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史有为先生的<叠用符刍议>认为中国人使用叠用符始于金文时代,并且考察了西周至汉代的使用情况.其实,叠用符的使用可以上推至商朝的甲骨文时代,汉代以后中国人还一直在使用它,直至现代社会,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使用的实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应该将其收入现有的标点符号系统中来.  相似文献   

2.
邓明 《晋中学院学报》2012,29(5):94-96,121
形旁的功能是指示形声字的意义或意义范畴,而指示意义或意义范畴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是单纯的表形符号(形符),有的形旁是双重的形意符号(形意符),有的形旁是纯粹的表意符号(意符).由于形旁系统内部存在表形符号和表意符号的对立,所以用形旁(形符)或意符来表示“形声字的表意部分”,既不全面,也不准确.引入并明确形符、形意符、意符这些概念,对于认识形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有效地把握和推断所辖形声字的意义范畴,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Grles 1968年提供了一种语法分析方法,语法分析当中,要求句型中某个符号的左界符和右界符。本文给出用关系矩阵的方法求左界符和右界符的算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现有MANETs路由机制的可扩展性问题,提出一种使用树结构定位符的路由模型(TLR),通过DHT方法对节点的标识符和定位符进行分离,并使用基于位置的定位机制来提供一种具有可扩展性的路由服务.定位符描述一个节点在网络拓扑中的相对位置并随着节点的移动发生变化,定位符空间采用树结构进行组织.最后量化分析了该路由模型和...  相似文献   

5.
从来源上看,形声字的形符由纯表意字而来,主要是主观表义;从构字特征上看,形符既有多形、省形,也有形符的代换和变形;从构字功能上看,形符的构字功能不是太强,形声字的发展不以形符构字功能的增强为特征;从表义功能上看,形符表义有具体性也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中国古代调兵符的原理,结合工作实际,设计出通过确认唯一性来防止工作人员误登带电杆塔的命令符,并对命令符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33年8月25日,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生了一次7.5级地震.在叠溪地震引发的较场大滑坡上覆盖有较古老的厚土层,国内学者对其成因有不同解释.作者在开展叠溪地震滑坡调研中,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当时的堰塞坝处在原叠溪古镇至下游马老顶乡一带长达数千米的河段,因此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米,为一套层理清晰的粉土-黏土层.由叠溪向上游约30 km河段,沿江断续可见这套沉积物,且有明显的相变.14C测年,湖相沉积物底部形成时代距今22 ka,顶部距今约10 ka,据此判断叠溪古堰塞湖维持了12 ka.此外作者在较场一带还发现了以湖相沉积物为"基座"的五级"阶地",这些"阶地"上保存完好的二元结构河流相沉积物.该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叠溪古堰塞湖的基本特征,初步论述了其中包含的地质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一种用有限差分法(FD)计算二维(2D)介质大地电磁感应的方法。该方法在计算区域的两侧及上部用了J. T. Weaver等人多次改进后的边条件。为了使用叠代法求解离散化得到的高阶线性方程组以节省消去法所必需的内存和计算时间,提出了地球表面边条件的一种高精度差分格式。本文的方法可以计算信号周期为10~(-1)——10~3秒的电磁感应响应。  相似文献   

9.
回应性语符是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听话人参与谈话的一种重要言语行为。文章就基于MCASE语料库中的英语访谈语料分析发现各类回应性语符出现的频率不同,一些形式出现次数多,为采访人,被采访人所青睐,在不同的语境下,回应性语符的形式和功能也有所区别。对回应性语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在交际中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些不同的手段去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效混叠采集是一种高精度地震勘探新作业模式,可大幅缩短野外地震勘探作业的周期,降低采集成本,而激发源控制是该新作业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控制时间的精度和随机性都将直接影响采集资料的品质。提出一种混叠激发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基于MAX-7Q、STM32L475、SDINBDG4-16G-XI1等器件的低功耗设计技术,结合周期性启动MAX-7Q模块进行时钟同步算法,使用地震检波器拾取的数据作为种子,生成数值大小、偏差程度可控的随机数作为抖动激发时间。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系统的激发控制时间数据的抖动值具有数值大小、范围可控,随机性强的特征,满足混叠激发作业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1.
甲骨金石简帛文献中有大量押韵的诗歌、精美的散文,可以算作上古文学遗珠出世,它不但给人美的享受,还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形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们被长期忽视。要想反映上古文学的真实面貌,文学史就应当重写。  相似文献   

