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在22只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鼠上,观察和描记刺激杏仁复合体对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刺激杏仁复合体后,胃电振幅增加(在对照0.17MV的基础上增加0.07MV)(P<0.05)。其中快波频率和振幅也相应增加。这种效应在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再刺激杏仁复合体对胃电活动的影响还不如切断前明显(P>0.05)。因此可以认为杏仁复合体参与了胃电活动中枢性调节,可能经杏仁核—迷走神经背核及杏仁核—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多神经元接替通路,由迷走传出而导致胃电活动呈正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大白鼠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作先导麻醉,然后用箭毒制动并施加人工呼吸。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外侧隔核(nucleus septi lateralis,SL)神经元的单位活动及其对刺激视交叉上核(nucleus suprachiasmaticus,SCN)区的反应,用数据处理计算机作刺激前后单位放电的序列密度直方图。共观察了97个外侧隔核神经元,大多数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为1—15次/秒。在97个单位中,有82个(84.55%)对刺激视交叉上核区有反应。其中兴奋的有30个(36.6%),抑制的有51个(62.2%),反应不一致的1个(1.2%)。反应多数是短潜伏期的,但也观察到有长潜伏期的。在重复刺激作用下,外侧隔核神经元表现出反应减弱倾向。结果表明,刺激视交叉上核对外侧隔核神经元的电活动有明显影响,为该两核团间的纤维联系提供了电生理学证据。对两核团共同参与的各种生理机能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69只家鸽用电刺激、电损毁、横切和记录细胞放电的方法研究了脑各部(小脑除外)与呼吸调控的关系。实验发现延髓具有基本呼吸中枢,此中枢位于延髓中后部两侧网状结构中。中脑内侧区域和丘脑下部视前区与喘息控制有关。家鸽中脑鸣叫中枢集中在内丘核(ICo)区。刺激丘脑广大区域和端脑隔区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呼吸抑制。实验还发现,刺激整个三叉端脑束(QF束)可引起显著的呼吸抑制和心率变慢。  相似文献   

4.
实验在55只Urethane麻醉的雄性S磊鼠上进行。采用电生理的胞外记录法,观察了电刺激杏杜体对视皮层17区单个神经元的光反应及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当刺激杏仁体基底核时,123个对闪光起反应的神经元中,有57个单位的光反应受到了抑制(占46.3%)。这种帽性影响的潜伏期多为5-50ms(33个单位),抑制的有效时程为5-20ms。本文对这种抑制性影响的可能途径和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39只家鸽用横切脑干、电刺激、电损毁和记录神经细胞放电的方法研究了延髓各部与呼吸调控的关系。实验发现刺激延髓前部(A1.0-P1.0)主要引起程度不同的呼吸抑制作用,刺激延髓中后部(P1.5-P2.5)两侧可引起显著的呼吸加强或抑制反应;在P1.5-P2.5脑段两侧区域进行损毁或在此范围内(而不在此范围之前)进行横切,可使动物呼吸停止而死亡;在P1.6-P2.5两侧网状结构中记录到了呼吸相关性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家鸽延髓呼吸中枢位于中后部(P1.5-P2.5)两侧网状结构中。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清醒麻痹的猫上进行中缝背核对躯体反射放电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猫中缝背核(DR)对躯体反射放电活动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对躯体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丘脑束旁核(PF)诱发单位放电活动亦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在22只大白鼠上,研究了刺激杏仁核对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一定强度的电刺激杏仁核后,胃电慢波振幅增大,同时快波振幅和频率也相应增加.这种效应在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显暑减弱.因此,可以认为杏仁核参与了胃电的中枢性调节.推测其途径为杏仁核─—逃走神经背核和/或杏仁核─—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多个神经元接替通路,再由迷走传出而调节胃电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36只鸽上,记录和分析了丘脑背外后核对桡神经传入冲动发生反应的103个神经元的单位放电.神经元的诱发反应可分为六种类型.其中一部分单位还对刺激坐骨神经发生反应.不同前、后肢的同时传入可以在同一神经元上会聚并具有相互作用.丘脑背外后核的多种形式会聚可能是家鸽丘脑对四肢躯体感觉传入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25只家鸽的离体顶盖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到顶盖Ⅲ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55个,观察了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GABA)及其拮抗剂以及电刺激Ⅱ  相似文献   

10.
在61只家鸽上纹状体中,用玻璃微电极共记录到138个对电刺激桡神经和坐骨神经发生反应的单位.根据诱发反应放电型式,可分为三类:①单个或短串放电反应.②长串放电反应.③抑制性反应.其中①类细胞有116个.上纹状体神经元对躯体神经刺激反应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多数桡神经传入的诱发反应具有长潜伏期特征.结合解剖学资料对潜伏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短潜伏期反应可能是由DIVA-Wulst通路直接传入引起,长潜伏期反应可能是经DLP-NI/NC-Wulst通路间接传入引起.  相似文献   

