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票决民主制度往往陷入简单量化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协商民主理论被西方学者重新梳理和完善,焕发出勃勃生机。协商民主认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往往有相互转化的可能,在对社会负有共同责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平等自由的协商,可以相互理解、形成共识,从而赋予协商制度最大的合法性。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等特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协商民主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也获得了相当的合法性,并在实践中体现着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乡村群众自治制度。它用于乡村治理中的动力来自于村民的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乡村治理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民主困境。近年来,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乡村社会的经济压力导致对协商式治理方式的冷漠,相关制度的缺失,协商主体参与能力的差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首先应该健全相关制度,其次要规范协商程序,最后需要培育村民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党的十八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任务和时代要求。云南省曲靖市以地方党委的形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见》,这一实践探索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协商形式、协商渠道、方式内容、基本流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并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试点单位的阶段性工作经验和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执政党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路径。其原因在于,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具有多维度内在契性。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是西方学者对选举民主和代议制民主进行反思,进而关注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和政治实践。在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协商民主对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从法制建设、教育投入、科技手段以及挖掘公民社会潜力等方面完善协商民主,以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杨竹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84-1586,1591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愈加凸显了协商民主的重要性。但协商民主理论还不完善,需要用制度化来规范和保证,作为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人民政协发展与协商民主的步调还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求制度化,在协商民主实践中找准角色定位,避免形式主义,积极发挥人民政协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愈加凸显了协商民主的重要性.但协商民主理论还不完善,需要用制度化来规范和保证,作为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人民政协发展与协商民主的步调还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求制度化,在协商民主实践中找准角色定位,避免形式主义,积极发挥人民政协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其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于此,应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治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主体权责不清晰、治理体系法制不健全、治理手段落后等现实困境。提出健全社区体育治理制度、激发治理内在驱动力、优化治理能力架构、采取多元共治、健全法制体系、引入信息智能技术,提升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社区协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制度性革新,对于推动社区管理一元化、集中式单线条向多元化、分散式、网状化社区治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协调各方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拓宽居民社区参与渠道、提升居民满意度以及获得感。该文基于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街道"三级六步"工作法的实践,分析了社区协商的意义、内涵以及制约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路径,以期优化后期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