造在生产中的推广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溶剂的选择,混合工艺的研究,酒精合理浓度及用量,覆膜一粘土砂的研究,以糠醛作溶剂配制覆膜砂的效果,掺合石腊代替…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相观察、透射电镜分析和焊接热模拟技术,研究了含Nb,NbTi,NbTiB的微合金控轧控冷钢的焊接性能、热影响区组织及冷裂纹敏感性,讨论了微合金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厚规格汽车桥壳钢的热影响区没有出现马氏体组织,微合金元素Nb,Ti,B的加入提高了热影响区性能·在tm=1300℃,τ8/5=30s时的焊接热模拟组织与实际焊接组织相一致·试钢在冷裂试验中并没有冷裂纹产生,可得出结论:厚规格桥壳钢的焊接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液态成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较低的韧性阻碍了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通过在液态成型双马树脂网络中引入核壳粒子,利用核壳粒子具备独特的双层结构增韧改性双马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含量核壳粒子改性液态成型双马树脂体系断面形貌进行研究,SEM结果表明,改性的液态成型双马树脂固化物断裂表面的裂纹扩展明显受阻,显示韧性断裂形貌。研究了不同含量核壳粒子对液态成型双马树脂体系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的核壳粒子含量。研究表明,改性固化物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108.8 MPa,提高了13.1%;断裂伸长率3.12%,提高了16.8%;弯曲强度190 MPa,提高了12.4%;KIC达到2.83 MPa/m1/2,提高了20.9%;GIc达到1619 J/m2,提高了54.6%;并且保持改性前树脂热性能及热失重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92.3℃,5%热失重温度为401.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模具材料模塑的制件试样进行残余固化度和拉伸强度的测定,分析了RTM模具材料的传热特性对制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合物树脂在石英砂表面包覆石墨制备覆导电膜骨料并以此制备导电水泥砂浆,研究了覆导电膜骨料表面形貌与试件的强度及电热性,试验表明:石墨可均匀牢固包覆于骨料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其厚度约为10~50μm;随覆导电膜骨料掺量增加,材料电阻率大幅降低,质量分数为60%时达到渗流阈值,达到渗流阈值时覆导电膜骨料水泥砂浆中石墨质量约为水泥质量的3%;砂浆试件抗压强度达43.0MPa;覆导电膜骨料砂浆具有良好的电热效应,在25V电压下1h板面温度可达61℃.  相似文献   

13.
Faset-CO_2树脂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CO_2气硬树脂-Faset树脂砂,以Faset1为例进行了工艺性能的实验研究.为便于表征树脂的特性,提出树脂模数M的概念.研究表明,M增大,Faset树脂砂的初强度增大,但终强度、烘干强度降低;当M为0.85时,Faset树脂砂的综合强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木质素磺酸钠改性脲醛树脂新型固沙抑尘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质素磺酸钠接枝改性技术,合成了具有良好固沙性能的水溶性木质素磺酸钠改性脲醛树脂固沙抑尘剂。采用FT-IR对木质素磺酸钠改性脲醛树脂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黏度,并研究了固沙抑尘剂的表面固沙效果、热稳定性、保水性和抗压强度等固沙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固沙抑尘剂在室温至200℃区间内热稳定性良好;当使用的固沙抑尘剂的固含量(质量分数)为5%时,能够形成有效固结层,可满足室外固沙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控制低温油井出砂和提高油井产量,采用覆膜砂人工井壁化学防砂是一种有效期长、施工简单的防砂措施。由于目前常用的覆膜砂在低温(低于50℃)或水环境中不发生固结反应,因此需要研制同时满足低温和水环境下能固结的覆膜砂固结体系。研制出以改性环氧树脂为制作覆膜砂的胶结剂、新型水溶性胺类为固化剂的低温固结体系,在25~50℃和水环境下形成的固结体具有高的抗压强度、渗透率和良好的耐冲刷性能,满足低温油井人工井壁防砂要求。低温出砂油井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覆膜砂人工井壁防砂技术后,出砂量得到了抑制,单井日产量超出酚醛树脂覆膜砂固结体系的一倍以上,且有效期要延长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激光烧结覆膜砂铸型(芯)的固化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析了激光束扫描烧结的物理模型和履膜砂受热固化的特点,研究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LS)覆膜砂铸型(芯)的成型条件,固化机理,以及SLS覆膜砂铸型(芯)的固化特点,介绍了用SLS法快速成形覆覆砂铸型,浇注铸件的工艺过程和实例。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CSP漏斗型结晶器内钢液流动及凝固传热耦合模型。针对结晶器内铸坯角部受到强冷的特点,对结晶器内热流密度采用修正方程进行计算,分析热流密度修正系数对铸坯凝固坯壳表面温度计算精度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拉坯速率下结晶器内钢液凝固的特点,研究凝固坯壳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流密度修正系数后,铸坯凝固坯壳角部温度的计算值与实际情况更相符;提高拉坯速率可使铸坯凝固坯壳厚度减小;拉坯速率较大时凝固坯壳厚度随铸坯距弯月面距离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长,拉坯速率为3m/min时,凝固坯壳在生长过程中厚度的增长有短暂的停滞现象;凝固坯壳对钢液流动的影响较大,主要是由钢液有效流动区域减少及两相区额外动量阻损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振动结晶器内弯月面坯壳受力研究现状,归纳了坯壳初始裂纹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描述伴随结晶器振动的弯月面坯壳受力模型,阐述振动周期内初凝坯壳力学状态.分析表明,振动特定时段内,结晶器振动引起施加于弯月面处初凝坯壳上的机械应力为148.4 k Pa,而该温度下坯壳高温临界断裂强度仅为119.1 k Pa,结晶器振动产生的机械应力超过临界断裂强度时极易引发初始裂纹的形成.当结晶器振动速度大于1.61 m·min~(-1)时弯月面处坯壳初始裂纹开始形成,且产生于钢水自由液面以下2.15~5.4 mm位置范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影响负压实型铸造中砂型强度及型壁移动的工艺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真空度或增加吃砂量都可以提高砂型内部压力而使其强度提高,并减少型壁移动;砂型侧面压力远远低于正面压力,通过振动可以提高砂型的侧面压力而有利于砂型在水平方向上的充填;实验得出的真空度、吃砂量与砂型内部压力、型壁位移及由液体产生的外部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制定铸造工艺参数以消除铸件冲砂缺陷、提高铸件尺寸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