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傲慢与偏见》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极力描写了希刺克利夫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和无情的报复,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作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希刺克利夫的叛逆精神,希刺克利夫的形象也成为这部作品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
李莎 《科技信息》2010,(18):I0138-I0138
在《呼啸山庄》里,爱米丽·布朗特描写了凯瑟琳和希刺克利夫的爱情。男女主人公狂野,粗暴,缺少教养和文明开化,心属荒野与自然。他们的爱是心灵的结合,人与自然的结合,是永恒的。这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爱情、生命和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狂热的爱和猛烈的复仇在各个人物之间展开,爱和复仇是《呼啸山庄》中的一对冲突。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 ,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分析作品女主人公凯瑟琳人格的三个层面 ,揭示凯瑟琳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分析凯瑟琳与希思克厉夫超人间的爱情和凯瑟琳与林顿的人间的爱情的两种模式 ,指出不论是理性的世俗的人间爱 ,还是非理性的脱俗的超人间的爱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从而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显示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徐圣稚 《科技信息》2008,(35):141-142
一个半世纪来,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本文通过对作品文本的仔细研究,从当时社会道德观念下的爱恨以及希斯克利夫对爱情及自我归属的追寻等角度进行分析,阐明希斯克利夫是个具有两面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呼啸山庄》希克厉的复仇形象及复仇心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一直是文学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不少评论家在评价他时,不是"恶魔"就是"暴君",忽略了希刺克厉夫所处的现实身份。本文从分析希刺克厉夫的身份演变入手,进一步找出他成为恶魔或暴君的原因,指出希刺克厉夫由一个被压迫者而上升成为一名压迫者是他所处的不幸的社会生存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朱虹 《科技信息》2008,(12):234-234
本文尝试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复仇、自由与爱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博朗特创作的《呼啸山庄》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关于爱情与复仇的故事,讲述了英国大工业动荡时代人性的冻结与复苏。文章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性格特征,进而归纳出小说的主线——复仇的根源,从而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这部杰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美狄亚》的复仇形态类型属于爱情遇挫式复仇.社会环境的影响及美狄亚作为个体的特殊性是美狄亚复仇心理形成的基本要素.美狄亚复仇阐释了人的复仇攻击本性,其独具特色的残酷型复仇将人类超常态特性推向极致,开辟了新的悲剧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李静 《科技资讯》2006,(28):155-156
以《呼啸山庄》的整体象征意义为探讨对象,旨在阐述作品中极其复杂深刻的整体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在文学史上,人类的复仇意识与复仇文化相互影响并且催生了一大批复仇文学作品.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复仇主题在伦理和社会价值尺度下,彰显的是复仇双方生命的对抗和力的冲突.而当代一批优秀的复仇主题文学纷纷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作者不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的复仇主题,而是借其躯壳,从更深的层面揭露传统伦理对人性的压抑,并同时给予人道主义的同情.作品写的是复仇,却否定了复仇,消解了复仇,同时又蕴含了复仇之外更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探索了"谁之罪"这样一个主题.罗格·齐林渥斯是<红字>中的反面人物,是小说所要追究的真正的罪人,小说的许多情节都是围绕他的复仇的细节而写的,霍桑以多种文学技巧给读者展现了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是霍桑笔下塑造得很成功的反面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爱情:《简爱》与《呼啸山庄》的不同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强调爱情的心灵契合、妇女精神的独立,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呼》侧重爱情双方对暴虐的反抗、思想的演变、四分五裂的爱情悲剧和社会的丑恶本质,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克厉复仇动机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和探讨:希克厉与生俱有的超人世间的爱恨;资本主义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的间接产物;人体的潜意识;并且指出希克厉复仇动机是这三个方面的完整体现。正确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这部富有争议的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凯瑟琳对埃德加.林顿和希斯克利夫的感情,其实是一种对文明和野蛮的取舍。她那在野蛮与文明之间游走的爱情初衷是为了拯救希斯克利夫,却变成了毁灭;而希斯克利夫近乎畸形的报复却在卡西和哈利顿酷似凯瑟琳的眼神中灰飞烟灭。文章分析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感情是两个人天性的契合、人性的自由驰骋和周围环境纷扰下的爱情的游走和坚守。  相似文献   

18.
19.
从“两性爱情道德观的尖锐冲突”和“在爱情的困境中探求人性的复杂与深邃”两个方面来分析盛可以的情爱力作《道德颂》,尤其注重对作品中两性爱情道德的冲突、爱情与自由的矛盾、嫉妒心理的刻画、两性的相处方式等问题的分析,认为《道德颂》中爱情与道德的冲突由外在的显露转向内在的思考,以此展示两性爱情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在婚外情的题材中作品显示出向新的领域与更深的精神向度挖掘和探索的努力以及盛可以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对爱情与人性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边城>中,沈从文通过叙述至纯至真的爱情悲剧,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通过描述至诚至信的取舍,呼唤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通过刻画"至淳至朴的民风",展示边城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小说寄托了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