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文学家早就知道太空中四处都是神秘的宇宙射线,但是一直不知道这些射线的来源。在近期出版的《天体文物理》杂志上,美国科学家介绍了这些神秘的宇宙射线的来源,它们来自一个宽度为600万光年的超大超高温星云,而这个星云是在多个超大型黑洞的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地球居民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射线的包围之中.日常生活常见的有阳光中的紫外线、医院放射科透视用的X射线、治疗用的红外线等。更远的还有来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线,这部分射线人们比较生疏,不过,随着对它们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其应用领域更显神奇,比如宇宙射线中的“粒子也可以用来做透视检查,但是。与X射线用于检查身体不同,它是用于为火山做透视.预报火山喷发,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3.
以往,人们通常把细菌描绘成可怕的魔鬼。一提起它,大家往往会联想到它是传播疾病、危害健康的元凶。其实,在细菌大家族里,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在危害人类,亦有许多像“硫磺细菌”一样造益于人类的细菌。“环保卫士”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空军最新喷气式飞机的燃料系统接二连三地发生故障,维修人员经过仔细检查,在燃料箱中发现不明之“锈”物。这是一种附着在箱体的沉淀物,所谓“锈”,实际是一种细菌。此细菌混在燃料中,以吞食硫磺维持生命,它们排出的硫酸足以腐蚀金属,这就是所谓的“硫磺细菌”。硫磺细菌虽然对飞机有害,但这启…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10,(1):52-52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最近报道,根据一支国际小组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恒星爆炸能够在太空中扮演超大功率粒子对撞机的角色,进而创造宇宙射线。宇宙射线实际上是指一直以来“轰击”地球的高能亚原子粒子。在这些轰击地球的微小粒子中,能量最大的相当于一个以时速每小时157千米飞行的棒球。  相似文献   

5.
以可见光到X射线的波长来观测,太阳是太阳系卓越的表演者,然而以了射线来观测,月亮则比太阳明亮。康普顿7射线天文台望远镜最近拍摄的图片提供了这一现象的图像证据。美国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国家宇航局戈达德宇宙飞行中心T射线天文台的研究者大卫·J·汤普查森(DavidJ.Thompson)说:“就我们所知,还没有其他天文部门看到月亮比太阳亮。”当高能宇宙射线(带电粒子)几乎以光速从银河系的遥远地区射入,以撞击月球时,Y辐射产生。它们激发了月球表面的原子核,然后辐射Y射线。和月亮不同,太阳有磁场,磁场偏转了宇宙射线或其它射…  相似文献   

6.
周小霞 《科学通报》1978,23(7):436-436
陨石母体是太阳系里的一种小天体,它们由于相互间碰撞或与其它宇宙物质碰撞而破碎,这些碎块继续在宇宙空间高速地运行,不断地受到银河宇宙射线和太阳宇宙射线的照射。由于宇宙射线及其与陨石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次级粒子的作用,在陨石体内产生了各种核反应,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放射性的和稳定的同位素,一般称此为宇宙成因核素或宇宙成因同位素。  相似文献   

7.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植物能指示时间。同其他生物一样,植物也会用“生物钟”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它们具备独特的时间判断机制,这是它们一代又一代在特定环境中进化形成的。一天中不同的时段,花儿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假如您身边没有钟表,花儿能告诉您几点了。宇宙射线从前,学者们认为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植物的茎和花发生变化只与外部因素有关——如日升日落、温度升降、空气湿度变化等等。但是20世纪以来,这个观点发生了变化:人们发现,植物借助自身的周期系统,可以准确地测量时间。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宇宙射线是影响生物生命活动和内…  相似文献   

8.
最近这几年,高等机体的一些基因被引入到大肠杆菌(E.Coli)细菌内,并在细菌里进行“无性繁殖”,就是说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整合在一起。这样被插入的基因在细菌环境内自身一般不制造它们在天然环境中产生的蛋白质。因此,如果人们想把这些携带着外来基因的细菌转变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小型工厂,关键在于强使它们表达传递给它们的信息。要  相似文献   

