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5,(8):8-8
一旦发现自己面临掠食者的攻击,章鱼通常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或者喷出一团墨雾来让自己隐身,从而躲过杀机。不过,这些防御手段也许还算不上富有想象力,一些章鱼竟然还能只靠两条腿逃跑求生。另外六条腿呢?章鱼把它们故意藏起来了!科学家说,这是他们最新发现的一种章鱼逃生策略。在研究中,科学家拍摄到了两种以如此方式逃命的章鱼。其中,一头印度尼西亚章鱼把  相似文献   

2.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善于模仿或拟态的动物,章鱼就很会伪装,而在章鱼家族中有一种更善于模仿或拟态的成员,它是拟态章鱼。水中的伪装大师章鱼有时伪装成捕食者来面对危险。为了要假造出对手,它们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伪装成一体。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颜色)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章鱼仅用不到1s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结合伪装技巧,一条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善于模仿…  相似文献   

3.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族,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胴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性,每条腕的内侧都有吸盘。腕和吸盘是头足动物捕食和对付天敌的有力武器,8条腕蠕动起来就像8条蛇一样。它们在礁石下栖息时,总是留有两条腕在外面不停地摆动,如果有动物触动了这对腕,它们就立刻跳起  相似文献   

4.
话说章鱼     
章鱼与乌贼同属头足类软体动物,它们外形相似,脾气相仿,都有长腕足,会放烟幕弹。但乌贼有10根腕足,而章鱼只有8根,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章鱼的须状腕足力大无比,它能在水下抓住比自身重20倍的猎物。一当猎物到手,便喷出毒汁使之麻醉,然后张开硬喙撕开猎物的皮壳,掺上唾液将其糜磨成碎块再吞食之。肌肠辘辘的大章鱼有时还会吞食同类中体弱的幼辈。更有甚者,有些潜入海底过冬的章鱼,饿上几周后,竞把自己的腕足  相似文献   

5.
动物也疯狂     
害羞的章鱼奥利 动物的性格,人们恐怕只在卡通故事里看到过。比如,在一部动画片中,一只年轻的雄章鱼奥利正面临着青春期的最大问题—一害羞,每到周末别的章鱼都去迪斯科舞厅扭动它们的触须,尽情地在众章鱼面前卖弄自己时,奥利却躲在家里看电视。它生活的环境把它变成了一块颤巍巍的果冻,如果有一位章鱼小姐哪天多看了它几眼,它的脸立刻会从头红到脚。 在卡通故事中;人们可以任意编造故事情节。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一类说法常常被斥责为胡说八道,没有一点科学的严肃性。因为这个故事不但赋予了章鱼人的感觉、人的动机,而且还赋予了…  相似文献   

6.
聪明的章鱼     
张颖 《大自然探索》2004,(11):44-47
在中世纪时就有许多关于章鱼的恐怖传说,它们常常被描绘成海洋恶魔,专门袭击过往的商船。巨大的章鱼能用它们的触须将整个船包起来挤碎,然后吃掉船上的人。专门研究章鱼智能的美国生物学家安德森却认为,关于章鱼的恐怖故事实际上大都是人们想象的产物,章鱼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温驯的海洋生物,而且智商颇高,其智力水平甚至超过了爬行动物和某些高级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7.
智慧的章鱼     
章鱼虽然属于软体动物,大脑长在食道的两侧,但就其聪明智慧而言,一点不比哺乳动物逊色,甚至超过它们。被误解多年后,章鱼的“超级智慧”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研究越深入,疑问越浓重,当初,将章鱼归为软体动物可能是物种分类的一大失误,读了下面的文字,相信你也会重新认识它——很少有人见过海底的章鱼,确切地说基本没有人见到过雄性章鱼。原因是雄性章鱼的个头太小,存活时间又有限,所以,连研究鱼类的专家亲眼目睹过雄性章鱼的也是凤毛麟角。这足以证明章鱼的神秘莫测。去年2月12日,美国西雅图水族馆的生物学家罗兰·安德森在澳大利亚的大…  相似文献   

