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苏杨 《科技潮》2004,(3):42-44
三北防护林工程于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启动。工程横跨西北、华北、东北西部13个省(区、市),全长7000多公里。工程规划至2050年结束,涉及土地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覆盖了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区和40%的水土流失区。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规划时间最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持续建设时间最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其建设规模之大超过美国的“罗斯福生态工程”、前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而工程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将延续72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其中1978年至2000年为第一阶段,2001年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2021年至2050年为第三阶段。这些“最”目前已得到世界公认:2003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向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官员颁发了“纪录证书”,证明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土地沙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研究土地沙漠化变化及趋势预测,为恢复植被覆盖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昌吉为研究区域,采用Landsat遥感影像,经过预处理后通过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的空间特征,获取沙漠化差值指数,分析与评价新疆昌吉地区的沙漠化程度.结果新疆昌吉地区2011年沙漠面积为62.29%,裸地面积为26.97%;2013年沙漠面积为59.92%,裸地面积为28.59%;2015年的沙漠面积为77.73%,裸地面积为18.14%.2011—2013年,沙漠化差值指数增大,沙漠面积减少;2013—2015年,沙漠化差值指数显著减小,土地沙漠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沙漠化等级由中度沙漠化演变为轻度沙漠化,又由轻度沙漠化变为重度沙漠化.结论沙漠化差值指数与沙漠化等级呈负相关性,DDI可正确地反映土地沙漠化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新疆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合气候因子、坡度、植被退化指数和土壤类型为评价指标,将研究区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等敏感和一般敏感4个等级.结果表明:新疆整体沙漠化敏感性强.沙漠化敏感区域占总面积的54.70%,其中极敏感区域面积为21.96万km2,占总面积的13.23%,高度敏感区域面积32.92万km2,占总面积的19.83%;从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来看,沙漠化敏感性区域主要分布在环塔里木盆地和亚欧大陆桥铁路沿线,新疆绿洲大部分处于沙漠化极敏感性状态下,绿洲安全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康艳 《甘肃科技》2004,20(10):26-27,25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的林业生态工程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甘肃省自 1978年以来 ,已相继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任务。目前 ,四期工程进展顺利。文章在详细论述甘肃省“三北”工程建设范围、工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对策 :⑴充分认识三北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理清三北工程发展思路 ;⑶新时期三北工程建设在总体布局、实施战略、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上采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宏东  刘芳  王树伟 《甘肃科技》2006,22(11):238-239
文章主要论述了甘肃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实施29a来所取得的实效,重点分析了以防沙治沙为主的三北四期工程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繁重的任务,提出了三北四期工程建设的策略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泽的方式对敦煌市土地沙漠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将土地沙漠化图与文物古迹分布图叠置,对敦煌市文物古迹的沙漠化环境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敦煌市沙漠化土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8.49%,其中中度与重度占65%,沙漠化程度相当严重;沙漠化已经对境内的文物古迹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其中莫高窟和寿昌城遗址直接处于重度沙漠化地带,阳关和玉门关遗址处于中度沙漠化地带,而悬泉置遗址、西千佛洞、河仓古城、马圈湾遗址以及汉长城大部等处于轻度沙漠化地带.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对"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论述,探讨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一些对策,为今后几期工程实施提供建议和思考,以便更好发挥"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于1978年开始实施的规模浩大的生物治理工程,经20多年的努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绩.本文阐述的是有关我省防护林建设树种的应用情况,为我省后续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种选择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退耕还林(草)、小流域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等重点工程在大面积实施,当地生态环境在短期内得到了有效改善,各种飞禽走兽日趋增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野兔、中华鼢鼠泛滥,逐渐成为林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生物灾害。  相似文献   

10.
甘肃环县沙漠化时空演变及风险性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甘肃环县1975-2015年的遥感卫星影像, 1981-2015年的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目视解译、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等方法,得到环县40 a来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及未来35 a不同时期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沙漠化风险预测结果 .结果表明,从沙漠化的时空演变来看,环县沙漠化总面积在1975-1995年呈增加趋势, 1995-2015年呈减少趋势;沙漠化程度在1975-1985年以中度沙漠化为主, 1995-2015年以轻度沙漠化为主.环县未来沙漠化风险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从气候变化情景来看,在代表路径浓度(RCP)为4.5情景下,环县未来沙漠化风险最大, RCP 6.0情景下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1.
<正>俄罗斯为何提出"土耳其流"管道计划?该管道有何动力与机遇?其挑战与前景如何?2015年6月19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与希腊签署建设"土耳其流"(Turkish Stream,又称"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希腊延伸线的政府间备忘录。文件规定双方将成立各占50%股份的项目合资公司,其俄方联合创始人是"对外经济银行资本"公司,将为项目提供20亿欧元的资金。6月22日,土耳其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下称"俄气")发放了"土耳其流"管道海洋段的工程测  相似文献   

