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11,(6):5-5
一项新研究显示,刚果(金)境内的—个圆形大深坑是中部非洲迄今已知的第一个陨击坑,地球上的已知陨击坑总数由此增加至182个。一名德国地质学家早在1919年就描述了这个被称作“累兹”的结构,但当时不可能确定这个17千米宽的地貌是由陨星撞击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类地天体上的陨击坑及陨击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陆玲 《科学》2006,58(6):40-43
1994年休梅克-利维9(Shoemaker-Levy 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引起了人们关注地球被陨击的问题。虽然地球上已识别的陨击坑不多,但月球、水星、火星等类地天体上普遍存在的大量陨击坑使我们认识到,陨击作用是类地天体的主要地质过程,陨击事件有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保卫地球——近地天体的巡视与防御陨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0,32(3):166-171
地球处于危险的宇宙环境中。运行到地球附近的"近地天体(NEO)"潜在着撞击地球的危险。实际上,地球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地受到这些天体的轰击,月球和水星的斑痕累累陨击坑就是最好的佐证,只是地球经历严重演化而抹去了老的陨击遗迹,仅见到170多个较近期的陨击构造。幸运的是,现阶段的陨击大多是规模小的,危害不太大。然而,陨击是很难预料的,一旦发生较大的撞击,就会造成比大地震还严重得多的危害。1994年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轰动世界,启迪人们更加关注地球被撞击的危险问题。实际上,也不乏地球近期遭遇陨击的例子:1908年的通古斯爆炸事件;1976年的吉林陨石雨;2008年的小行星2008TC3陨落在苏丹。2010年初,美国科学院公布《保卫地球:近地天体巡天和缓解危险策略最终报告》,笔者将结合有关资料作简要介绍,让公众了解真实的科学知识和对策,以免被歪曲的影视情节所误导。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9,(12):6-6
这是最近发布的由国际空间站上一名宇航员拍摄的乍得奥隆加陨击坑照片。奥隆加陨击坑被认为已有3.70亿~3.45亿岁,对它的研究暗示它是同一次撞击事件中形成的三个陨击坑之一,另外两个陨击坑可能已被掩埋在撒哈拉沙漠下面。  相似文献   

5.
古怪陨击坑     
, 《大自然探索》2012,(12):4-4
在这幅最近发布、南美国宇航局“信使号”轨道器拍摄的图像中,水星的一个陨击坑里被撞击…一系列不同的物质,它们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使得这个陨击坑看上去颇为怪异。  相似文献   

6.
<正>欧罗巴(木卫二)是太阳系中最光滑的天体之一。尽管欧罗巴拥有包括陨击坑在内的许多表面特征,但陨击坑数量却少之又少。科学家推测,欧罗巴表面是一系列脆性冰板块,它们漂浮在一个较温暖的对流冰层顶部。对流冰层下方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海洋。最近的观测显示,这些冰构造板块在移动,以接近于地球火山的机制产生羽流和"冷熔岩"。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者轨道器”在绕月探测过程中把相机对准了日出时分的第谷环形山,从而捕捉到了这个陨击坑内部中央峰投下的长长阴影。第谷环形山是一个直径达82千米的撞击盆地,在地球上仅凭肉眼即可看见.是天文爱好者最喜爱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最新天文学研究证实,月球表面密布的陨击坑讲述了月球从童年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的暴烈撞击事件,这段历史为地球共享却最终被从地球上抹去。这项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通过研究"罗塞塔"探测器发回地球的67P彗星图像,科学家发现67P彗星的一些部位看起来很平滑,但其间分布着锯齿状悬崖和陨击坑。其中,67P表面的一座悬崖竟然高达800米,而这颗彗星本身的宽度只有4000米。在这座锯齿状高崖的底部,有直径达20米的巨石。67P彗星高崖的大小堪比地球上最高的海崖。但由于67P的引力很小,所以任何人哪怕是从67P彗星的崖顶纵身跳下,也不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10.
石英砂岩冲击变质与裂隙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大红 《科学通报》1995,40(17):1548-1548
地球上陨击成坑的研究自50年代开始已有40余年的历史,人们对陨击坑的岩石、矿物、地质化学、冲击变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77年Griev等曾把陨击坑的证据归结为:可找到陨击体残存物、发现有冲击变质、具有类似陨击成因的物理特征等.但是,由于时代的久远,要找到陨石残存物是困难的,因此人们转而对陨击坑底部及周围的岩石、构造地形、矿物等进行研究,以了解地表岩土对陨击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0,(4):4-4
<正>最近,科学家在梳理人造卫星的探测数据后提出,海平面的轻微起伏表明澳大利亚卡奔塔利亚湾海底存在两个大型陨击坑,它们的直径分别为18千米和12千米,产生于大约1500年前。  相似文献   