8.
最近,澳大利亚海洋学家发现了一只会使用工具的天才章鱼。它用触手缠绕了一个大大的贝壳后,踮起“脚尖”,抱起捡到的宝贝就迅速溜走,场面让人忍俊不禁。更让人惊讶的是,贝壳被拖至20米后,章鱼居然将全身缩了进去,舒服地蜷缩在里面,最终将那枚贝壳作为了自己的庇护所。不过,章鱼看似可笑的“造窝”行为却被科学家视为无脊椎动物会使用工具的首个例证。水下摄像机无意中拍到了这一幕。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美国潜水员在对夏威夷群岛附近的深海进行勘测的过程中,通过远程深海勘测装置"深海探测器",在4000米深处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幽灵章鱼"。通常来说,头足类动物大都拥有色素细胞,但这种最新发现的"章鱼"却因为缺少色素,身体几近透明。同时,由于它们缺少卷须和鳍(深海章鱼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卷须章鱼,另一种是卷须章鱼),因此研究人员已  相似文献   

10.
常年生活在大海深处的章鱼异常凶狠,素有大海里的职业杀手之称。它的身体非常柔软,平时总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螺壳或者珊蝴的空隙里躲起来。等到有小鱼、小虾靠近,它就会迅速出击,咬住它们的头部,然后注入毒液将猎物毒死,美餐一顿。然而章鱼虽然凶狠,但它却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喜欢往狭小的空间里钻,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们发展出了许多可以帮助它们躲避伤害和疾病的行为。生活在坦桑尼亚西部的华同威人经常采摘一种植物的根茎,用来治疗寄生虫和其他肠道疾病,据说这种治疗方法是半个世纪前一个巫医在跟踪一只生病的豪猪时偶然发现的,他看到豪猪吃了这种植物后很快恢复了健康。有关动物自我疗伤、治病的传说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生物学家也早就观察到动物吃一些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植物的现象,他们怀疑动物们是为了治病而吃药。现在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动物们的确在为自己治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们发展出了许多可以帮助它们躲避伤害和疾病的行为。良好的卫生习惯你家里的狗或猫受伤后可能会用舌头不断舔自己的伤口。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不是这样做会让它们感到舒服一些呢?事实上,它们是在为自为了避免得病,狒狒往往在一个地方只睡一两个晚上,然后就迁往另一个地方睡觉,直到粪甲虫将粪便清除干净后才重新搬回来。它们还相互整己治病。哺乳动物的唾液里含有许多可以杀死病菌的化学物质。生活在野外的狼、猴子、黑猩猩、狮子、老虎和大猩猩受伤后也经常舔自己的伤口。甚至我们人类在手指被割破后也有舔伤口的习惯,这也许就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一种本能行为。为了避免得病,大...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中的动物大约有20万种,这里介绍的长有8条长臂的怪物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它叫章鱼。章鱼和人们熟悉的墨鱼一样,并不是鱼类。它有8条像带子一样长的脚,平时弯弯曲曲地飘浮在水中,所以渔民又把章鱼叫做“八带鱼”。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大洋都有章鱼分布,它们尤其经常出没在海浪冲刷的礁岸、海滩以及抹香鲸聚集之处据资料记载,在纽芬兰岛和东加拿大外的北大西洋,经及挪威苏格兰、爱尔兰都有章鱼出没的报道,非洲南部、美洲南部、日本、大洋洲沿岸也曾多次发现章鱼。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和新西“:海域交足发现章鱼的热点场所。章鱼一度被认为是最大的海任其实,它只小过是不太为人类所了解而已。它虽然有丑陋不堪的外形,但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至于捕食的机巧和逃猎的狡猾只不过是它在遵循着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罢章鱼──不是海怪。死亡之旅游在南太平洋的“多甫…  相似文献   

