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3年,科学家在蒙古戈壁上发掘出一具恐龙化石,这是之前从未发现过的一个新种类.由于这只恐龙伏在一堆恐龙蛋上,而旁边不远处有一只原角龙,因此发现者认为这只恐龙在偷吃原角龙的蛋,于是将它命名为"窃蛋龙".  相似文献   

2.
窃蛋龙     
最早的窃蛋龙骨架化石是于1923年在蒙古戈壁被发现的.这只恐龙卧在一堆恐龙蛋上,旁边还有一只原角龙.发现者奥斯朋认为,这只恐龙正在偷吃原角龙的蛋,故将其命名为"窃蛋龙".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在我国新疆戈壁上发掘出土了一具恐龙化石,估计这只恐龙活着时身长达30米,是当时亚洲地区已发现的恐龙中最长的恐龙.为纪念中加科学家的合作,这种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  相似文献   

4.
在冰冻的南极,古生物学家使用锯石器、凿子和手持式风转,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将一只前所未知的巨大恐龙从4000米深处的地下挖出来。据研究,这只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长约7米,重4000到5000千克,属于蜥脚龙。蜥脚龙是一种有着超长脖子和尾巴、具有传统恐龙外形的恐龙,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们所知的最大的动物.  相似文献   

5.
10年前,古生物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发掘出一只巨蛙的75块化石碎片。如今,他们终于复原了这只巨蛙的原貌,并测定它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科学家说,这很可能是迄今已知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大的蛙,其身高达41厘米,体重达4500克。这种蛙之所以被戏称为“地狱魔蛙”,除了因为其体型庞大之外,还因为其性情凶猛,敢吃恐龙仔。  相似文献   

6.
你看过侏罗纪公园的电视吧,大地上一片密茂的森林,一些怪怪的巨兽———恐龙,正悠悠自在地大嚼树叶。这些地球上的霸主,岂知一场灭顶之灾即将来临。一只恐龙仰着脖子,看着碧蓝的天空,突然间,上空出现了一个红火球,它简直像个小太阳,正迅速地向地面奔来,伴随着灼热的大风,发出可怕的巨响,万物顷刻间都在飞舞之中。这只见证灾难的恐龙,还未来得及作出本能的反抗,就变成灰尘了。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这一地球生命遭到的浩劫,是颗大陨石的碰撞而引发的。科学家推测,一个10公里大小的天体,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冲向地面,落入墨西湾…  相似文献   

7.
<正>看到科幻片里那些可爱的小恐龙,你是不是也想养一只小恐龙作宠物呢?这并非异想天开。加拿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努力把鸡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培育成恐龙。或许十多年后,我们在花鸟市场上就可以买到宠物恐龙了。让鸡退化成恐龙如何培育出一只恐龙?科学家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到恐龙的原始基因。比如,在美国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生物学家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采石场的石灰岩中的一只长着松鼠样尾巴的恐龙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食肉恐龙,科学家称这种生活在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为“松鼠龙”。这只“松鼠龙”很可能是一头年幼的斑龙(一种大型食肉恐龙)。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40米已经灭绝的恐龙最大有多大呢?我们只能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恐龙化石来推测了。虽然不时有一些恐龙被授予"史上最大"的头衔,但这个纪录是在不断被刷新的,而最近坐在冠军宝座上的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最新发现的巨大恐龙。这具恐龙遗骨长约40米,高有20米,据推算这只恐龙的体重约为77吨,是现在陆地上最大的动  相似文献   

10.
也许你去过恐龙博物馆,见过高高耸立的完整的恐龙骨架.那么,你知道恐龙骨架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吗?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哪怕简单梳理一下,这一过程也包含多达10个步骤.本文以一只长颈恐龙为例,介绍从发现化石到最终竖立起模型骨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剧情在现实中重演。在一块有将近1亿年历史的缅甸琥珀中,西班牙地质学家发现了一根保存完好的恐龙羽毛和附在其上的一只蜱虫。琥珀中的羽毛被证实不是来自现代鸟类,而是来自某只白垩纪中期的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蜱虫靠吸血存活,科学家是否可以像电影里一样,靠提取蜱虫体内的恐龙血,得到恐龙的遗传物质呢?虽然影视剧里有这样的情节,  相似文献   

