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以价廉无毒的仲辛醇作载体的乳状液膜萃铬(Ⅵ)过程,考察了影响萃取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了合理的膜配方以及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价廉无毒的仲辛醇作载体的乳状液膜萃铬(Ⅵ)过程,考察了影响萃取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了合理的膜配方以及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个考虑毛细压力对液膜在垂直平板上蒸发影响的模型.导出了此过程的控制方程组并用可变步长的Runge-Kutta方法进行数值积分.数值结果与Nusselt膜冷凝理论的分析解进行比较,当液膜变得足够薄时,结果与Nusselt膜理论产生显著偏差.这可能是由于Nusselt膜理论没有考虑毛细压力对液膜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研究了铸膜液的界面稳定性状况,得到铸膜液稳定性判据,并由此计算出过量分子作用势梯度的临界值,判据表明,铸膜液表面受到扰动而发生位移时,如果在单位时间内在表面法线方向相反的过量分子作用势梯度作的功大于重力,粘滞力及表面张力所作功这和,那么不稳定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竖直螺旋槽管壁面液膜形成及流动特性,建立了单组分流体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得出解析解,并分析了壁面几何形状对液膜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的形状主要受表面张力影响,在表面内弯处液膜较厚,而在槽道起始部液膜较薄,相对于光滑直管、竖直螺旋槽管壁面液膜具有均匀的厚度分布和更好的传热传质性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水泥处理固体有机物时,有机物对水泥水化的影响。以膜流模式说明水份在水泥浆体内传输的现象。水膜存在半干之水泥浆体,其厚度小于100nm,膜流由离分压所驱动,而离分压来自分子间作用力。膜拟结果发现,水泥浆体内局部位置可用以进行水化之水量为Q=-Aslv/6vπ。当有机物添加在水泥浆体内时,会影响Hamaker常数,Aslv因此可能使膜流不稳定或完全抑制膜流,因而使水泥浆体内局部缺水,影响水化进行,造成成品强度降低,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导出了无再分散、无内循环、乳液滴直径均匀的液膜系统中的扩散控制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非稳态下膜相扩散阻力,而且还考虑了外相边界层的扩散阻力及膜破裂.采用扰动法求得了非线性方程组的近似解,并用间歇式液膜法提取钼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只有全面考虑这三方面影响因素,才能使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取得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乳状液膜法提取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煤油和兰113B形成膜体,Na2CO3作内相液构成乳状液膜体系,用0.005%甲基橙酸性溶液对用乳状液膜提取后的溴进行测定,并对液膜法提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平壁上等温层流液膜的破裂特性师晋生施明恒(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18)流动液膜传热传质具有流量小、温差小、强度大等独特优点,但在某些条件下,连续流动的液膜会发生破裂,在壁面上形成干区,从而降低传热传质的强度,甚至引起壁面烧毁.所以,对流动...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水平管外液体降膜流动过程的物理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理论值和实验值做了比较,变化趋势吻合较好.通过计算不同雷诺数下沿管壁周向的液膜厚度及液膜分布情况,分析了结构和流动参数对液膜厚度与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膜厚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当雷诺数一定时,管壁周向液膜厚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并随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并且随着雷诺数的增大,管壁周向液膜波动增大且易出现"干区".  相似文献   

11.
从电镀厂的含铬淤泥中分离获得一株抗铬的脱硫弧菌(SRI)。研究SRI菌去除铬(Ⅵ)的机制和条件。进行了SRI菌去除铬(Ⅵ)的小试和中试。结果表明:SRI菌对废水中总铬的去除率为99.7%;工艺对铬的回收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氨基化MCM-41介孔分子筛(NH2-MCM-41)接枝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并用于水中重金属Cr(VI)的去除。NH2-MCM-41成功接枝于超滤膜表面,并在表面形成均匀的亲水层,显著提高了膜的抗污染性能,过水通量衰减率从51.4%降低到了24.8%。在pH值3.5,初始浓度20 mg/L时,改性超滤膜对Cr(VI)的吸附可以在5 min达到快速平衡,吸附容量达到2.8 mg/g。超滤实验表明,NH2-MCM-41改性超滤膜对低浓度Cr(VI)进水可以实现进一步净化,在超滤运行时长达到11 h,出水Cr(VI)浓度始终维持在0.5 mg/L以下。因此,本研究通过在膜表面接枝氨基化的MCM-41分子筛,可以有效提升膜的抗污染能力和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活化法制备土霉素菌渣活性炭(菌渣炭),并用于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经过组分测定可以看出土霉素菌渣含有较高的挥发分,灰分含量较低;元素分析中C、O元素的含量较高,表明土霉素菌渣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BET测得菌渣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都较大,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出菌渣炭具有较多的微孔和中孔,有利于对Cr(VI)定的吸附。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在初始Cr(VI)浓度为2mg/L时菌渣炭对Cr(VI)的最佳吸附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分别为4、0.5g/L、 50min, Cr(VI)的最高去除率为96.2%。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渣炭对Cr(VI)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菌渣炭的饱和吸附量为17.93 mg/g,对Cr(VI)的吸附速率与吸附剂上未被占据的吸附位点的平方成正比。