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按中药观点,根据药性和功效对107种广西药用海洋动物进行分类。介绍药用海洋动物及海洋生物价值物在治疗肝炎病、碘缺乏病等疾病及在医药业上的应用。提出开发广西药用海洋动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中药观点,根据药性和功效对107种广西药用海洋动物进行分类。介绍药用海洋动物及海洋生物价值物在治疗肝炎病、碘缺乏病等疾病及在医药业上的应用。提出开发广西药用海洋动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波  竺利波 《广西科学》2018,25(1):1-9,14
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慢,海洋教育也处在起步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广西科学院属的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这3个单位在广西科学院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领域和方向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在推动广西重大领域海洋应用基础研究和海洋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广西社会经济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回顾了广西这40年来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并结合目前广西海洋科研及海洋教育力量薄弱、科技后备人才匮乏和科研人员偏少的现状,为"十三五"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国外撷英     
美国开发海洋药用资源据药物学家估计,自然界中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超过10000种,其中1/4为海洋生物.为了充分开发来自海洋生物的药用资源,美国近年制定了一项专门研究海产药物的实验计划.参与该项研究的海洋科学家,每日都搜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生物样本,供开发药物之用.这些样本除各类奇特海藻、珊瑚、苔藓之外,尚有海绵、海星、各类蚌类贝壳动物及异种龙虾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广西药用陆生脊椎动物的资源概况,根据目前资源贫乏情况,认为采用人工饲养鳘宵步替代野外捕杀,秀人工繁养的动物代替猎杀野生动物取得最大经济利益是合理利用药用动物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陆海生 《广西科学》2014,21(2):169-172,178
【目的】为加快广西海洋科技的技术创新,研究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为广西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广西海洋产业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和海洋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广西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海洋产业的科技需求。【结果】广西海洋产业要加强海洋科技基础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海洋基础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加强海洋产业技术的引进和国际科技合作、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结论】广西在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太原地区土壤动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原地区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在获得的21类2973只土壤动物中,隶属于3门、7纲.其中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占总捕量的74.10%.并根据经济用途,将它们分为:食用土壤动物、药用土壤动物、饲料用土壤动物、天敌用土壤动物和环境指示土壤动物五大类资源土壤动物。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21日,日本栗岛海洋公园的工作人员接到当地渔民报告,称他们在海洋中发现了一只长相怪异、满嘴长满锋利牙齿、形状与鳗鱼相似的海洋动物。工作人员后来发现,这头长1.6m奇异的海洋动物.被初步确认为是素有“海洋活化石”之称的皱鳃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哈尼族民间药用动物田螺的含肉率及相关药用与营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田螺(鲜样)含肉率59.12%;水分含量64.91%;肌肉粗蛋白含量为(干样)69.56%;水解氨基酸总量56.11%;其中必需氨基酸为20.83%,占氨基酸总量的37.12%;维生素含量普遍较高,无机元素含量种类齐全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药用动物,在《山海经》、《五十二病方》以及《神农本草经》等文献中早已有所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还专门辟有虫、鳞、介、禽、兽等部,并阐述了它们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用动物的研究又逐渐兴起,但大部侧重于各种动物的形态描述、生态资料和医药应用的记载,而在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方面,则很少专门探讨。本文在《中国药用动物志》的基础上,从生态地理学角度,初步阐述中国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基本规律,为搞清动物药的来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侍茂崇  陈波  张继云 《广西科学》2022,29(6):1026-1032
北部湾属于大陆架上的一个浅海湾,入海河流众多。每年夏季汛期,流入北部湾的入海径流形成的冲淡水在湾内构成独特的夏季型水文分布特征,给海湾生态环境和动力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然而,北部湾入海径流对广西海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至今仍未引起关注。2015-2017年,课题组针对风对北部湾入海径流扩散的影响展开研究,揭示了一些现象和特征,但对入海径流复杂影响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且目前的研究也仅限于广西近海,范围十分有限,得出的结论其代表性显然不足。所以,鉴于北部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借助数值模型计算结合具有针对性的观测数据的研究方法,将广西近海与北部湾全海湾联合在一起,深入研究越南红河入海径流与中国广西沿岸入海径流联合作用对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找出影响北部湾北部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高值区形成,以及广西沿海高浓度氮、磷营养水体来源的主要原因,为广西近海良好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这既是今后广西入海径流研究的方向,更是急需开展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我国南方沿海四省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四个省份各个区域进行海域使用的社会需求分析,并通过对比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岸线及海域的开发强度,提出可采用岸线产值的经济指标对区域和各种类型用海规模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物,是一类以大小不一的异地碳酸盐岩碎屑作为物质成分的水下沉积物重力流总称,包括泥石流(也称碎屑流或岩屑流)、颗粒流、浊流等沉积物。以前称这些沉积物为“构造角砾岩”、“倒石堆砾岩”、“生物丘构造”、“冰碛砾岩”、“钙质复理石”等。  相似文献   

14.
