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批林批孔"运动期间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我国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研究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的群众运动,这是一场为满足政治需要而对中国古代科技史进行考查和总结的带有学术意味的活动。本文在分析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批林批孔”运动期间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状况及其特点,以期为中国科技史的史学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理学史、地学史、医学史、机械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学通史等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李迪先生以博学著称于科学史界,不仅长于发掘古代科技史料,而且也善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科学史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3.
李俨(1892—1963)先生和钱宝琮(1892—1974)先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10年代,他们就开始研读古算书,修治中国数学史,后来又涉猎中国天文学史,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他们调入中国科学院后,继续耕耘不辍,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学术工作、治学风格和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由日本的科学史家伊东俊太郎等主编的《科学技术史事典》(1983年版),是世界书林中难得见的一部内容丰富的科技史工具书。为了填补国内这类辞书的空白,樊洪业等根据此书编译了《科学技术史词典》,对有关中国的部分做了改写,对中国近代科技史部分做了增补。《科学技术史词典》共收入词条2546个,汇集和整理了有关科技史的大量基本知识。举凡中外科技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学科、理论、概念、事件、发明、机构乃至与日常生活相关技术的源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德国汉学家在中国科技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本文梳理了这一时期的德国汉学家在十几个中国科技史领域研究成果,并从汉学史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定位。在用西方的现代学术理路将传统中国知识纳入近现代的西方学科体系和知识系统方面,德国汉学家们的研究实际上是第一步的尝试,他们的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都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极大关注。20世纪上半叶德国汉学家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也迅速反哺到了中国学术界。竺可桢等一批具有科学史意识的科学家,也已经开始运用现代的学术方法对中国科学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第十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第六届传统工艺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4月20—22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四大发明、少数民族科技史、传统工艺、科技考古与气象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学者研究科技史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世纪前期,第一代中国科技史家开创了中国科技史的学科史研究,其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中国及其化辩护,本世纪后期,科技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大致遵循了50年代提出的构想,在中国科技史的史料考证和学科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的成绩,受到了国际上同行们尊敬,但是,国内的研究偏重于内史,基本上还处于成就描述阶段,与目前西方学的工作存在着阶段性差距,我们应当引进科学史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丰富研究视角,跟踪国外科技史研究的前沿,扩大研究的深度和范围,扩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规范科技史教育,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丰富了祖国的科学文化宝库。然而,作为中国科技史或民族史一部分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过去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领域。为推动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创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学术丛刊。该丛刊主要登载少数民族古典科学文献研究论文、有关少数民族科技史资料、少数民族科技文物研究的论文、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综述,以及少数民族科技  相似文献   

9.
身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学科的首届院士,胡适曾将科技史列为需要整理的专门史,纳入其倡导的国故整理体系中,并对《水经注》、墨家科技、印刷术、李约瑟难题以及外国科技史等展开研究。胡适的科技史研究在学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研究范式对当代科技史学者有方法论的启迪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专栏刊登国内外新近出版的科学技术史书目信息,以飨读者。欢迎出版社或编著者提供新书信息及惠赠样书,以便存目;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仁撰写书评书介。本刊特约国内收藏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提供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书目信息。本书目分为中国科技史与世界科技史两部分。中国科技史又分为古代科技史、近现代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三部分;世界科技史则分为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两部分。每部分大致按照科学史总论(包括博物学、科技考古)、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包括环境学)、生物科学(包括心理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顺序排次,以类相从。近现代科技史部分中,科学家传记单独列出。每类下按时代、地区排序;单行本居前,丛书居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为依据,对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历史分布作了统计分析。力图通过科学家总数及在各门具体学科中的分布情况来揭示科学发展的历史情况。本文第一次对古代科学家的出仕及受教育状况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图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和图样名词的厘定映射了中国古代图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有关图学的名词,所涉学科甚多,门类甚广,表现了极为深远的图学社会化内容。文章以此为题,探讨了中国古代地图、建筑图、机械制图等图学名词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3.
图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和图样名词的厘定映射了中国古代图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有关图学的名词,所涉学科甚多,门类甚广,表现了极为深远的图学社会化内容。文章以此为题,探讨了中国古代地图、建筑图、机械制图等图学名词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4.
认识中国的技术传统--关于中国传统机械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和现存的传统技术也就是认识或者说发现中国的技术传统。20世纪,刘仙洲、王振铎等专家开创了中国古代机械的文献考释、专题研究和复原工作。李约瑟、陆敬严和华觉明等学者的著作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古代典籍和考古资料的缺憾限制了人们对机械技术传统的认识。进一步发现技术传统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调查现存传统技术。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的工作。1991年以来,本文作者有选择地调查了若干种机械的机构设计、材料、制造工艺和使用方法等技术细节,将实物的调查与走访工匠相结合起来,在认识技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抢救了一些技术资料,积累了调查研究的经验。作者认为,可以像国外同行那样,将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引入到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开展、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技术传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 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面前。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在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改进以往之不足,尽快形成一个稳定、行之有效且高效率的编辑机制和渠道,填补我国科技史名词的空白,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从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进展看,灾害史学科归属问题向不为人所注目讨论,在经历了多年模糊不清的学科定位以后,灾害史研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并在领域拓展、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影响作用。基于灾害史研究的内史性质,论述了灾害史研究与科学技术史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科技史学科体系分类办法,将灾害史研究归并于科技史三分法体系下的应用科技史序列,与历史学领域的灾害史研究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7.
金秋九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科技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以及全国70多个单位的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科技发展史中,二十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中国,近代科学的所有学科体系都是在二十世纪逐渐建立的。而且,由于社会与政治的影响更给二十世纪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这次会议收到的52篇论文广泛涉及到专门学科史、地方科技史、人物传记以及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再谈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在李俨与钱宝琮、吴文俊的倡导下,出现了以“发现”和“复原”为主流特征的两次运动。为了回答对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存在两次运动的提法的质疑,进一步论述了李钱运动中的“复原”研究与吴运动中倡导的“古证复原”的本质差别。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科学编史学的一个案例,值得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编纂一套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是中国科技史学者共同的心愿。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于1987年酝酿,后被列为中国科学院"八五"计划重点项目,截至2011年,共出版了26卷。这套书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持,团结全国科技史研究力量,凝聚一百多位学者之心血共同撰写,是中国学界60多年来完成的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巨著。  相似文献   

20.
科技史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中国科学院在1951年筹划科技史研究,1956年制订十二年研究规划,1957年创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75年扩建为研究所)。研究所(室)遵循50年代提出的研究范式,撰写了许多学术论著,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1978年以来,研究所提出新的学术问题,实现由古代到现代、由中国到世界的拓展,促进学科交叉及"应用科技史"研究,尝试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面向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所将继续追求科技史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卓越,并进一步促进学术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