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正>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也和其他作物一样,加强越冬苗期的田间管理,争取年前棵大、苗壮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基础。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针对“秦油二号”的特性和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一、及时间定苗,加强中耕。直播油菜出苗后半月左右,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5~6片真叶时,按规定密度定苗。同时剔除小苗、弱苗。随后浅锄松土保墒,以利提高地温。年里一般要锄2~3次。移栽田块待返苗活棵后进行中耕锄地。二、针对苗情,早施腊肥。“秦油二号”苗期就表现出较强的杂交生长优势,必须满足它对养分的需要。在施足各种底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杂交油菜植株高大,吸肥力强,产量高,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着氮磷化肥的大量施用,油区土壤微量元素硼日趋缺乏。在豫南一些油菜产区,植株缺硼症状明显,花而不实,导致油菜大幅度减产。为了充分发挥杂交油菜的杂交优势,创造油菜高产稳产的营养环境,我们开展了杂交油菜施硼技术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施用硼肥的增产效果 1988年以来,在信阳地区缺硼土壤上,以秦油2号汕菜为供试作物,经多点试验表明,无论是底施还是喷施硼肥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比不施硼肥  相似文献   

3.
<正>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萎缩不实病往往发生面积大,危害重,给油菜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据调查,各地发生的萎缩不实现象,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矮化株型。病株的主花序和分枝花序明显缩短,株高显著矮化。角果间距缩短,外观犹如试管刷。中、上部分枝的二、三、四等分枝丛生,茎基部叶腋处也长出许多小分枝。成熟时,病株上的全部或绝大多数角果不能结实;晚期出生的分枝尚在陆续开花。二是徒长株型。病株的株高尤其是主花序显著增长。株型较松散。中、上部分枝的二、三、四次分枝的丛生现象很  相似文献   

4.
<正> 我所从1963年起搜集各地优良品种,1974年用“庆丰”做母本,“中育”一号做父本杂交选择,1982年培育成功“汴梁一号”西瓜新品种,经过两年推广,表现较好,一般亩产6000斤左右。最高亩产超万斤。汴梁一号品种特征特性:汴梁一号属  相似文献   

5.
<正> “封杂一号”高粮品种,是我所以“原新一号”不育系作母本,“封粮一号”作父本杂交育成,是一个粮杆兼用的优良杂交种。从1974年至1975年在本所观察及1976年至1979年参加全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证明“封杂一号”均比“晋杂五号”“郑杂三号”有所增产。同时,“封杂一号”在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花期即可相遇,解决了杂交种在制种时由于播期少有不适,花期不能相遇,造成减产的问题。几年来,该品种的示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山西省西安泽县及我省的开封、商丘、南阳、新乡、安  相似文献   

6.
<正> “练丰1号”是一个适应性强,耐肥、抗倒伏的优良中产新品种。1980年已有四十多个县、市种植,面积约十五万到十七万亩,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一良种,现将该品种作以简要介绍。一、品种来源与产量表现“练丰1号”小麦新品种是扶沟县练寺公社农技站于一九七一年用“郑引4号”作母本,“阿夫”和“郑引1号”作父本(混合花粉授粉)进行杂交,杂交一代种籽用钴60γ射线辐射(2万伦琴)处理,经几年系统选育,于一九七六年育成。几年来试验与种植证明,该品种较当地推广的良种“阿夫”、“7023”、“郑州683”均有增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的是湘矮A油菜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的细胞学和同工酶的研究结果。湘矮A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时期是在造孢细胞时期;不育系和恢复系各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均有明显差异,尤其以叶片的为最明显;杂种各器官的同工酶谱,常综合双亲的酶谱特征,表现为酶带或酶活互补型;保持系除花蕾以外,其他各器官同工酶谱基本上都和不育系的相同;不育系各器官的可溶性蛋白质的组成与恢复系相应器官的都有差异,杂种各器官的可溶性蛋白质的谱带图上,除了出现双亲蛋白质带的互补和重组现象外;总的趋势倾向于不育系;在油菜种子形成过程中,以开花后10~20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最多,活性最强。但杂种的酶活性弱于湘油5号的酶活性;杂种种子形成过程中,其体积、鲜重、干重的变化规律与湘油5号的基干一致,但杂种种子的体积和鲜、干重在各个时期的增长量大多数都显著地小干湘油5号种子的增长量。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南优六号(二九南一号A×IR_(26))是应用于农业生产较早的杂交组合之一,在粮食增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杂交水稻的某些组合对高温反应很敏感,在生育的中、后期遇到高温,普遍地出现生理性黄叶早衰现象,而“南优六号”表现更为明显。为了探讨高温对杂交水稻生理黄叶的影响,我们从1979年开始连续三年对高温引起的杂交水稻“威优六号”、“南优六号”等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作了电子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技》2003,(6X):34-34
中国农网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油菜专家主持选育的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白杂1号,日前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正式审定。专家们称,这是我国自己育成的第一个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填补了我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没有杂交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王震 《河南科技》2009,(6):18-18
稻曲病又叫“谷黄”、“青粉病”、“谷花病”,病原菌为稻绿核菌。在豫南稻区,群众也称此病为“灰苞”。此病原本是零星发生,为次要病害,但随着感病杂交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加上施肥水平偏高、管理不善和防治不及时,该病在近几年有上升趋势,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番茄是我省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近年来对优良品种,尤其是对一代杂种需求越来越迫切。实践证明,番茄一代杂种具有生长势强、早熟、丰产和品质优良等特点,目前国内外生产已广泛应用。我省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已选育出早熟优良一代杂种“郑番2号”、“汴红一号”,中晚熟优良一代杂种“郑番1号”,并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郑番1号、郑番2号主要生物学特性“郑番1号”植株属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和抗逆性强,果实扁园形、红色、大果、平均单果重165克左右,果肉较厚,含可溶性固形物5%,品质好。一般亩产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技》2009,(9):7-7
审定编号豫审马铃薯2009001 选育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中薯3号&#215;秦芋30 特征特性“洛马铃薯8号”为早熟马铃薯品种,生育期66天;株形扩散,生长势强,平均株高57.22厘米,枝叶繁茂:茎绿色,叶深绿,复叶较大,侧小叶3~4对,二次小叶2对,  相似文献   