论广西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广西山地上壤的垂直分布既有华南山地土壤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又有广西独特的特点.既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变化和相应的垂直地带性变化,也有经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在影响广西山地上壤垂直地带谱变异的纬度、地形和距海远近诸因素中,地形结构为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论广西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对广西山地气候分布的垂直地带谱的形成和特点作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广西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布既有华南山地气候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又有广西独特的特点.既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变化和相应的垂直地带性变化,也有经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强调了影响广西山地气候垂直地带谱变异的纬度,地形和距海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季风活动)等诸因素中,地形结构为最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入海流域径流的演变特征,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流域径流的影响,本文基于气象数据和径流数据,采用彭曼公式、滑动t检验、Hurst指数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径流深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未来趋势,并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径流深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径流深空间分布格局分异较大,北仑河流域和防城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较大,分别为2 115.58 mm和2 105.56 mm;径流深较小的是钦江流域和南流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19.33 mm和744.50 mm。仅钦江流域径流深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其余流域均为下降趋势。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各流域径流深的突变年份呈现一致性,均在1992年和2003年附近。在演变周期上,钦江流域、南流江流域、大风江流域、防城江流域、北仑河流域的历年年均径流深演化过程中存在2-6 a、7-15 a和16-24 a 3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丰、枯交替变化比较明显;茅岭江流域径流深的周期震荡变化稍有不同,存在7-24 a和25 a以上两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T2时期相对于T1时期,降水是广西北部湾入海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次之,蒸散发对径流的影响极小;但随着时间推移,T3时期相对于T2时期,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作用增强,蒸散发对径流的影响也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17.
以无机氮(IN)、无机磷(IP)、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氧(DO)为基本参数,研究了防城港及附近海域水体有机污染和营养化状况.表明:调查海域未出现富营养化状况,但已出现无机氮超过富营养化标准的现象;虽然春季海水已开始受到有机污染,但周年水质状况仍属较好。对该海域无机氮的组成形式分析发现。氨氮为该海域无机氮最丰富的形式,这一点与广西其它港湾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用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的相关可培养细菌。对获得的90株细菌,先用4株海洋污损指示菌进行活性初筛,获得11株具有抑制海洋污损指示菌生长的细菌后,再用2种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进行活性复筛,复筛得到5株对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有抑制活性的细菌。这5株细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sp.)。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早的出海通道在广西。据史书《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两汉开始,今日的广西就是北上中原的通道。这是因为广西当时具有区位、政治和人才三个优势条件。自唐以后,经五代、两宋、元、明、清至民国的1000余年的时间里,由于因素诸多政治、历史、经济原因的变化,广西通道的作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直至变为一个内陆省份。广西现代通道地位的突现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不过那时通道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经济建设,而是巩固边防,是为援越抗美战争服务的。广西通道经济作用真正开始启动并让世人瞩目的时代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运转。这不仅在于其是“西南地区的惟一出海通道”,而且在于其是“沟通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国际通道”之一和“中(国)越(南)两国合作的经济走廊”。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满足于“区位优势”,而应从增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大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态海堤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航清  何斌源  王欣  曾聪  葛文标 《广西科学》2017,24(5):427-434,440
传统海堤建设破坏了海岸原有的动植物群落和自然景观,中断了陆海过渡带的生物廊道和生态缓冲带,导致海堤结构功能单一、景观单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集物理、生态和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海堤概念,并成功指导广西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整治创新示范工程一期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本文总结了生态海堤建设时前期调查的一般步骤、空间规划时应遵循的一些科学原则,评估了生态海堤景观与防护功能的提升效果,分析了生态概念性规划被实际采纳率不高的原因,给出了今后生态海堤建设的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