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易卜生在19世的后50年中,为人类提供了26个剧本,震动了他的时代,影响了整个世界现代戏剧的发展,从而获得“现代戏剐之父”的赞誉。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从早期的《英格夫人》、《培尔·金特》等,到中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再到晚期的《海上夫人》、《建筑师索尔尼斯》等,就创作方法而言,大体走了一条主观表现——客观再现——主观表现的艺术道路。不过早期和晚期已见出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分野。显然,易卜生对世界现代话剧体式的影响是丰富而深刻的。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流变过程中,也能清晰地看出这一点。但是,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诞生和发展期,却主要是接受了易卜生现实主义戏剧体式的影响,并率先确立了写实型话剧体式。  相似文献   

2.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戏剧"中最早的一部讨论家庭关系的戏剧作品,以往对玩偶的身份界定都是定格在娜拉这一人物形象之上。本文试图重新解读《玩偶之家》,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谁是玩偶的问题给予新的诠释。在反观娜拉家庭玩偶这一形象时,海尔茂却成了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也是玩偶的另类表现,从而揭示出易卜生"社会问题剧"所独有的批判社会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中国人灵魂的冷峻剖析和人的命运、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中国妇女问题也给予了深切关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提出了妇女解放和妇女地位的问题,因其与中国当时“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中妇女问题的契合,而倍受注目。1923年12月26日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作了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文中提出了娜拉走后的两条出路:堕落或回来。但在其后出版的小说集《彷徨》中对祥林嫂、子君、爱姑等“在无爱的人间死灭了”的悲剧命运的描述,却让人们意识到在当时的中国,娜拉的这两条路都是走不通的。  相似文献   

4.
易卜生戏剧之所以为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就在于他的戏剧把握了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的生存状态矛盾性的两个基本因素:谎言与真理。易卜生一生致力于解答生活的谎言与真理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他的探索是逐步深入的过程,《玩偶之家》和《野鸭》明显地体现了他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易卜生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实践,在戏剧理论方面并没有系统的论述,但从易卜生的文论及书信中也可梳理出其戏剧理论的脉络,它主要包括艺术真实、舞台艺术及人物性格的重要性诸方面。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实践,在戏剧理论方面并没有系统的论述,但从易卜生的文论及书信中也可梳理出其戏剧理论的脉络,它主要包括艺术真实、舞台艺术及人物性格的重要性诸方面.  相似文献   

7.
夏彤 《科技咨询导报》2008,(27):192-192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产阶级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她们的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而是确保经济地位的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几种不同婚姻类型的分析,展示了作者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西方各种戏剧流派传入中国,其中现实主义戏剧思潮蓬勃兴起,在这种背景之下,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迅速传播开来,掀起了一场"易卜生热",使易卜生这位"现代戏剧之父"被中国人熟知,而其中《玩偶之家》的影响尤其之大,鲁迅、胡适、郭沫若等文学大家都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了中国式的解读,进而又对易卜生思想进行了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9.
易卜生《玩偶之家》与女主人公娜拉的形象给了郭沫若宝贵的启迪。他的历史剧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中的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娜拉的叛逆性格,是娜拉带郭沫若走近易卜生,而这其中的距离远近又与郭沫若本身的思想个性不无关联。从易、郭剧作中个人主义的人物风采,以及易、郭两人的女性观,探讨了易卜生对郭沫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易卜生批评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雷蒙·威廉斯戏剧批评的最初起点,也是其思想形成的萌发之地。威廉斯极为重视易卜生戏剧,这既与易卜生被认为是第一流的悲剧作家有关,也与易卜生戏剧表达的主题意蕴契合威廉斯在战后的深层情感结构有关。威廉斯首次将实用批评模式运用于易卜生戏剧的解读,不仅拓宽了实用批评的适用范围,检验了它的有效性,推动了英国文学研究,还首次实现了个人政治立场与学术研究的初步结合,为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生成提供了孕育之地。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称婚姻为妇女最古老的职业,其作品《十八春》中表达了对特定时代女性婚姻的轨迹和对婚姻观的诠释,透露出女性悲剧命运的意识。本文通过对《十八春》中顾曼桢和顾曼璐婚姻和命运历程的分析,以揭示时代条件下人性的堕落及其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父权、女性和男性--关于《玩偶之家》的女性主义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戏剧”中最早的一部讨论家庭关系的戏剧作品。劳娜的出走一直都被认为是女性对男性统治下的社会的反抗,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文章试图重新审视这部戏剧中的性别问题,从而揭示易卜生和他笔下的人物劳娜,都无法真正摆脱父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劳娜,作为易卜生男性经验的创作人物,自始至终陷于父权社会的权利话语中,她的出走并非真正觉醒只是对海尔默没有履行父权社会加之于身的责任的幻灭。  相似文献   

