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铁路是帝国主义各国侵夺中国权益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外国侵略者疯狂掠夺的同时,中国各阶层人民纷纷起来为保卫铁路主权而斗争。在这个斗争中,工农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以商办铁路为中心的收回路权运动,而在这个运动开展以前,工农群众就已经采取直接行动,对外国侵略者进行了猛烈的反击。  相似文献   

2.
原本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买办,不仅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大型新式民用企业,而且实践和推广了资本主义管理模式,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也引发了社会阶层变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中国早期近代化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而铁路建设则是洋务运动的~个主要内容。本文就洋务时期铁路问题的争论作一评述,旨在说明铁路这一新生事物在中国的诞生是何其艰难。19世纪60年代军事工业的创办,对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新式陆海军的编练和海防设施的修建,必须具备新式的交通运输工具,以利于燃料、原料、产品和军队的转运。铁路作为近代的先进交通事业,逐渐为人们所关注.1872年,李鸿章曾提出修筑铁路的主张,目的在于加强边防和海防;1874年,李鸿章又重新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但都未能引起清政府的重视。正式…  相似文献   

4.
天图铁路是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东北而修建的铁路。在修筑过程中中日之间、北京政府与东北奉系之间、吉省人民与日本之间都存在着斗争。日本希望通过修筑此路达到侵略东北的目的,这必然为中国政府所阻;而直奉战争中奉系脱离中央、央地矛盾的加剧最终促成了日本对天图铁路的修筑;吉林人民对于日本借筑路行侵略之实的做法进行了激烈的反对。从1916年天图铁路提案到1924年该路修成,各方在此过程中始终充斥着矛盾。各方围绕天图铁路的提案、修筑所进行的博弈和斗争,反映出近代中国维护铁路权的不易。  相似文献   

5.
铁路在中国兴建之后,作为一种新式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流动。铁路是近代向南北移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因铁路之兴建,大批外国侨民移入中国;在救助灾民、难民方面,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自身修筑也吸纳了大量人口,我们要充分肯定铁路在促进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买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社会群体,对其的评价问题历来国内外学者争论不已,意见不和。美籍华裔学者郝延平所著《十九世纪的买办:东西间桥梁》是一部国外研究买办颇有影响的著作。笔者就针对郝氏著作中关于买办的起因以及关于买办的评价问题提出几点拙见。一,买办之所以在中国产生并发展壮大成一个阶级既有一般原因也有许多中国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二,对买办的评价应客观公正,买办既有反动性,又在客观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1912年至1935年是贵州军阀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帝国主义要掠夺贵州的各种资源,倾销剩余产品。买办商人和沿海沿江的工商业者深入我省,促使贵州地区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广大农村出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西南市场的支配,贵州商业出现了畸形的发展。(一)贵州的军阀、官僚、地主、土司等,他们迫切地需要从国外获得军事和生活的物品。外国倾销贵州的商品主要是洋纱和洋布;1919年,兴义城市场上出卖的布匹几乎90%以上都是洋布。百货市场上常见的靛料有德国的狮子牌,美国的的牛头牌,英国的  相似文献   

8.
刘铭传在近代中国铁路曲折前行的进程中扮演了特殊而又重要的角色。刘铭传是铁路修建的大力呼吁者,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纵论修筑铁路之利,提出南北二路的初步规划,所见独远,引发是否修筑铁路的论争。刘铭传又是铁路修建的亲力践行者,不辞劳怨,毅然独行,筹办台湾铁路,这条铁路既是台湾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也为其后中国大规模修建铁路进行了必要探索,其功至伟。  相似文献   