12.
依据实地勘察资料,分析了孔雀河下游生态退化特征及其沙漠化发生的可能性,为荒漠河岸生态系统恢复与整治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河道断流,残留表水水质恶化,远离水源地的断面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养分含量低;存留胡杨以成年木较多,顺沿河道方向胡杨死亡率呈现增加趋势,胡杨的聚群分布差异越大;(2)衰退河岸林的生境类型可分为绿洲-荒漠过渡类(Ⅰ)、轻度荒漠化类(Ⅱ)、盐土荒漠化类(Ⅲ)三种类型;决策树模型显示,胡杨是沙漠化发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胡杨盖度小于1%发生轻度沙漠化的可能达16.7%、发生重度沙漠化的可能性达83.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及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的论述,揭示了工程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沙漠化因严重阻碍和威胁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沙尘颗粒物受气流作用在地表和空中的运动是沙漠化过程发生、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沙漠科学和治沙工程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只有掌握了风、地表及沙尘颗粒物之间的互馈机制,才能科学分析土地沙漠化过程并建立有效的风沙灾害防治工程。本文回顾了风沙物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30年以来风沙环境力学在风场结构、沙尘颗粒的起动机制、沙尘颗粒的碰撞机制、近地表风沙流的理论模型与实验观测、风成沙波纹与沙丘地貌研究以及风沙环境力学研究在沙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典型研究区,在分析该旗1977-2012年景观格局变化的基础上,刻画出其沙漠化的特征,为该地区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提供参考。35年的乌审旗景观格局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77-1987年,该阶段沙漠化扩展,但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1987-2012年,沙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了缓解,沙漠化开始逆转,但景观趋于破碎化。  相似文献   

16.
三北地区长期以来是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关注的重点区域,开展三北地区植被变化监测,可为后续三北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三北地区1998—2018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趋势的持续性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8—2018年间三北地区植被有所改善,NDVI上升区域与下降区域分界线大致以200 mm等降水量线为界,山西和陕西改善面积占比超过95%,新疆改善面积占比低于50%.(2)近20 a三北地区80%以上的地区NDVI波动明显,波动区域与稳定区域大致以400 mm等降水线为界,新疆地区波动最为剧烈.(3)三北地区Hurst指数均值为0.47,90%以上的区域NDVI变化趋势难以长久维持.总体看,1998—2018年三北地区植被整体呈改善趋势,但可持续性不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植被生态修复与防护工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观点     
《科技潮》2005,(7)
蒋高明:遏制土地荒漠化要尊重生态规律(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现实采取的生态治理措施严重脱离了实际,用大量资金营造所谓的“生态工程林”,较少考虑到不当的治理会造…  相似文献   

18.
根据调查结果阐述了榆林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现状、成就,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探索具体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今后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质量的提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为例,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1985-2000年间4个时期土地利用变 化资料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沙漠化过程影响的权重值;并利用倪晋仁等人提出的相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来定量反映针对该地区沙漠化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针的变化,评价沙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为区域发展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此方法在奈曼旗的应用表明,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结构计算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与遥感监测所得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由此所得到的沙漠化动态评估结论与实际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较之其他方法更加省时省力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了三江源多个典型风沙活动区的沙土颗粒成分,发现风动沙(最易蚀颗粒)含量与沙漠化程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进而定义了用于表征区域发生沙漠化的风蚀风险指数,并应用到多种类型的土地的沙漠化风险评价中。分析结果表明:风蚀风险指数与风动沙百分含量直接相关,当区域内风动沙百分含量低于50%时,发生沙漠化的风险极低;当风动沙百分含量超过60%时,沙漠化风险随风动沙百分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长。因此,可通过判定区域样地中的风动沙百分含量,及时预警该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沙漠化的风险,通过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风动沙百分含量,抑制风动沙活动,结合合理有效的植被措施,可使活动沙丘逐步被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