12.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唐代民族关系是中国民族史上荣耀的时期,但相比其他时段,唐代民族文学却并没有一种主体性的地位,相关研究也处于极不相称的状态。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文学观念的僵化和滞后,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文学史料的匮乏。就前者而言,解决的一个途径是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持一种“了解之同情”来对待唐代的民族文学现象,向着内部开掘;就后者而言,充分运用新史料,开拓民族文学的外围空间,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汉字的起源问题.我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先秦诸子文献中亦多有记载或引用.司马迁《史记》据《世本》说仓颉为黄帝史官.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后红山文化时期(新时器时代晚期)石棚山陶文的发现,表明四五千年以前的西辽河流域已露出了文明的曙光.据考证,始创汉字的是陶工,他与传说中的仓颉均为黄帝时人.陶文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唐初、盛、中、晚各个时期都有影响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帝王大臣们关注的,也是文人们所关注和参与的。初唐文人的辅国安邦、盛唐文人的兴业建国、中唐文人的改革弊政、晚唐文人的深刻反思是唐不同时期文人的不同担当精神的体现。唐代文人自觉地将自己与时代联系起来,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出力。唐代文人的担当精神是儒家社会理性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休"是先秦文献和金文中的一个常用词,论文讨论了金文中的"休"的意义系统及其"赐予"义同义词。  相似文献   

16.
随着骈文的加速发展,大约自梁中后期至陈代,基本达到成熟阶段。成熟期骈文的代表作家首推徐陵、庾信,其骈文属对精工,辞采富艳,用典繁密,声律谐美,对四六隔句对的运用也极其娴熟。至此,文人对各种骈体形式技巧的追求可谓无以复加。  相似文献   

17.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决西周王年 ,是采用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方法 ,发挥历史学、考古学、C1 4 测年和天文学各自优势 ,经数十次专家会议协同讨论认可的结果。这个结果今后可能还会改进 ,但它已不是如以往研究西周王年那样是个人行为 ,因此它要周密得多。为了准确地判定灭商之年和晋侯苏墓的时间 ,已作出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和第一次使用系统C1 4 测年 ,大大提高了精度。金文历谱在推算时严格地依据金文学家最新的铜器分期断代表。排定金文历谱和西周王年时 ,利用了新近发现的七个支点 ,具有较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民国年间,在镇江大市口两次出土北宋时期碑刻,其内容主要记述修筑润州大市砖砌街路的事迹,它们提供了我国古代城市铺设砖街的早期实证,并反映古代民间人士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传统特色。而近些年来的城市考古,又揭示了唐宋时期大市周边的繁华面貌。  相似文献   

19.
焦山碑刻研究四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焦山四块刻石的考释,对前人屡误为唐刻的《金刚经》辨正为隋前书,对洪亮吉、张问陶、康有为与镇江文人的交游及其影响,作了考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20.
试论清代中晚期汾河上游人类活动与太原水患加剧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水患频率五年滑动平均数法,分析了清乾隆初年至公元1911年间太原阳曲两县水患频率的增长情况,指出:乾隆初年fd=0.085,fd〈0.2水患较轻,但以后逐步加剧,至清末0-2〈fd〈0.5灾情已相当严重,同频率的特大洪峰增大了一倍以上.分析认为这与汾河上游人口增加、耕地扩张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