9.
当1958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世界形势已发生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壮大;由于亚非许多民族主义国家的成长和世界被压迫民族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高涨;由于世界和平运动和中立倾向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阵营的削弱和美国侵略政策的失败,世界形势的发展已越来越不利于帝国主义而有利于和平和社会主义的事业,特别是由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所体现的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团结和苏联两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更明显标志了两大阵营力量对比的新的转折点,这是继十月革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革命胜利之后的又一个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买办曾是西方国家在华进行经济活动的桥梁,同时也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导。在中国早期近代的历史条件下,买办有其得以滋生的土壤。买办的产生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融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后中国惨败,朝野上下忧心忡忡,清廷以亟造铁路为自强要策。此时,朝臣们对于铁路建设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已有认识,但在修筑路段、筹款方式等问题上意见不尽相同。这些意见的背后,乃是臣工不同的筑路理念和各政治派别权势与利益争夺的反映。文章以甲午战后津镇铁路的议筑、罢修为中心,试图勾勒各派政治势力在铁路修筑理念的分歧和对修筑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12.
“洋买办”一词发祥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有部叫《上海滩》的电视剧,讲的是江湖上打打杀杀、快意恩仇、哥们儿意气的事,剧中的“洋买办”们由于要么见利忘义,要么没有民族气节,帮洋人欺诈同胞,所以总是江湖侠客们杀之而后快的人选。老舍《茶馆》里的小刘麻子,茅盾《子夜》中的赵伯韬也都属买办之流。 据博学者们考证:“买办”原本是个中性词,原意是“采购员”,传到中国后突然就变了味。中国“买办”最早出现在东南沿海城市,多是帮助外国商人和清政府进行买卖活动的中国通译和一般仆役。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买办”离开了政府的支配  相似文献   

13.
李大惠 《科技潮》2003,(3):50-51
一里多长的短命小铁路铁路于1825年创行于英国,随后有关铁路、火车的知识开始传入中国。一些外国铁路专家曾来中国考察,建议修筑中国铁路网,当时的直隶总督李洪章也数为执政者上陈铁路之利,但均因朝野上下对铁路知识的无知,一致进行反对而未能实行。  相似文献   

14.
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散去之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接受“师夷制夷”的思想,逐渐形成一股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振兴华夏的思潮。而焚毁圆明园的烈火,使卷入这股思潮的洋务官僚、买办商人和知识分子经受了一场痛苦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正一步步走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各自的机遇与挑战.20世纪的末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业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现在她也仍然面临着自己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其管理队伍在21世纪中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大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地找到解决管理队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官僚制从诞生以来,一直在各国公共管理领域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官僚制由于自身的缺陷不断受到现实的挑战和理论的批判,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着手探索对传统官僚制的革新。本文试图重新审视韦伯倡导的官僚制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对官僚制进行重新地解析,以澄清人们对于官僚制的片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至今仍然是大多数国家在实行的行政体制模式。而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几乎各国都有声音批评官僚制,并开展了"超越官僚制""摈弃官僚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制在世界范围内仍显示出生命力,这源于其内在的理性和法理型统治特征。官僚制在价值上的缺失是可以完善的,所以对待官僚制不应一叶障目,全盘否定,而是要努力根据实际情况为国家的公共行政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官僚制。  相似文献   

18.
正当蒋介石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就乘机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即武装占领了我国东北的全部领土。当时全中国铁路14,400多公里,其中东北地区6,3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44%。随着东北领土的被占,这6,300多公里的铁路中,除早已由日本直接占有的南满铁路和安奉铁路干支线约1,130公里外,其余约5,200多公里的铁路也一并落入日本之手(其中包括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1,700多公里,也在1935年被日本从苏联方面强买过去)。  相似文献   

19.
1842年8月,鸦片战争后,清廷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厦门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鼓浪屿沦为帝国主义的万国租界.1858年后,英美等国资本家,首先在厦门创办一批工厂企业,雇用大批劳工,厦门就成为中国工人阶级最早诞生的地区之一.厦门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陈嘉庚创办新型学校,是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厦门迅速传播,以及我省闽西南地区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女性学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问世以来,学科体系日益细化和深化,并进入了高等教育序列,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从不成熟走向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