11.
实验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观察大鼠面神经核内的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以及电刺激面神经核对呼吸节律的影响,以探讨面神经核是否参与呼吸调节.在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的面神经核内可记录到呼吸相关神经元(RRNs),单脉冲刺激面神经核可引起膈肌肌电的瞬时抑制,在吸气早、中期短串刺激面神经核可延长吸气时程,吸气后期刺激引起吸气终止,呼气相刺激可延长呼气时程,连续刺激面神经核可抑制吸气.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在体细胞外单细胞记录方法,研究电刺激杏仁外侧核对调频声所诱发的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影响.实验在34只乌拉坦麻醉的SD大鼠上进行,在皮层41区记录了113个对调频声有反应的细胞电活动.观察发现,这些神经元对调频声刺激的反应可分为ON反应,OFF反应,ON-OFF反应,持续性反应和给声抑制反应几种类型.在观察对其中42个神经元的声反应时给予了杏仁外侧核电刺激,其中22%的神经元反应被易化,48%的神经元反应受到了抑制,另外30%神经元的声反应未受杏仁外侧核刺激的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表明,杏仁复合体可在皮层水平参与听觉上传信息的处理,包括听觉信息的加工与整合.同时也表明杏仁核在上传听觉信息的筛选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蓝斑对马桑内酯诱发大鼠大脑皮层痫样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层应用马桑内酯的方法致痫大鼠 ,观察电刺激蓝斑对皮层脑电图痫样波频率、振幅和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刺激蓝斑明显抑制马桑内酯诱发的痫样放电活动 ,侧脑室注射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可明显抑制电刺激蓝斑的效应 ,注射 β受体阻断药心得安对电刺激蓝斑的效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实验在32只清醒麻痹的猫上进行。以电刺激猫左侧腓总神经代表躯体痛觉,同时记录同侧胫神经的反射放电活动变化作为痛反应的客观指标。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对躯体反射放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刺激丘脑中央中核(CM)对躯体反射放电活动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皮民桑内酯的方法致痫大鼠,观察电刺激蓝斑对皮层脑电图痫样波频率、振幅和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蓝斑明显抑制马桑内酯诱发的痫样放电活动,侧脑室注射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可明显抑制电刺激蓝斑的效应,注射β受体阻断药心得安对电刺激蓝斑的效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探讨其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5种形式。胚后发育的早期为4种放电类型,以簇状放电和连续放电为主;胚后发育的后期为5种放电类型,以簇状和连续簇状放电为主。随着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单个放电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连续单个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频率降低,连续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的持续时间延长。随着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证明了缰核(Hb)是刺激岛叶(INS)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下行通路的主要中继站之一。电刺激INS引起升压反应,在刺激电极的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降低了36.9%。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降低了41.7%。单侧或双侧Hb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人工脑脊液均不能降低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在刺激INS前后用微电极记录Hb内心血管调节相关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变化。电刺激INS后,Hb内心血管调节相关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者占58%(21/36),频率明显减少者占14%(5/36),频率无明显变化者占28%(10/36)。结论表明:缰核是参与电刺激岛叶引起升压效应的主要下行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电生理学方法,以大鼠丘脑束旁核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变化为才旨标,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与电针镇痛和电针耐受机理的关系.结果表明:电针大鼠“足三里”穴位可抑制PEN和兴奋PIN的电活动,产生镇痛效应;脑室注射CCK-8可取消电针对PEN和PIN放电的影响;而无硫CCK-8对呈现电针效应的PEN和PIN的电活动无影响.长时间电针(六小时)可使PEN和PIN的放电对再次电针无明显变化,亦即产生对电针镇痛的耐受效应.推测,内源性CCK-8可能参与电针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小脑皮层第Ⅵ—Ⅶ小叶蚓部的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对巨细胞网状核(Gigantocellularis reticularis nucleus,GI)刺激的反应特性,并观察了颈静脉注射5-羟色胺(5-HT)受体阻断剂二甲麦新碱(Methysergide)后GI刺激的效应。 结果表明:(1)刺激GI对小脑皮层Ⅵ—Ⅶ小叶PC自发放电的影响有抑制(41%)、兴奋(27%)及无明显作用(32%)三种形式,其中以抑制性作用为主。(2)GI刺激引起的PC反应在小脑皮层上呈区域性差异,表现为由VIA(64.3%)、VTB(65.3%)、VIC(71.4%)至Ⅶ小叶(74.2%)PC反应比率逐渐升高。(3)颈静脉注射二甲麦角新碱后,由GI刺激引起的PC自发放电的抑制性效应可逐渐被消除,而兴奋性效应则不被减弱。 结果提示:GI—小脑之间存在着5-HT能纤维投射,这些5-HT能纤维可能以“非突触释放”的形式调节着PC的机能活动。PC对GI刺激反应的区域性差异,可能与GI—小脑5-HT能纤维投射的解剖学分布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侧脑室给药法及常规神经元放电引导法,研究了腺苷(Ado)对家兔尾核痛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Ado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尾核痛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Ado和其A1受体结合后,间接激活ATP敏感性K 通道,引起尾核痛神经元细胞膜超极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