12.
1995年9月我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始参观这里著名的博物馆群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庞大的博物馆群都属于一个已有近150年历史的史密松学会。学会有一本著名刊物《史密松》(Smithsonian),是一本高级文化综合期刊。可巧9月号的封面竟是背上坐着好几个人的一只巨大的恐龙,他正稳步行走在大街上。这使我感到惊讶,这是怎么回事?我一向对恐龙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打开杂志后才知道这是科学家和美术家合作描述远古恐龙的一本科幻著作中的插图。这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栏目中保持久售不衰的记录,以百万册的销售量递增。这时我才感觉到美国恐龙热的温度的确是很高的。这又使我回忆起不久前我在纽约参观美国自然博物馆时的情景。这个馆可能是美国最大的恐龙研究、教育和普及中心。它的恐龙展厅经过重大修改于1995年6月重新开放,我在时正好赶上参观  相似文献   

13.
徐娜 《科学之友》2006,(11):21-21
曾经主宰地球的恐龙家族是如何完全从地球上消失的?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最近,美国科学家在研究鳄鱼生育原理的过程中发现了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男女”比例失调,雄性恐龙的灭亡导致了恐龙大灭绝。  相似文献   

14.
透视恐龙蛋     
恐龙是曾经生活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生代的一类爬行动物,其多姿多彩的生命在地球上共延续了长达1.6亿年之久。然而,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恐龙家族蒙难,从此它们便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推测有许多,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既合乎情理又不违背科学道理的解释成为破译恐龙灭绝这一世界之谜的神奇密码。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声称要从发现的恐龙蛋里进行若干项科学信息的提取。那么,作为恐龙遗物化石的恐龙蛋,其中神秘莫测的世界里究竟能向世人展示出什么魅力?下面,从人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夏天,在加拿大的艾伯塔恐龙公园内发现了一块食肉类恐龙的头颅骨,一位古生物学家菲利普·柯里发现,它的内耳窦——使空气进入中耳的房室系统——与鸟类是完全一致的,这进一步证实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来的。柯里将它的上下颚和牙齿与其它食肉类恐龙的一家作了分析,发现食肉类恐龙的牙冠与牙根间有道缢痕,这说明食肉类恐龙比其它兽足类恐龙更接近于鸟类。另一明显特征是食肉类恐龙与鸟类的上下颚间无牙间平板,而其它大多数的恐龙都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布里格姆·扬大学61岁的古生物学家詹姆斯·A·詹森,在科罗拉多三角洲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在尚未正式作出科学命名以前,他暂且把这种恐龙叫做“巨恐龙”。詹森说,他最近从科罗拉多方石中挖掘出上的这块恐龙肩胛骨长9英尺,这表明,这头恐龙约有60英尺高,差不多相当于一幢6层楼房。据他说,这块  相似文献   

17.
琥珀传奇     
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科学家从琥珀中的一只蚊子的胃里提取了一滴恐龙血,然后从这滴血中提取到恐龙的DNA,再利用克隆技术,他们最终创造出了真正的恐龙。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家还不能克隆出真正的恐龙。不过,琥珀的确是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纷扰喧闹的远古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8.
过去20多年来在中国发现的化石表明,至少有5种恐龙长着羽毛。但它们都属于“猛禽龙”(有观点认为是现代鸟类的祖先)。而最近在西伯利亚发现的更加完整的化石表明,生活在1.6亿年前、与猛禽龙截然不同的库林达奔龙也有羽毛。有人提出疑问:是否整个恐龙家族其实都长有羽毛呢?科学家说,恐龙是否都长着羽毛,现有理论还无法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大多数恐龙都不能飞行。库林达奔龙生活在当时的库林达河畔,该地区不乏湖泊,而且火山众多。这只身为素食恐龙的库林达奔龙有可能在死后坠入湖底,没多久就被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掩埋,这就是它们的羽毛痕迹与化石一同保存下来的原因。科学家还发现,库林达奔龙的鳞(鸟脚等部位的确有鳞)与一些鸟类的很相似,这可能支持鸟类基因源自恐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徐星 《科学》2007,59(4):13-13
[本刊讯]在中国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大约85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巨型似鸟恐龙化石,这一发现为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似鸟特征的进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代表我国学者在鸟类起源研究领域取得一项新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和内蒙古国土资源系统的学者合作完成,并发表在6月14日出版的英国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在某些人看来,恐龙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都是人们凭几块石头瞎猜的。这是多么严重的错误!多姿多彩的恐龙是远古的生命奇观,人类对它们越了解,就越热爱大自然,越会保护地球。这就是恐龙文化的现实意义。因为恐龙已经灭绝,或化为翼鸟或居于地宫。而人类作为地球的最高等一员,研究和了解恐龙,是我们永恒的使命。既然灭绝已无可挽回,那么就要应该竭力保护目前濒临灭绝的物种,制止悲剧重演。可见,普及恐龙知识对环境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介绍在我国发现的一些具代表性的恐龙,并据骨架化石恢复其外形,目的就是要给读者一些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