12.
来自世界一些国家的科学家近日聚会墨西哥,开始对“奇科苏卢布天体撞击坑”进行第二阶段的科学研究工作。 “奇科苏卢布天体撞击坑”是由约6500万年前的一次天体撞击形成的。它直径约180千米,深度在45千米一60千米之间,现已被1000多米厚的沉积物所覆盖,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天体撞击境之一。 据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所属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乌鲁蒂亚介绍,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荷兰、法国、德国和墨西哥等国的科学家经过两年多的科学认证和准备,计划于近期花费巨资在坑内挖掘一口700米深和三口…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以下简称黎明)探测器上升至矮行星谷神星上空越来越高的地方,它也正在为谷神星拍摄越来越多的惊人照片。在美国宇航局新近发布的一幅谷神星靓照中,谷神星巨大的欧坎特陨击坑中央的明亮区域显露了出来,这里也是谷神星表面的最亮点。欧坎特陨击坑宽达92千米,深度为4000米。黎明是在2016年10月于谷神星表面上空大约1480千米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宇航局最近决定,他们将在2008年10月用一艘飞船撞击月球的一个可能充满水冰(由水结成的冰)的陨击坑,以此查明月球上是否存在能够被未来的宇航员利用的水源。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尤卡坦半岛陨星撞击事件早于恐龙灭绝30万年前就发生了,根本不能构成恐龙灭绝的原因。自从上世纪80年代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相信它就是6500万年前的一次陨星撞击地球后留下的,并相信这次撞击导致了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华北沉降带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 ,针对该地区存在的令人深思的问题 ,结合天文地质学对火星和月球表面陨击作用的研究成果 ,彗星撞击木星的观察结果 ,国内外对天体撞击地球的撞击构造研究的成果 ,提出了华北沉降带的形成机理与陨击作用相关的论点 ,并提出了已有的相关线索和今后的工作方向 .  相似文献   

17.
<正>一堆被淹没的植物和动物化石生动地展现了6 600万年前那场几乎终结了所有生命的大灾难。6 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在如今的墨西哥海岸撞击了地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陨星坑,被称为"奇克苏鲁布",并引发了数千英里外的剧变,包括现在的北达科他州。当时的场景会是什么样子?是大火烧毁了方圆数英里的土地,还是特大地震和难以想象的巨浪?最近科学家在北达科他州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这些化石以无与伦比的细节,清晰地捕捉了巨大的末日撞击瞬间:  相似文献   

18.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2,(10):4-9
土卫八上的巨型冰崩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目前已经记录到伊阿佩托斯(即土卫八,土星的第八颗卫星)表面发生的30次疑似由大陨星引发的巨型冰崩。土卫八拥有陡峭的陨击坑坑壁,还有高达19000米的山脊,这些都为冰崩创造了绝佳条件。在太阳系中,土卫八上的山崩事件之多仅次于火星。科学家注意到,从土卫八陨击坑坑壁和山脊上坠落的冰块竟然能够水平移动大约80千米的距离,大约是其坠落高度的20~30倍。而在地球上,大多数山体滑坡滑出的距离不过是山崩高度的两倍而已。不过,地球上的偏转型滑坡也能滑出很远的距离,与土卫八的巨型冰崩有些相似。偏转型滑坡的危害极大,但科学家对其产生原理一直无解。现在,科学家猜测,土卫八上的一种未知因素减少了冰崩的摩擦力,使冰崩减速及停止,这种因素或许就是闪热:冰崩过程中的摩擦力加热冰,使冰变得足够滑溜,在坠落过程中裹挟岩屑、岩块加速运动。由于这些材料移动得很快,热量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颗大质量小行星撞击地球、灭绝恐龙之前很久,地球上就已经有点不对劲了。当时,物种的多样性已经降低。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小行星撞击发生在地球生物非常多样的时期,恐龙就有可能在这场撞击中幸存,那么今天的世界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模样。化石记录表明,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不飞的恐龙突然消失。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为何会这样以及这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他们已经对这一点达成共识:当时,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在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所在地,这次事件在恐龙  相似文献   

20.
陨星送水     
说到陨星撞击,其实在我们地球的近邻--月球上有更多的证据.如果说地球早期遭遇撞击的痕迹已经因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作用而消失殆尽,那么在月球上,撞击的证据还依然保存完好.研究这些撞击证据,科学家得以了解月球的很多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