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面对外界各种歧义物理刺激时,大脑会在相互排斥的主观知觉间交替切换,做出有意义的认知解释.双稳态知觉是研究人类意识转换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视觉双稳态知觉的现象及相关研究,包括运动产生的结构、两可图形、四方点运动、双眼竞争等,接着讨论了间断模式下的知觉稳定性,然后综合讨论了视觉双稳态知觉的理论模型,强调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自上而下加工模型,最后指出视觉双稳态知觉的研究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跻身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前沿──访计算机视觉专家马颂德研究员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是当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竞相开发的新领域,对智能本质的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也是21世纪高技术开发最关键...  相似文献   

3.
知觉组织在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知觉组织在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基础. 使用的刺激图形是由局部元素均匀分布组成的正方形阵列(一致性刺激)和局部元素依据空间相邻性或颜色相似性形成行或列组织的正方形阵列(知觉组织刺激). 刺激图形随机呈现在视野中的一个象限, 被试做行或列组织的判断, 同时记录其ERPs. 实验发现, 一致性刺激与知觉组织刺激都能够诱发1个ERP早成分C1, 其幅度在刺激呈现后70 ms左右达到峰值, 并且其极性随刺激所处的上下视野变化. 基于真实脑边界元模型的偶极子分析结果表明, C1的源可定位于距状裂皮层, 其幅度受到相邻性知觉组织的调制. 这种知觉组织效应对于上视野刺激较强, 下视野刺激较弱. 这些结果为人类初级视皮层参与知觉组织的早期过程提供了ERP证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功能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采用情绪知觉的判断任务,探究了视觉与听觉情绪知觉加工的神经机制及其异同,进一步揭示跨通道情绪知觉加工的多重感觉皮层的脑区定位.我们选用含有恐惧、高兴或悲伤情绪的面孔和声音刺激作为实验材料,使用事件相关设计考察每种刺激诱发的激活.激活强度分析的结果显示:情绪类型主效应显著的区域主要体现在左侧额下回岛盖部,表明其作为视-听跨通道情绪知觉的皮层,是视觉和听觉情绪知觉的共同通路,且对于负性情绪,尤其是恐惧情绪刺激最为敏感.基于多体素模式分析(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 MVPA)的结果发现:右侧颞上沟的激活模式能区分高兴、悲伤、恐惧的面孔,表明其对不同情绪效价的面孔知觉有重要作用;右侧梭状回面孔区的激活模式能够区分高兴和悲伤的面孔,表明其对于积极-消极情绪面孔知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深入理解人类不同通道情绪知觉的加工过程及跨通道情绪知觉的多感觉皮层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视觉工作记忆指短暂维持不在视域内信息并进行活跃认知加工的过程,在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人类大脑在视觉工作记忆维持阶段对多特征复杂客体(例如,面孔信息和房子信息)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另外,对不同的客体信息进行维持是否对应不同的认知加工模式,以及视觉工作记忆维持阶段负荷效应的神经基础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从面孔信息和房子信息的视觉工作记忆任务出发,采用行为实验和功能核磁共振技术探究视觉工作记忆维持阶段中对不同记忆内容的行为表现、大脑激活强度、视觉皮层解码机制及其负荷效应,为大脑功能方面对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的表征提供具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对复杂客体的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表现出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和负荷效应,可以通过双侧海马旁、双侧顶内沟的激活强度和V4、双侧梭状回、双侧颞上沟的信息解码正确率区分视觉工作记忆维持内容.另外,双侧壳核的激活强度则体现了视觉工作记忆负荷效应.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视觉系统可以同时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多种视觉信息,并以记忆表征的形式暂时存储于工作记忆之中,以便指导后续的认知活动.但大脑只能维持有限数量的记忆表征,表现出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性.同时,我们对视觉刺激的内部表征是充满噪音的,即对记忆表征的维持存在精确度的变化.本文从大脑神经活动的神经振荡特性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人类视觉工作记忆的表征维持阶段、记忆容量和记忆精确度的神经振荡特征,以及相关的理论建模,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眼科学这门不太引人注目的学科的认识如今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眼病,无论是简单的近视还是完全失明,都跟视觉障碍有关。在今天,激光与电子新技术不仅能够用以治好视觉系统的外貌缺陷,还能够治愈眼球深处细胞畸形。鉴于目前人们经常使用这些治疗方法,我们可以预言:以后人类将不再使用眼镜。 该告别眼镜时代了 眼科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实质性的变革。今天人类视觉器官的所有疾病,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治愈率接近90%;人们还希望延长那些潜在盲人的视觉寿命。触及眼睛中最敏感、发病最多的区域──视网…  相似文献   

8.
视觉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寿天德 《自然杂志》2015,37(1):17-25
视觉系统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感觉通道。从单个神经细胞到系统水平简要地介绍了迄今为止数十年来神经科学家对视觉神经机制研究的重要成果,让读者对视觉的神经基础有一个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视觉信息的传递与处理是通过生物电活动而实现的。当光或图像刺激通过眼内屈光间质投射到机网膜上,光感受器吸收光量子,经过从光能到化学能,再到电能的光电转换过程,神经冲动经过视网膜神经网络与视神经视路,最终将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枕叶皮层,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图像。临床视觉电生理作为眼科领域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通过应用无损伤与客观的技术方法来检测人类的视觉功能状态,目前已能确切定位记录从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视路到中枢视皮质各级神经元的生物电表现,在眼底病变的诊断等方面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一、记录技术与生…  相似文献   

10.
许传祥 《科学通报》1995,40(17):1544-1544
精确地获取景物的三维信息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任务之一.双目立体视觉(以下简称立体视觉)是从两个视点得到的图象来恢复出景物三维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以下3个步骤来刻划立体视觉方法:(1)确定匹配特征,并从图象中抽取这些特征;(2)特征匹配,即寻找左、右两幅图象中由景物表面上同一特征投影形成的特征对;(3)利用对应的特征和成像几何参数重建三维景物.  相似文献   

11.
冯日成 《科学之友》2009,(12):165-166
笔者以曾获得2008年度山西新闻一等奖的系列报道《12万人就业是如何实现的——在逆境中前进》为例,试图从前期的策划、采访和后期的构思、写作中,找到这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曾获得2008年度山西新闻一等奖的系列报道<12万人就业是如何实现的--在逆境中前进>为例,试图从前期的策划、采访和后期的构思、写作中,找到这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和谐文化指导下的自身文化的构建.文章通过对龙胜县平安寨的文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来探求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