13.
安薯一号(即安1—19):1972年用农大红作母本,济南红作父本,通过重复法诱导开花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四年来在我区试验26处次,平均鲜薯比百号增产43.2%,比宁薯一号(推广种)增产31.4%;薯干比百号增产36.7%,比宁薯增产18.1%。南乐县后平邑大队高产田四年平均亩产9854.1斤,面积10.1亩。淇县刘河、介屯大队,南乐后五楼,大面积种植亩产7000—8000斤。在78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长垣满村公社小吕村大队第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国家科委科技扶贫联络组等共同关怀下,河南省信阳大别山区,采用“技术联产承包集团”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年来迎来了三个金秋的大丰收,全区95%以上的贫困户基本解决了温饱。国务委员宋健,在国家科委和河南省政府联合奖给信阳地区杂交水稻生产“技术联产承包集团”的奖牌上欣然命笔:“传播科技、引人民致富、扶经济起飞,功映千秋”。国家科委原副主任郭树言在现场考察验收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大别山北麓绿色革命的新突破”,以此鼓励杂交水稻生产再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5.
<正> 豫油三号系荥阳县农科所农艺师苗陶成等同志在1980年以南阳41×奥罗进行有性杂交育成,该品种在全省三年区试和二年生产试验中表现早熟、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强。最近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并命名。准予在我省中、南部地区繁育推广。豫油三号产量水平在175——200公斤/亩。比对照南阳41增产1.64—9.3%;脂肪酸中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为78.83%,较对照南阳  相似文献   

16.
<正> 予油一号由河南省农科院、驻马店地区农科所等单位合作育成,是我国第一个双低油菜新品种,经驻马店地区四年的种植,该品种表现品质好(芥酸含量1%、硫甙含量0.2%以下,油分含量39.59%、油酸及亚油酸含量为81.61%),早熟,全生育期230天(一般成熟期在5月20日左右),稳产高产,一般大田种植,亩产150公斤,高产块每亩达200公斤,深受群众欢迎,截止1987年夏收,累计收获面积46.7万亩,占全省予油一号面积的79%,现将予油一号播期、密度、根外喷肥等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新棉82—10系原新乡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以中棉所十号为母本,黑山棉一号和棉乡一号杂交的一代为父本进行杂交,经海南两次加代繁殖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短季棉花新品种。1988年春经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决定大面积推广,並参加了河南省短季棉新品种生产试验,据统计累积种植面积十万余亩,净增收670多万元。该品种早熟,全生育期110天,霜前花88.2%,适宜早茬,麦垄点种或麦后直播的短季棉新品种。出苗好,生长稳健,结龄性强,花权少好管理。棉铃开裂好而且集中,孕大易收摘,衣分高为40%。纤维品质好,1984—1985年经北京市纤维检验所测试七个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国内外油菜生产科研发展趋势油菜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美国、澳大利亚等原来不种或少种油菜的国家迅速发展油菜生产,中国、印度等生产较落后的油菜主产国油菜生产水平的提高,世界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上升。1989年油菜籽生产面积和单产分别比1980年增加56.7%和39.7%(表1)。1989年中国、印度、加拿大三个油菜生产大国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总数的75%和56%以上;欧洲的英国、法国、波兰等国的单产较高,均在200公斤/亩以上;加拿大油菜品质较优,除种植部分工业用的高芥低硫油菜外,基本实现了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良种化。我国80年代以来油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首位,亩产也从30公斤提高到75公斤左右;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早春棚室番茄栽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品种选择。栽培早春棚室番茄对品种要求比较严格,既要求品种早熟、耐低温、果形好,又要求红熟速度快,收获期集中。近几年,河南农大豫艺种业经过反复筛选,推出的“金粉二号”、“粉都金冠王”、“粉都丽人二号”等品种,在郑州、商丘、周口、焦作、南阳、平顶山等地进行了试种推广,均表现优秀,已成为很多地方的主栽品种。特别是“金粉二号”、“粉都金冠王”早期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黄淮地区第一个被国家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并列入农业部全国重点推广项目的大豆新品种“GS豫豆八号”,几年来推广迅速,效益显著。“GS豫豆八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段贵娥等科技人员历经8年十二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