14.
<正>30年前,一个叫切特·弗莱明的英国人发起一项专利申请:"灌注动物脑袋"。他把自己的这一装置称为"橱柜"。"橱柜"使用一系列条管,欲完成身体对脑袋实施的功能。在专利申请中,弗莱明称他的一系列条管能把血液和养分输送到被割下的脑袋,同时把去氧的血液带走,基本上,就是用这些条管执行生物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如果成功,血液中的废物和其他代谢物就可能被移出,养分、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乌贼是海洋中的智者,它们除了会在遭遇危险时喷射墨汁外,还拥有其他很多令我们称奇的高超本领。顶级"易容大师"头足类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因这类动物的足均着生于头部,特化为腕和触手,故被称为"头足类动物"。乌贼及章鱼、鱿鱼等都是头足类动物。它们  相似文献   

16.
正通常情况下电鳗是独自狩猎的,而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群电鳗一起放电狩猎鱼群。在食物链中,除了人类,其他动物很难威胁到电鳗,因此电鳗几乎位于食物链顶端。一旦电鳗成群合作狩猎,鱼群几乎无法逃走,因为一条成年电鳗一次输出的电压可高达300~800伏特,更别说几十条电鳗一起放电,这会让它们所在区域的水面瞬间"沸腾",让鱼群迅速失去逃跑能力,最终被电鳗群捕食。  相似文献   

17.
在放射性物质的刺激下,吞噬章鱼不断变异,它们改变了原来的繁衍方式,只要是有机物就能被它们的遗传基因浸染,并自我复制。终于有一天,它们突破了束缚,循着人类给它们创造的有机通道,成千上万地涌到了陆地上,于是人间悲剧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动物是否有智力?如果有,它们的智力能否与人的智力相类比?如果没有,那它们有时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又算什么?现在,不妨让我们从实验中找出点佐证吧。 这个长着八只触手的家伙爬在海底石巢中,像块石头一动不动。它只是偶尔伸出一只爪子弯曲一下,仿佛身下的栖身之处太过宽阔,这是一条与其他的同类别无二致的章鱼。突然,它急速向前运动,带起了海底的沙子和石子,几只触角正试图捉到前面的猎物,但掠到怀中的并不是什么可以敞胃大吃的食物,而是只白色的塑料球。原来,这只章鱼正在仿效相邻巢穴中自己的同类,在练习抓球技术呢。章鱼的抓球技能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生物学家们不断训练出来的,这表明我们的这位主角确实有准确的模仿能力。这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动物研究所费奥里多博士所进行的一项试验。 以前科学家认为,只有那些以家庭或群居方式生活的动物才具有以老教少的优势,其余动物的直观学习能力在进化过程中已经消失了,包括那些不识父母。独立生活的章鱼。但现在,那不勒斯动物所的试验推翻了人们以往的判断。动物在独立状态下所进行的学习,意味着它们能尝试去重复做某种从未做过的事情。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动物具有智力的有效例证。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如果不将人作为参照...  相似文献   

19.
在牙买加海域,美丽的珊瑚礁随处可见。海底岩石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海贝,彩色的鹦鹉螺不紧不慢地蠕动,多种游鱼编织着流动的锦缎,一切都美极了。当然,珊瑚礁中有着一些危险的隐蔽岩洞,洞里会突然伸出一条柔软的触须,把游鱼或其他的海洋生物卷进去,吃得连骨头也不剩——那里住着的,是面目丑陋的章鱼。贩毒头子赫朵尔过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为了寻求危险又恐怖的刺激,为了发泄心头之恨,他花重金买了一条章鱼,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14,(6):5-5
正当瓢泼大雨来袭时,生活在瑞士泛滥平原上的蚂蚁会建造"筏子",以逃离洪水。通过实验室观察,科学家发现,当水位上升时,蚂蚁们会抓住任何它们可以抓到的幼蚁和蚁蛹来组建"筏子",然后将蚁后移到"筏子"中央。蚂蚁为什么要这样做?科学家最初大惑不解——要知道,位于"筏子"底部的蚂蚁更可能被鱼吃掉,或被湍急的水流冲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