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隐伏导水陷落柱的辨识一直是梧桐庄煤矿,乃至华北型煤矿水害防治的难题,因此寻求导水陷落柱的辨识方法,防止恶性突水事故的发生,便成为该矿安全开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温度场、应力场的详细分析,建立了水源判别模型,探索了一条水文地质复杂型矿山导水陷落柱辨识的途径,并成功地识别了1号和3号强导水陷落柱,避免了两次突水淹井灾害.  相似文献   

2.
元军平 《科技信息》2008,(4):306-307
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梧桐庄煤矿182106工作面回采受陷落柱、底板承压含水层及断层出水威胁,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为防止工作面回采期间底板突水,梧桐庄矿实施了地面注浆封堵陷落柱,工作面底板注浆改造,断层导含水性探查并注浆加固等防治水工程,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3.
快速有效地判别突水水源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文章以邢台煤矿为研究对象,选取各含水层多项水质指标,应用Bayes逐步判别法建立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模型。结果表明:Bayes逐步判别模型以其计算过程简单、模型结构稳定而优于其它模型,既提高判别准确率又提高判别速度,实现对突水水源快速有效判别,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快速且准确地判定突水水源是有效预防矿井突水事故的关键工作之一。本文以淮北矿区海孜煤矿为例,选取6大常规离子作为突水水源识别的样本变量,运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突水水源判别模型。并与Q型聚类分析法判别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isher判别模型能够有效地判别突水水源,比Q型聚类分析有更高的准确性,实现对突水水源快速有效的判别。  相似文献   

5.
张国强 《科技信息》2009,(22):I0282-I0282
煤矿井下开采常发生突水事故,由于矿井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发生突水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文章通过实例,在查清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塔里木乡煤矿突水因素、突水水源及突水通道,对烧变岩中的积水提出治理措施和预防突水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研究陷落柱突水过程,确定具体的突水通道和临界突水水压,针对骆驼山煤矿16号煤回风大巷掘进导致陷落柱突水,设计了三维大型模拟实验模型,再现了骆驼山煤矿陷落柱突水的过程。研究得出,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临界突水水压为0.6MPa,突水通道位于陷落柱和巷道迎头处之间,推翻了原来技术人员推测的16煤回风大巷底鼓处的结论。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开展陷落柱突水机理实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矿井特大突水巷道截流封堵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煤矿发生陷落柱突水灾害后,利用独头过水巷道的有利条件,在高水压动水条件下,通过灌注骨料和综合注浆施工建造阻水墙实现巷道截流,堵水率100%,成功封堵了特大突水。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突水事故频发,如何利用水化学分析资料尽快地判别突水水源,对水害事故及时有效的处置和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尤为重要。对煤矿地下水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有关矿区普遍性的一些问题,对煤矿地下水中的一些主要成分和形成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煤矿水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快速准确的判别矿井突水水源对煤矿安全开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张集矿水文地质资料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含水层中水化学离子成分不同的特性,选用Ca~(2+)、Mg~(2+)、K~++Na~+、HCO~-_3、SO_4~(2-)、Cl~-六大常规离子,且增加pH和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共8个因素作为判别因子,基于Fisher判别法和质心距分析理论,利用SPSS软件,建立对张集矿突水水源判别的函数模型,并对随机抽取的8个水样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对模型训练样本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增加判别因子后,样本误判率降低,准确率从90.625%提高到96.875%;由于构造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待判水样存在一定的误差。因建立函数模型方法简单,且准确率较高,对突水水源类型的判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任楼煤矿首采面曾因隐伏导水陷落柱突水,引发淹井灾害,造成3.5亿元的重大经济损失。治水复矿后,1999年又在7218工作面机巷迎头出现淋水,初始水量不大,但依据水温、水质快速判识突水通道是隐伏导水陷落柱,运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探查方法确定了陷落柱位置,为地面布孔注浆彻底封堵陷落柱提供了保证,避免了一次重大突水淹井事故。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煤八矿孤岛工作面的实际开采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规律,得到了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合理的巷道位置应布置在靠近采空区的应力降低区内,煤柱宽度取5~6m为宜,不宜大于10m。  相似文献   

12.
 将Fisher判别分析法应用于综放回采巷道支护形式选择中,建立了综放回采巷道支护形式选择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选取围岩强度、煤层强度、巷道埋深、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采动影响系数、顶煤厚度、护巷煤柱宽度和断面面积8项指标作为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因子,以15组综采巷道围岩及支护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的判别函数对待判样本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分类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回判估计的误判率很低,是一种综放回采巷道支护形式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赵庄二号井岩溶陷落柱的特性及赋存条件,通过基础地质研究,结合三维地震勘探结果,从岩溶形成的三要素可溶岩、构造和地下水活动三方面对赵庄二号井岩溶陷落柱进行分析,总结出岩溶陷落柱的形成与它们的关系,揭示了岩溶陷落柱的充填、分布及发展演化过程等信息,为高产高效的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提供依据,为晋城矿区深部开采时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漳村煤矿2502工作面X12陷落柱情况,本文运用FLAC3D数值软件模拟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陷落柱变形及煤层中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采的进行,逐渐出现了较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在过陷落柱期间,工作面顶板的破坏范围大约在54m,而底板的的破坏范围大约在22m。开采到距陷落柱35m时,采动作用对陷落柱开始作用。对过X12陷落柱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采用采煤机截割与放炮破碎相结合的方式强行通过。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保证了工作面的连续推进,不仅有效的控制了陷落柱对生产的影响,提高的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而且能为以后的工作面过陷落柱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梧桐庄矿密集村庄下采煤全局性的技术思路和协调式跳采技术思想。根据南神岗村煤柱的开采设计分析了协调式跳采对村庄房屋的影响,通过村庄下开采试验和地表移动观测结果分析,得出这种开采技术对于村庄下煤炭的高效开采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其他类似条件下的"三下"采煤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漳村煤矿2502工作面X_(12)陷落柱情况,本文运用FLAC~(3D)数值软件模拟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陷落柱变形及煤层中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采的进行,逐渐出现了较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在过陷落柱期间,工作面顶板的破坏范围大约在54 m,而底板的破坏范围大约在22 m.开采到距陷落柱35 m时,采动作用对陷落柱开始作用.对过X_(12)陷落柱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采用采煤机截割与放炮破碎相结合的方式强行通过.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保证了工作面的连续推进,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陷落柱对生产的影响,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而且能为以后的工作面过陷落柱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煤矿采空区积水及其危害性,分析了煤矿采空区积水的形成及贮存特征,介绍了采空区积水的主要预测方法,指出合理选择充水系数的方法,即根据采煤方法和地表沉降量确定。  相似文献   

18.
马瑞花 《科技信息》2012,(31):91-93
长期以来,煤矿水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极为惨重,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许多矿井在实际建井生产中发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井下发生多次在巷道掘进中冒顶突水事故,给井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煤矿开采前需探明煤层顶底板砂岩的富含水性。本文以潞安常村煤矿电法勘探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煤层顶底板砂岩水,并且在资料解释处理过程中采用了特殊处理方法,该方法已在晋城、朔州、潞安各矿等多个矿区进行了运用,部分资料成果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已得到验证,准确率相对较高,充分说明了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层顶底板水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