用1mol/L的HCl对菌渣炭进行洗脱再生,经过4次循环实验Cr(VI)的去除率为77.1%,剩余溶液中Cr(VI)浓度为0.459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0.5 mg/L,菌渣炭的饱和吸附量为2.018 mg/g,表明菌渣炭的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壳聚糖(CTS)对重金属离子铬(VI)的螯合性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壳聚糖螯合铬(VI)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c(Cr6+)/c(-NH3+)浓度比下壳聚糖-铬(Ⅵ)螯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螯合物的配位比并计算了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铬(VI)具有螯合作用,在不同壳聚糖氨根配体浓度下,当c(Cr6+)/c(-NH3+)≥0.5时,螯合反应达到平衡;壳聚糖中主要配体-NH2基团与铬(VI)按物质的量比2:1形成螯合物,壳聚糖铬(VI)螯合物的稳定常数为1.212×108。通过实验考察了壳聚糖用量、体系pH值对壳聚糖螯合铬(Ⅵ)离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为0.15 g·L-1,反应酸碱度为pH=4的弱酸环境时,铬(VI)离子去除率可达到87.5%。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以杯[4]芳烃为流动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NaOH溶液为内相的乳化液膜体系对含铬废水的三价铬的分离提取,考查了表面活性剂用量、传递时间、NaOH浓度、载体浓度、搅拌速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与生物炭复合修复铬污染土壤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铬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浸出试验、Cr(VI)残留值试验、BCR连续提取试验研究了巴氏芽孢杆菌、生物炭及巴氏芽孢杆菌与生物炭复合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20 d修复后,上述添加剂均能够修复铬污染土壤,但菌液与生物炭复合的修复效果优于菌液和生物炭,且菌液的修复效果要优于生物炭;其中,当菌液浓度OD600 为1.0与生物炭浓度40 g?kg-1复合时,土壤浸出浓度和土壤中Cr(VI)含量分别从90 mg?L-1、270 mg?kg-1降低至1.08 mg?L-1、5.14 mg?kg-1,修复效果最好;同时,3种添加剂均提高了土壤的pH,均促使铬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和残渣态转化,而对可氧化态铬影响不大;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分析可知巴氏芽孢杆菌与生物炭复合修复铬污染土壤为混合吸附和还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电镀、制革、采矿行业在作业过程中向环境中排放的铬给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铬在环境中主要以三价和六价存在,而其中六价铬的毒性远远高于三价铬的毒性。在不同的Cr(VI)初始浓度、高铁酸钾投加量、震荡时间以及pH等条件下,研究高铁酸钾的加入对土壤中Cr(VI)去除效果及其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高铁的投加量为400mg. kg-1时、震荡时间为8h、pH为9-10时吸附效果达到最佳。绘制在不同的投加量下的吸附等温线,并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分别进行拟合,拟合的相关度比较好,结果显示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土壤的最大吸附量在增加,而且吸附能力越来越强。而吸附动力学满足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多层吸附。此研究为铬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固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新型环境材料,改进治理技术以控制或修复污染水体中Cr(Ⅵ),采用NaBH4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制备的纳米铁颗粒纯度高、粒径小、粒度均匀.以Cr(VI)为研究对象,批试验考查了溶液初始浓度、NZVI投加量、温度等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了NZVI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室温、pH值为6-7时,NZVI加入量为0.15g/L,水体中Cr(VI)浓度为30.0mg/L时,Cr(VI)最大吸附量为198.02mg/g,Cr(VI)在NZVI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零价铁能快速去除水体中Cr(VI);溶液初始浓度、NZVI投加量等是影响Cr(VI)脱除的主要因素,Cr(VI)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NZVI投加量升高而升高,随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实验表明,该纳米铁在废水除铬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pH=6.0的HAc-NaAc介质中,利用铬(Ⅵ)对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酚的催化作用,通过条件试验,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路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0.40 mg/L,检出限为3.2×10~(-6)g/L。该方法用于自来水和废水中铬的测定,结果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微量铬(VI)催化H2O2氧化茜素红和亚甲基蓝褪色的指示反应。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铬(VI)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5.0μg/25 mL,检出限为2.57×10-3μg/m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良好,用于化工用水中微量铬(VI)的测定,回收率在98.5-102.5%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