13.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著名剧作家,他以易卜生为榜样,在戏剧中注重探讨重大社会问题。米勒在戏剧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主张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让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登上悲剧的舞台。《推销员之死》是米勒的代表剧作,奠定了米勒在美国戏剧界的不朽地位。此外,米勒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等都是美国戏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剧作,其中渗透着深刻的现代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14.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妇女的社会问题.娜拉走后到底怎样?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思考.为此,鲁迅于1923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娜拉走后怎能样?》为题发表演讲,指出在尚未取得独立的经济权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但实质上娜拉出走前已潜藏着独立意识和具有战胜生活困难的坚强意志,因而娜拉走后既不会"回来",也不会"堕落";而将以一个独立的人的形象傲立于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男人为主的作品,但却集中地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女性观,主要表现在对女性美的否定,对婚姻爱情的批判和红颜祸水的观念,显示出传统文化对中国文人的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中典型女性的描写的分析,论述并批判了《水浒传》中的婚姻爱情观和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历史剧《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李香君活动背景、性格思想等的分析,揭示出了中国文学妇女形象的一个独特典型.她不同于汉乐府中的罗敷、唐传奇中的霍小玉、宋元话本中的璩秀秀等文学中妇女形象的最突出之点就在于她不仅仅追求个人的婚姻幸福以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更在于她有充分的社会人格.这种社会人格主要是指法律上、伦理上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正是这种社会人格,决定了李香君在社会政治斗争中的是非感.是一个在政治风云中坚持原则,在个人爱情上忠于感情,有正义感和理想性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17.
论易卜生,契诃夫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的角度 ,探讨了易卜生、契诃夫两位世界戏剧大师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 ,着重分析了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之对于中国“五四”问题剧、契诃夫的生活化戏剧之对于中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认为易卜生促成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初潮 ,而契诃夫则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深化。但中国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道路 ,而是始终有着自己的发展路径 ,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风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先后颁布和实施的《婚姻条例》、《婚姻法》,是中国共产党依托法制建设,维系社会稳定,力创幸福和谐的治国安邦艺术的伟大尝试。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破两千多年来束缚妇女的封建婚姻枷锁,唤醒了广大妇女要求平等和独立的意识,激发了妇女投身于革命的激情,这对于苏区社会稳定以及各项建设,尤其对支援前线战争起到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祖鲁·索福拉是尼日利亚第一位发表戏剧作品的女性作家,首先打进男性占支配地位的领域,并且产生巨大影响。在尼日利亚,令人不安的是妇女文学创作量小。关于妇女很少在文坛上露面的这种状况,祖鲁·索福拉本人提出了两个理由: “第一是尼日利亚的传统制度,男人总是在损害妇女的条件下受教育。第二,是妇女的日常家庭生活的负担比男人重。因此,妇女必须作出额外的努力才能创作……” 祖鲁·索福拉已经想方设法做出了额外的努力,转动着创造之轮,从妇女的传统后座位置开到富于生产性的场地,无论是舞台还是出版社,她都打进去了。她已经出生6个剧本:《被骚扰的圣诞节宁静》(1971)、《诸神的婚姻》(1972)、《埃米尼王》(1974)、《法律奇才》(1975)、《甜密的陷阱》(1977)、《陈酒味儿醇正》(1981),还有两个未出版的剧本《月光下的记念》和《少女之歌》,然而二者都在舞台和电视上演出  相似文献   

20.
历史剧《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城的爱情故事。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李香君活动背景,性格思想等的分析,揭示出了中国文学妇女形象的一个独特典型,她不同于汉乐府中的罗敷、唐传奇中的霍小玉、宋元话本中的璩秀秀等文学中妇女形象的最突出之点就在于她不仅仅追求个人的婚姻幸福以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更在于她有充分的社会人格,这种社会人格主要是指法律上、伦理上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正是这种社会人格,决定了李香君在社会政治斗争中的是非感,是一个在政治风云中坚持原则,在个人爱情上忠于感情,有正义感和理想性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