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社会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将个体符号化、商品化、同一化。都市人离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因,他们在孤独、苦闷、迷乱、无助中徘徊。《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现实的昏暗苍凉,表现了都市人无奈的生活状态;同时以存在主义的方法意识,童话式的价值理念.现实与非现实并行的叙述方式试图拯救傍徨的都市人。然而,这更强化了都市人的无助与苦病。  相似文献   

2.
当今高度商业化的竞技体育在利益与金钱的驱使下,出现了诸如:打假球、滥用违禁药物、贿赂裁判舞弊等体育伦理价值偏离行为。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入手,探讨传统体育伦理中“重利轻义”“仁者爱人”“反求诸己”等理念对遏制竞技体育异化行为的现实意义,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道德回归。  相似文献   

3.
近代岭南文化的精和特质表现为具有浓厚的重商意识、富于开放创新和民主精神以及学术上的鲜明功利性倾向。近代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表现为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人生价值取向、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刚劲强悍和忍耐刻苦的性格特征。近代岭南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张志娟 《科技信息》2010,(29):220-221
分析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商家家训的历史发展背景及各个时期商家家训内容的特点,并从中总结出日本町人阶级的价值观和伦理精神的发展变化,为更全面地了解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动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它们分别是:古代的或古典的、近代或浪漫与现实的、现代或表现与抽象的和当代或大众的。西方的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总体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时时看到那种田园景色以及感受到牧歌式的欢娱。现代西方艺术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明显感到金属机械与水泥建筑对它的影响乃至逼迫。不过,西方艺术精神更大的转折还是在当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主人的归属或姓氏问题。这时的西方艺术乃至整个人类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商业化的,而它的标准则是大众趣味。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金钱,生活越来越富有,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的物质化慢慢腐蚀着人们的头脑。近年来,由一些学者带动起来的孔孟思想和学说渐渐重回人们的内心,儒家传统文化重新引导着人们的道德观与伦理观,家庭伦理、行政伦理、公共伦理的固有秩序日渐成型。不过,经济伦理无论是企业伦理、金融伦理、消费伦理还是分配正义问题却始终是被遗忘的角落。在和谐理念与全球伦理日益风行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但随着数字化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也引发了众多数字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数据隐私安全伦理问题、劳动者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和数字化应用中的价值选择问题等。为此,应通过构建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探索建立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市场竞争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伦理问题治理等来规避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以期实现数字化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方方小说原生态的创作方法,认为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丑陋的都市小市民形象,通过描写他们粗俗、肮脏的生活布景来揭露他们病态的灵魂和异化了的人性;并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人性自私冷漠,人间温情普遍缺失的悲剧现实,也表现了作家的现实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钱对美国人的性格特征、价值观甚至情绪的波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金钱的作用进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当然也不例外。有人甚至说:“如果你不了解金钱在美国家庭中的作用,你就无法真正了解美国家庭。”  相似文献   

10.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它们分别是:古代的或古典的、近代或浪漫与现实的、现代或表现与抽象的和当代或大众的.西方的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总体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时时看到那种田园景色以及感受到牧歌式的欢娱.现代西方艺术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明显感到金属机械与水泥建筑对它的影响乃至逼迫.不过,西方艺术精神更大的转折还是在当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主人的归属或姓氏问题.这时的西方艺术乃至整个人类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商业化的,而它的标准则是大众趣味.  相似文献   

11.
凸显勤劳节俭等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揭示在时代潮流裹挟下艰难蜕变的心路历程是赵树理、高晓声塑造老一代农民形象的共性。老一代农民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在赵树理笔下集中表现为腐朽的封建意识,而在高晓声笔下则主要显现为生活观念的落后过时。聪明能干、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赵树理、高晓声笔下新一代农民形象的共性。新一代农民思想观念之"新",在赵树理笔下表现为与腐朽的封建意识、反动势力不妥协的斗争,而在高晓声笔下则主要显现为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重新审视钱财的价值,勇于追求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有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的长短因人而异。刘三姐的生物生命很短暂,但是她的社会生命长久,精神生命永恒。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许多人缺乏合理信仰的现实和人生在世最基本的需求出发,简单比较了在不同社会人们实现“自利”途径的不同,着重阐述和强调了“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社会”,若要善待人生,使人生精彩,应本着“自利利他”的原则,坦率地面对名利及人性的其他合理需求,与此同时,更应追求精神上的健康享受,树立正确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灵魂崇拜是怒族原始崇拜的主要形式,不仅是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状态下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还作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所蕴含的“万物有灵”、“自然造人”、“灵魂不灭”等观念反映出怒族对自然、社会以及事物本质属性等问题的能动认识,是他们哲学意识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丰富的经济思想,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财富观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及"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等思想,在重视物质利益追求的同时,更重视精神利益的实现。这种以实现人的自身对于社会和国家价值的高度伦理性经济思想无处不彰显了先秦儒家对于个体修养、个人价值的重视和寻求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熊正良以他的“红土地”和“灰都市”系列小说,书写着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困境,展现卑微灵魂的精神向度,凸显人物不幸的婚恋姿态和悲剧人生。他的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于当下社会世俗中的人生精神状况的忧患之情,言说着他的精神期待和人文情怀。熊正良的小说在艺术审美上的虚实结合主要来自作者创作上的意象选择。  相似文献   

17.
社会在生命教育的精神向度上存在一定偏差,没有体现出生命教育追求生命之真善美的精神诉求。生命教育应探究生命的真谛,确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与追求完满提高生命质量相统一的理性人生向度,彰显生命之真;应关注生命发展,凸现爱心与善行相统一的人文关怀精神向度,崇尚生命之善;应承担生命责任,构建自然美与社会美相统一的时代人生价值向度,弘扬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中的谚语言简意赅,音律和谐,哲理性强,形象地总结了古代藏族人民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社会生活的经验。渗透着藏民族抹不去的爱国情结,对了解和研究古代藏区的军事、历史、道德准则和精神世界等方面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语体及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丰富了网民们的网络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变化和创造语言的能力。网络语言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沟通手段,成为时代的宠儿,关注度空前提高。"甄嬛体"作为最近开始流行的网络语言,从其出现的背景、句式、语体、修辞等方面分析"甄嬛体"风靡的原因,以期窥探其未来的归属。  相似文献   

20.
在《三言二拍》中,有大量关于佛道题材的描写,其中对于佛道两教的宗教场所寺庙道观,也相应有很多显现。而小说中的寺庙道观,也已逐渐由传统的精神寄托的有崇高感的场所,变成了信徒与众生相交相与进行各种活动和僧尼道士们满足自身欲望的场所。寺观庙宇与人们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被用作读书场所、避难所、旅馆等。《三言二拍》中寺庙道观的世俗化倾向是宋明以来宗教世俗化的折射,也是明中晚期社会思潮在作品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