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广泛运用舟楫,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桨、萧山跨湖桥遗址相当完整的独木舟……为联系自然河流,为尽量发挥舟楫的作用,我国古代先民们还开凿了运河,但我国最早开凿的运河已无从查考. 人类开凿运河源远流长 《水经·济水注》曰:相传西周穆王时期(约公元前11—前10世纪),受封于淮河流域的徐偃王曾谋求开凿运河,"欲舟行上国,乃沟通陈、蔡之间".后来他是否将设想变为行动则不得而知.根据目前可查到的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运河是约在商朝后期开凿的"太伯渎",太伯渎位于今江苏无锡、苏州两市之间,是吴太伯率领当地百姓开挖的"长八十七里(43500米)、宽十二丈(40米)"的河道,呈东西向穿越当地的梅村镇.这条用以灌溉和行舟的运河,经后世多次补缀、疏浚至今尚存,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宾纳诺小溪     
照片中的宾纳诺小溪是威尔士南部高尔半岛上的一条小河流,最后它将会流入布里斯托尔运河。布里斯托尔运河拥有世界上笫二高潮汐(12米)。小溪从陡峭的山谷流出,不时地,它还会向后退,这是因为它后面的沙滩和巨大的潮汐的原因。一般情  相似文献   

3.
龙门探胜     
凡到昆明旅游,必登西山,到龙门一游。龙门是昆明西山诸胜之冠。从"三清阁"穿过镌着"别有洞天"四字的狭窄石道,拾级而上,至"云海"、"石林"的石室平台。继续南行,危崖壁立,岩间开凿一条傍山开窗隧道通"慈云洞"石室,室内雕观音坐像。其门楹、香炉及各种装饰,都是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室外有方形平台及石栏,此外题咏刻石甚多,最著者为清代彝族诗人那文凤在石香炉上书刻的《赠吴道人诗》,吴道人即吴来清,是"别有洞天"至"慈云洞"这一段艰险工程的首倡者和开凿者。  相似文献   

4.
女孩是水     
我正痴迷摄影的一段日子里,有朋友问,为女孩子拍照以什么为背景最好,我说,花和水都不错,但最佳最妙的还是水,无论是一片海,一条河,一条江,还是一泓湖水,或者是一条溪水,一湾池水,让女孩与水尽可能地接近,又有朋友问,女孩姣好的形体以什么姿态最为迷人?我答说,女孩在水边浣洗秀发的姿态最为迷人,当然这一片水最好是野外的水域,最好是在树林的边缘或者长草的河岸。再则,她浣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但是很可能没有听说过现代世界七大奇观的事。最近,在美国土木工程协会的主持下,经过全世界各国工程协会的详细调查,评出了下述伟大工程为当代世界七大奇观。 一、伊泰普大坝 (Itaipu Dam) 足有8公里宽的伊泰普大坝耸立在巴西和巴拉圭的边界上,横跨巴拉那河。为修筑此坝,工人们将世界上最大的七条河流改道,搬运走5000万吨土石,以开凿一条2.1公  相似文献   

6.
清明桥街区 说起运河游览,很多人也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苏州或杭州.尤其是苏州,几乎成了江南运河游览的代名词,平江路、山塘街,一直被视为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杭州也不甘示弱,从最初的运河夜游到明确提出"运河"这个玩法,再到2011年成功推出大兜路美食区、小河直街,立刻将"运河"的元素玩得大气、新鲜.相比之下,无锡的运河就显得少人问津了,很多人也许压根就不知道,原来无锡还有运河.但实际上,无锡早在几年前就在城区推广运河游,只可惜,苏州与杭州本身的旅游资源就比无锡丰富得多,盛名之下,倒让人发出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相似文献   

7.
在1822年之前,人们根本不知道恐龙为何物。这一年的3月,一位名叫曼特尔的医生驾着马车到郊外去探视一个病人,他的妻子陪同前往。曼特尔在替病人诊治时,他的妻子便独自来到一条正在修建的公路上遛达,公路两旁新开凿的陡壁露出了一层层的岩石。  相似文献   

8.
巴拿马运河 图中前面是巴拿马湾,远处是加勒比海。1914年建成通航的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被称为“世界水桥”。运河的水位由三个水库来控制,其中最大的是加顿湖(在图的中心偏右方)。运河总长约80公里,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9.
传说中的"地下王国"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对脚下的未知世界迷惑不已,相关传说也层出不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专著<对话录>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居住在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人预感到一场灾难将彻底毁灭他们的文明,于是事先开凿了两条通往非洲和美洲的地下长廊.当大西洲沉入海底时,他们通过这两条通道进行疏散,而其中一些人就一直生活在了地心之中.  相似文献   

