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数字政府的兴起为政府创新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更有利于公民参与的发展。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具有双向性、互动性、便捷性等优势。但分析网络公民参与现状,可以发现数字化政府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工具理性思维严重,数字鸿沟制约发展,参与的无序性等问题。要促进网络公民参与的有序发展需要从培育公共精神,加强基础信息建设,推动公民参与制度化建设和网络伦理建设的角度出发,全面优化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环境,完善公民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是公共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实践中影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因素,指出扩大公民参与决策的基本路径是:加强公民参与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公民参与水平;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公民参与奠定物质基础;加快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法律化、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务提供部门的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合理利用公共文化资金。公民参与评估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公民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项目上具有发言权;公民参与制定公共文化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公民参与设计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结果向公民公布;公民参与改进公共文化评估。必须要配合常态化的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中公民参与的可持续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发挥功效的基石,公民参与能够保证绩效评估方向的正确性和考核指标的合理性.能避免绩效评估实施过程的形式化,能确保绩效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效不高的关键在于公民参与程度不高,公民参与程度不高的主要症结是政府部门相关功能的缺住;改善公民参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模型是以政府立法保障公民参与为核心、以专家学者团队和公民建立伙伴关系为辅助、以公民社团组建为补充三点支撑起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政府与公民行政参与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信息化时代,公民行政参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政府建设:参与形式化、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成本高和网络参与的不真实等。基于这些障碍,应通过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完善为公民行政参与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6.
民主立法是现代法治的必然选择,公民的立法参与是民主立法的根本要求。而公民的德性是公民参与立法的道德保障,参与立法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德性主要有参与、自主、宽容、质疑。加强公民的德性培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民主立法的重要保障。这需要学校、家庭、公民社团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公民在法治生活中的实际参与。  相似文献   

7.
电子参与是电子治理的核心运行机制,是实现从电子政务到电子治理转变的关键因素,而公民信任是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包括隐私、安全性、政治效能感、互动性、信息透明化和数字鸿沟六个方面,我国的电子参与明显不足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增强公民信任感,增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中的公民参与对于顺利实施城市规划项目越来越重要。分别从公民和政府的视角阐述了公民选择参与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现阶段几种常用的公民参与方式的适用性,并从公民参与的必要性、投入—产出比、深入广泛性、公平性、时效性、实际影响力等方面探讨了公民正确选择参与方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王敬颖 《科技信息》2006,(11):258-259
随着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公民参与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是民主的应有之意,是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公民参与的现状分析,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是不充分的,这由政治文化、合法性诉求、参与渠道等方面的原因所致,我们可从立法、善治和参与的组织化等方面加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0.
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制度建设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公民意识的提高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公民社会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载体和舞台。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的阶梯有八个阶度。目前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处于参与阶梯中的高层次表面参与,徘徊于合作性参与之外。不少学者从信息公开、利益组织化、制度环境等外在的因素进行研究,而就参与的内在因素则研究不够。内因对事物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行政参与的内因进行分析,能促使行政参与从表面性参与上升为合作性参与,真正地起到参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中的公民参与对于顺利实施城市规划项目越来越重要.分别从公民和政府的视角阐述了公民选择参与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现阶段几种常用的公民参与方式的适用性,并从公民参与的必要性、投入一产出比、深入广泛性、公平性、时效性、实际影响力等方面探讨了公民正确选择参与方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行政过程是现代民主行政学公正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我国行政执法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摒弃特权思想,公民提高参与意识,加强相关立法,健全参与机制,完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是推动行政参与制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民精神是指公民具备良好的公民常识,且具有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能力表现,主要包括积极维权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意识、严格遵守规则意识、主动的公民自治意识四大方面。培育中国公民精神,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如理性选择制度的"行动者与制度互动"的思想。一方面,公民要养成自主批判和积极行动的公民精神,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另一方面,国家要改革完善宪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公民精神提供健康的成长土壤。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公民评估政府绩效的模式,不仅是促进民主行政发展的或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府绩效评估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公民参与这一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在分析公民参与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制约因素,从政府、公民、民间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促进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途径,以启发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公民参与遭遇政治体制困境;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协调专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化等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不仅需要公民的有序参与,而且需要社会管理及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评述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外在动力机制和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从政府如何加强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构建公民有序参与的文化和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社会管理等层面,探讨了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及参与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其中选举式参与、代表式参与、协商式参与在政权层面和基层群众自治层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意识,政府在公民参与中掌握了民情,了解了民意,从而形成了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应尊重和鼓励基层的创新实践,不断完善实体民主与网络民主的参与形式。  相似文献   

19.
岳静 《科技信息》2009,(32):I0046-I004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民参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现行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决策过程尚存在如经济与文化落后的客观限制、传统政治思想与文化的影响、公民参与的组织机构和渠道单一、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不健全等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所以现阶段要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摒弃附庸意识,增强主体意识;拓宽参与渠道,增加参与形式;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阿尔蒙德所谓的公民文化是指一种具有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之融合特征的政治文化,它也是一种公民、臣民和村民的混合体。西方公民文化传统中,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基于不同的自由概念而呈现出抽象的二元对峙,并且各自处于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社群主义和公民资格理论的崛起正是对自由主义公民观的现代性危机以及上述抽象对峙的两种尝试性解困。现代中国正逢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协调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因此,在西方公民文化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构建中国公民文化不仅对公民参与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社会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