9.
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类新的天体:一群独特的Y射线源。它们比以前看到的那些散布于天空中各个不同部分的了射线源要弱一些,但离我们也更近一些。它们是什么呢?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从20世纪为年代开始天文学家们就开始监测太空中的低频辐射,但是对于甚高频、高能宇宙射线(X射线和Y射线)的研究只是在近为多年的时间里才发展起来。我们知道,X射线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物体的某些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特征。与此类似,X射线和Y射线天文学可以使我们“看”到更多的、奇怪的、未知的星体。高能射线是由宇宙中一些非常极端的天体或事件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延续生命的艺术胡巧容编译为使人复活采取的急救措施常常失败。紧急救护的未来也许在于冷却大脑。1992年6月的一个早晨,36岁的南希·罗卡娜心脏停止了跳动。按照医学上的通俗说法,她成了一具“僵尸”。这并非什么意外的突发事件。外科医生详细介绍了复杂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一只幼狮正向另一只幼狮挥动右“拳”,对方闪身躲避。这一对居住在肯尼亚同一群体的两岁幼狮果真是在打架?它们尽管粗鲁咆哮,但没有龇牙咧嘴,它们的动作缺少攻击性而更具“芭蕾”风韵,它们其实是假打真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森林中的猩猩用双脚钩住树枝,倒挂着身子喝水,不知道这只“猴子”是不是在“捞月”?但是可以肯定,它知道倒挂戏水,边玩边喝,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最近宣布,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细菌,可以作为天然肥料,而且它们可能正是细菌家族中“丢失环节”、即一种古老细菌的后裔.据研究推测,这种古老细菌是青蓝菌的直接前驱,而青蓝菌则是释放氧气从而形成地球支持生命的大气的细菌.新发现的细菌名为“原生趋日菌”(Heliobacillus mobilis),是印第安那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泰国脱粒后未碾过的稻谷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3.
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形成原因,是天文学中的一个古老课题,至今没有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的研究使 “行星引潮力说”再次复活。  相似文献   

14.
玛雅人仰望银河系——划过夜空的一个模糊的带状区域,看见了“宇宙魔兽”——似乎在流动着的一条“双头蛇”。有时候,玛雅人会把这条“双头蛇”跟云、水和雨联系起来。而对现代天文学家来说,银河系是一个旋转的星云盘,其中包含着数十亿颗恒星,从褐矮星到红巨星,这些恒星被分为十几个类别。不过,银河系确实在下“雨”,一种由高能宇宙射线组成的、绵延不断的“雨”。物理学家和考古学家正在搜集这种“宇宙雨”,试图透过它来窥探玛雅和其他已经消失的文明。  相似文献   

15.
大约90年前,欧洲的两位学者分别同时发现了一种杀灭细菌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通常会附着在一个细菌的表面,如同一艘飞船降落在月球的表面一样,然后,它们将自己的基因注射进细菌的体内,并在那里大量复制,直至完全控制细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这种微生物的发现者之一费利克斯.赫罗(Felixd'Herelle)是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科学家。赫罗发现这种微生物具有神奇的力量,于是将它们运用于治疗传染性疾病,如霍乱和黑死病等。与此同时,赫罗也为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噬菌体(bacteriophage),它的意思是“细菌的掠食者”。然而,今天的科学家发现,噬菌体的作…  相似文献   

16.
奇云 《世界科学》2001,(3):20-21
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 ,在新世纪时刻陪伴我们的一颗颗新“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 ,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原微生物。今天 ,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 ,异常强大的变异细菌不断出现 ,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对物理学家来说反物质是个老生常谈的课题了。当物理学家在1933年发现了第一种“反粒子”的存在以后,这一课题复活了。所谓反粒子是指通常粒子的一个仅除了电荷相反外的全同复本。当反物质粒子产生后又与它的物质复本相遇,从而产生一个能量爆炸的湮灭过程仅为百万分之几秒。物理学家已经专注于寻求使它们停留足够长时间的方法,以便用它们去作一些有兴趣的研究。特别地,他们已经用了15年的努力以求使反质子和反电子结合成一个反氢原子。1996年1月,德国尤里青核物理研究所的沃尔特·奥勒特(WalterOelert)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宣告已制造出…  相似文献   

18.
死后将遗体冷冻在液态氮容器中,等待若干年后科技发达时再“起死回生”。这种“复活梦”显然只有少数富翁才能做,因为每年的冷冻保存费用可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然而,美国“人体冷冻协会”提出的一种人寿保险支付协议,可以确保普通人每周只需缴纳10英镑保费,死后也能享受冷冻遗体盼“复活”的待遇。许多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如今都纷纷和“人体冷冻协会”签署了死后冷冻遗体的协议,  相似文献   

19.
黄鱼是个“乐天派”,欢喜歌唱。其汛期发声频谱为400~1000千赫,峰值频率为800千赫,在100多米远的海区内,可闻其音。古代田九成著的《浏览志》云:“石首鱼每岁四月末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据科学家研究,它的发声旨在威慑御敌或寻求伴侣。  相似文献   

20.
龚静 《世界科学》2000,(3):40-41
树蛙是什么?和青蛙有什么关系?它味道鲜美?还是堪称奇景?是啊,我也在想它与我们有关系吗?先别忙着回答,来看一项科学家关于树蛙的研究成果。 俄罗斯生化学家查斯洛夫在1986年时就观察到非洲树蛙从未被细菌感染过,即使实验人员在蛙腿上划一刀,将它们丢入充满细菌的脏水,树蛙仍然安然无恙。这个发现对饱受细菌威胁的人类而言不啻是个福音。要知道,人类虽然发明了好几代抗生素,但细菌的反抗生素能力也随之增长,20世纪末,“无名怪菌”打败最强效抗生素的消息时有所闻。查斯洛夫将一滴肾上腺素滴在树蛙皮肤上,传达“我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