10.
1834年初秋的一天,在苏格兰爱丁堡市的运河岸边,约翰·拉塞尔正骑着马观察一条马拉帆船的运动.这时,他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船头的水被挤出了一个高约半米、长约10米的大水包,这水包滚圆、光滑,沿水面迅速向前滚动.船停了下来,但水包却并未停止前进,仍保持原来的形状滚滚向前.拉塞尔骑马沿运河跟踪这个水包时发现,它的大小、形状和速度变化很慢,直到他追出两三公里之后,水包的高度才渐渐下降,消失.  相似文献   

11.
关于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戴汝为 《科学通报》1993,38(14):1249-1249
1 引言人工智能(AI)三十余年的历史,从研制自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到对人类思维的探索,均是以“还原论”作为其研究方法论的。近几年,AI研究者,特别是一些在AI界令人尊敬的著名学者已离开或准备离开传统AI研究的方法论——“还原论”之路,他们已经在考虑为AI开凿一条基于“进化论”的新路,我们强烈地感到变革前夜的气氛。Minsky认为,“我们应该从生物学而不是物理学受到启示,……”。进而他提出了“从上到下”与“自下而  相似文献   

12.
<正>“嗒嗒嗒……”“嘟嘟……”清晨,各色船只穿梭于运河之上,马达声与汽笛声唤起两岸生气勃勃的一天。杭州拱宸桥畔咖啡厅外的廊棚下,坐满了“飞象走马”的老棋友;三孔驼峰式的石拱桥上,老街坊微笑着互道早安;一长串满载着煤、沙的货船,沿着蜿蜒的河道驶向远方……这就是历史悠久又始终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大运河。有人说:“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它们在中华大地上组成一个巨大的“人”字,并称为古代中国两大工程奇迹。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中国人对三峡、桂林、浙东这三个地方最为痴迷。为什么这样说?有诗为证,这三个地方被古诗吟咏得最多——据统计,描写桂林的诗有10 000多首;《唐诗三百首》中写三峡的诗就有12首之多;而浙东,仅是写于唐代的诗就有1 000多首。三峡和桂林受到推崇,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们至今还受人青睐,这里着重要说的是浙东。今人可能不解古人为何喜爱浙东,这里虽然风景依旧,但人们已经不像往日那样痴迷。这里说的"浙东",是指今绍兴、宁波、台州所在的区域。这个区域里有三条主要山脉: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一条名为"剡溪"(今"新昌江",下游称"曹娥江")的河流及其一条条支流,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与海运,在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是矛盾着的两方面:运河通畅,海运便萧条,被罢除;海运发达,运河便被冷落,被遗弃。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河、海运输不能同时发展,因为是出于国家漕运的狭小目的,而不是为着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代罢除海运,使我国的海上事业落后,政治、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今天,海运发达了,可是古老的运河却成为了历史的美谈,能否对它作一些新的探索,以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5.
北京保存至今的皇家园林之盛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尤以西北郊的三山五园最为引人注目,自圆明园迤西至香山,绵延十数里,形成一条皇家园林之路,其规模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如此众多的皇家园林,其形成也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包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次大战以后,整整一代杂志读者都被鲍里斯·阿茨巴舍夫所创造的拟人化机器所迷。阿茨巴舍夫喜爱机器,他钦佩机器具有那种可以承担人们千百年来所从事的繁重体力劳动的力量。“我宁愿看着一艘1000吨的挖掘泥船挖掘一条运河,”他解释说,“也不愿意看到1000个筋疲力竭的奴隶在皮鞭下从事这项工作。”但是他也对人类创造机器的另一方面——发明所带来的破坏——而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7.
兹春华 《科学之友》2010,(8):148-149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但就目前来说,"因材施教"只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只有依性而教、依龄而教、依能而教才是最为适合中国人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一直以来,火星都在人类的想象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古人讶异于它的红色,以及年复一年循着周期跌宕起伏的亮度。早期的望远镜观测让一些人猜想这颗星球被运河所覆盖,而这些运河则是火星居民用于交通和贸易的通道。在《世界大战》一书中,作者H.G.威尔斯设定了一个企图征服地球的火星文明。在1938年,奥森·威尔士将威尔斯的小说改编为广播剧,并惊吓到了一群以为自己正在听真  相似文献   

19.
黄鳝味美,人人爱吃。特别是到“立秋”后,鳝鱼身肥肉厚,最为养人。因其含有高蛋白、核黄素、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医家认为它性味甘温,具有补气养血、温阳益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作用,故民间有“秋后黄鳝抵人参”之说。用黄鳝可做多种多样好菜,一般以生爆鳝片与红烧鳝段最为常见。但家庭制作,要烧出新的口味来,实为不易,不是受条件限制,就是受技术障碍,好得天无绝人之路,有两只美味的黄鳝菜,“三脚猫”也能烧出叫人口水直淌的鲜味来:一只叫“贾宝玉(肉)游善(鳝)卷洞”,是苏州风味。做法是:取大黄鳝两条,去头尾抽掉肠腑,洗净,切成两厘米…  相似文献   

20.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但就目前来说,"因材施教"只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只有依性而教、依龄而教、依能而教才是最为适合中国人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