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学家最近新发现了两种体形庞大的素食恐龙。第一种是兹比·大西洋龙,它生活在1.5亿年前的当今葡萄牙所在地,体长近20米,牙齿比其他大多数蜥脚龙的都宽。事实上,葡萄牙是多种最大个头食肉恐龙的故乡,庞大的身躯能让大西洋龙抗衡蛮龙(欧洲大陆上存在过的最大食肉恐龙)等掠食者。新发现的第二种巨型恐龙是LL龙。它被发现于今天阿根廷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家最近表示,发现于中国辽宁省建昌县西碱厂乡的一种"四翼"恐龙——杨氏长羽盗龙的长长尾羽,应该能提供安全着陆所需的稳定性和速度控制。杨氏长羽盗龙生活在1.25亿年前,是同类恐龙中个头最大者,体长1.2米,体重4千克。保存完好的化石显示,全套羽毛覆盖着这头盗龙的整个身体。"四翼"这个称呼是因为附着在腿部的长羽看上去就像是第二对翅膀。事实上,这种盗龙的臂、腿上发育良好的羽毛让科学家推测它能够飞翔。与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在世界上恐龙残骸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辽宁省义县地层的陆家屯岩床,科学家偶然发现了年代在大约1.2亿年前的一窝共25头鹦鹉嘴龙化石。这些化石的位置和性质显示,这些恐龙是一起死的,死因可能是由火山爆发造成的山体滑坡。鹦鹉嘴龙是一种外形像瞪羚的素食恐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多的恐龙之一。这暗示这一窝恐龙实际上是一个"托儿所",一头成年恐龙在这里照看小恐龙。  相似文献   

4.
<正>诸城位于山东省中东部,在世界版图上只是一个不那么耀眼的小县城,但它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诸城不仅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而且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因此它也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龙城"。早在1964年,古生物学家就在诸城发现了恐龙化石。2008年,科考人员又来到诸城这片大地上探索,并在  相似文献   

5.
正古生物学家最近在中国发现了一种半水生、外形像鳄鱼的恐龙——富源滇东鳄的化石。这种恐龙生活在2亿~2.5亿年前,最近科学家把它归类为植龙。富源滇东鳄的个头较小,口鼻部比其他植龙短,这表明对掠食攻击来说理想的较长口鼻部的演化时间比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变暖,恐龙复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嗯,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小伙伴们这次真的惊呆了!两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事实上,不仅人类畏惧高温热浪,其他大多数生物也是,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  相似文献   

7.
在某些人看来,恐龙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都是人们凭几块石头瞎猜的。这是多么严重的错误!多姿多彩的恐龙是远古的生命奇观,人类对它们越了解,就越热爱大自然,越会保护地球。这就是恐龙文化的现实意义。因为恐龙已经灭绝,或化为翼鸟或居于地宫。而人类作为地球的最高等一员,研究和了解恐龙,是我们永恒的使命。既然灭绝已无可挽回,那么就要应该竭力保护目前濒临灭绝的物种,制止悲剧重演。可见,普及恐龙知识对环境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介绍在我国发现的一些具代表性的恐龙,并据骨架化石恢复其外形,目的就是要给读者一些关…  相似文献   

8.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更把恐龙当成"盘中餐".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和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华裔科学家孟津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1月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这是因为许多恐龙被认为是鳄鱼之类的冷血爬行动物的直接分支,但来自阿德莱德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最新研究,开始质疑这一理论。研究人员称,像暴龙之类的恐龙,实际上是和鸟类、哺乳动物一样的温血动物。研究人员还说,如果暴龙是冷血动物,那么它们就不可能具备如此强大的肌肉力量来捕食中生代的其他动物,甚至不可能和个头同样大的类哺乳恐龙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恐龙曾一度充当地球霸主,那么它们肯定不会是光杆司令。事实上,整个中生代除了各种恐龙之外,还有许多种不同的动物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其中包括种类繁多的昆虫、巨型两栖爬行类动物和体形娇小的丛林哺乳动物等等。同时共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的还有形态万千的各种植物。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希望了解恐龙的生长环境,想知道这一时期的恐龙跟其他动植物之间存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有许多被称为"龙城"的地方,位于山东的诸城也名列其中。在诸城市境内,埋藏着非常丰富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且种属繁多,门类复杂。在已发现的近20处恐龙化石点中,该市境内西南部的"龙骨涧"最为有名。2009年夏天,全世界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国山东省中东部的一个小县城——诸城。在那里,人们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恐龙涧化石长廊。  相似文献   

12.
恐龙新探     
窃蛋龙并不窃蛋 窃蛋龙顾名思义就是“偷蛋者”。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它是靠偷吃其他恐龙所产的蛋来维持生计的一类兽脚类恐龙。加上它没有牙齿,更为它偷吃蛋提供了生理证据。直到近两年,科学家们在蒙古戈壁幸运地找到了隐藏在窃蛋龙骨架下方的数窝恐龙蛋化石,而且  相似文献   

13.
曾经主宰地球的恐龙家族为何完全从地球上消失?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最近,美国科学家在研究鳄鱼生育原理的过程中发现了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性比例失调,雄性恐龙的灭亡导致了恐龙大灭绝。  相似文献   

14.
一、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恐龙“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这种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纪,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更把恐龙当成“盘中餐”。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和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华裔科学家孟津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  相似文献   

15.
这幅艺术效果冈描绘了一种生活在大约8000万年前的巨型素食性恐龙(图中左一及左二)。最近,科学家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发掘出了这种身高相当于四层楼房的庞然大物的骨架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鱼、鳄鱼形爬行动物、翼龙、镰刀龙(一种爪子像镰刀一样锋利的肉食性恐龙)及大量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16.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17.
古生物学家最近通过研究古袋熊的牙齿发现,上一次冰期(200万年前~10000年前)徜徉在澳大利亚大陆的一些古袋熊竟然大如卡车,它们最长可以到3米,高180厘米。另一些古袋熊个头小一些,但也有轿车一般大。决定袋熊个头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差异。科学家以往以为古袋熊有2~20种,但现在他们发现,不管个头差别多大,  相似文献   

18.
青云 《科学之友》2005,(17):20-21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19.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8-19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在我国新疆戈壁上发掘出土了一具恐龙化石,估计这只恐龙活着时身长达30米,是当时亚洲地区已发现的恐龙中最长的恐龙.为纪念中加科学家的合作,这种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