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合成了双核铜(Ⅰ)-膦配合物Cu2(u-Cl)2(PPh3)3,并经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特征.研究表明,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性质主要来源干配体PPh3.  相似文献   

2.
通过1,10-邻菲啰啉二亚胺配体和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双膦配体合成了二亚胺-双膦混合配位铜(I)的配合物.采用X线单晶衍射法测定该配合物的结构,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氢谱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1个铜原子与2个氮原子、2个磷原子配位形成的单核配合物;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在267 nm和393 nm处有2个吸收带;磷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发光峰位于577 nm处,在固体状态下发光性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为共配体,与四乙腈一价铜盐反应,最终合成了4种新颖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产率为35%~50%.进一步对其中2种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发光性能.这4种铜配合物均具有固体发光现象,其中配合物4c的发光性能最好,是一种潜在的固体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含氮双齿膦配体(ph2PCH2)2NCH2CH2OCH2CH2NHCH2CH2PO3Na2(以A表示)在1-十二烯的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双膦配体的螯合作用降低了催化活性以及双膦-铑配合物有利于直链醛的生成.A与油溶性催化剂HRh(CO)(PPh3)3在合成气氛下发生配体交换形成配合物HRh(CO)(A)(PPh3),其催化活性比单膦-铑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更低.由于双膦与铑配位后形成的络合物中铑的配位空间更拥挤,因此1-十二烯的端碳原子更容易与铑中心络合配位,形成直链烷基-铑络合物,使得产物醛中直链醛的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步膦烷基化反应和还原脱苄基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双碳链连接体的新型四齿膦配体,该配体中含有一个1,4-二磷环己烷的结构以及两个—P(H)2.研究了配体合成过程中含磷环的顺反异构现象,以及该配体与Ni2+的配位反应.结果表明,该膦配体能够很好地与Ni2+螯合,形成平面四边形配位的配合物Ni{[PH2(CH2)3]2 P2 C4 H8}2+,使用核磁共振和计算化学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结构预测.  相似文献   

6.
具有刚性结构的双膦配体的高效发光金属配合物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备受关注。噻吩是一种富电子芳香杂环化合物,噻吩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领域。我们以2, 3-二溴噻吩为原料,低温下与正丁基锂、二氯苯基膦反应,合成二(3-溴-2-噻吩基)苯基膦,然后在低温下继续与正丁基锂和二苯基氯化膦反应,生成2-[(3-溴-2-噻吩基)(苯基)膦基]-3-(二苯基膦基)噻吩,最后在低温下再与丁基锂和乙醇反应,生成3-(二苯基膦基)-2-[苯基(2-噻吩基)膦基]噻吩的新型不对称有机双膦配体。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等对配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确定其结构,为后续合成溶解性好、适合溶液法组装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高效发光金属配合物提供一个新的配体。据我们所知,该配体至今鲜见报道。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后处理容易,产率高的优点,为合成不对称有机双膦配体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含氮双齿膦配体(Ph2PCH2)2NCH2CH2OCH2CH2NHCH2CH2PO3Na2(以A表示)在1-十二烯的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双膦配体的螯合作用降低了催化活性和有利于直链醛的生成.A与水溶性催化剂RhCl(CO)(TPPTS)2在合成气氛下发生配体交换后,形成配合物HRh(CO)(A)(TPPTS),其催化活性比单膦-铑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更低.又由于双膦与铑配位后形成的络合物中铑的配位空间更拥挤,因此1-十二烯的端碳原子更容易与铑中心络合配位,形成直链烷基-铑络合物,使得产物醛中直链醛的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的含硫希夫碱配体苯甲醛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在以此化合物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Cu、Fe、Zn、Sn金属做阳极,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了对氯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与Cu(Ⅰ)、Fe(Ⅱ)、Zn(Ⅱ)、Sn(Ⅱ)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在两相催化体系水/甲苯中,考察了反应温度、配体与催化剂摩尔比率、氢气/一氧化碳压力比对铑羰基配合物与水溶性膦配体催化丙烯酸丁酯的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单膦配体(TPPTS)和双膦配体(BDPXS)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含双(二苯基膦基)甲烷(dppm)和2-巯基苯并恶唑(Hmbo)的银配合物,即硫膦混配无限链状聚合物[Ag4(N,S:mbo)4(μ-dppm)2]n的合成及单晶结构,讨论了配合物的组装过程及配体(Hmbo)与金属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双齿膦配体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发光性质受到关注.本文中以邻二甲苯为原料,通过卤代、与正丁基锂试剂通过分子间偶联反应生成三联苯双锂试剂,再与二苯基氯化膦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三联苯双齿膦配体4,4',4',5,5',5'-六甲基-(1,1':2',1'-三联苯基)-2,2'-二(二苯基膦).采用核磁共振(~1H、~(13)C、~(31)P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液质联用飞行时间质谱(LC-MS TOF)等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证了结构,为后续合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重要前体.  相似文献   

12.
室温下,以dppp(双二苯基膦丙烷)和铜盐[Cu(ClO4)2.3H2O]为原料,合成了铜(Ⅰ)配合物[Cu(dppp)2](ClO4).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导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以双齿膦dppm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Pd(dppm)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光电子能谱、多晶粉末衍射等技术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用该配合物制备负载型Pd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对CO催化氧化成CO2的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新型草酰胺配体和铜单核配合物,并以铜单核配合物为母体,借助草酰胺扩展桥端接不同配体(1,10-二氮杂菲,2,2’-联吡啶),得到两种Cu(Ⅱ)-Cu(Ⅱ)双核配合物。以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热重分析和电子自旋共振光谱对新合成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经研究推定,新合成异双核配合物具有不对称草酰胺桥联结构。  相似文献   

15.
水热条件下合成新的超分子配合物——5-硝基水杨醛缩乙二胺双希夫碱铜(II)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采用四齿螯合的方式与金属铜离子配位,所得到配合物结构单元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香草醛、水杨醛和对羟基苯甲醛,以无水甲醇为溶剂,分别与盐酸羟胺反应,合成羟胺类Schiff碱配体,并用3种配体与乙酸铜(Ⅱ)合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和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组成.同时,对Schiff碱配体及其相应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和Cu (Ⅱ)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八叠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配合物比相应配体的抑菌活性强,其中水杨醛缩盐酸羟胺合铜对枯草杆菌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的含硫希夫碱配体对氨基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在以此化合物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Cu,Zn,Fe,Sn,Pb金属做阳极,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了对氨基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与Cu(Ⅰ),Zn(Ⅱ),Fe(Ⅱ),Sn(Ⅱ),Pb(Ⅱ)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率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8.
用乙二胺与乙酰丙酮、水杨醛反应合成了一种异双四齿席夫碱配体(H2L)及其铜、钴、镍、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推测所有配合物均为烯醇式四配位结构,确定新配合物的组成为MC14H16N2O2(M=Cu,Co,Ni,Zn).研究了配合物对双氧水的催化分解性能.  相似文献   

19.
室温下,以dppp(双二苯基膦丙烷)和铜盐[Cu(ClO4)2·3H2O]为原料,合成了铜(Ⅰ)配合物[Cu(dppp)2](ClO4).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导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对磺酸钠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 (Ⅱ )、钴 (Ⅱ )的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 ,证明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均为 1∶2 .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 5种细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杀菌活性 .实验证明 ,配体和铜 (Ⅱ )、钴 (Ⅱ )配合物对其中部分细菌具有一定杀菌活性 ,配合物优于配体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