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     
<正>胡锦涛·内政活动1.4月16日,"中国政府正在紧急组织抗震救灾斗争。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巴西利亚同多位外国领导人谈到提前结束访问回国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科技部在认真分析四川地震灾情基础上,针对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迫切需要,组织多学科专家认真筛选了适合灾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应急技术和产品,分别从农村民居技术、饮水应急实用技术、灾后重建技术等方面编写了抗震救灾应急适用技术和产品手册,现将其予以发布。  相似文献   

3.
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工作正式启动以后,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发挥重要作用,把灾害损失减到最小限度,科技部社发司组织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科技计划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心筛选和集成,连续奋战,编制完成了《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等5套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与产品手册。  相似文献   

4.
“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意志、精湛纯熟的业务,发挥技术专长,奋战在抗震救灾技术战线上。他们想抗震救灾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精神可嘉……”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写来感谢信,感谢学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应用工程中心谢忠、刘修国等11位同志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开展灾害评估工作,组织地震科学考察和研究,为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专家委员会由跨部门、多学科、  相似文献   

6.
5月20日,科技部召开全国科技系统抗震救灾视频会议,进一步部署科技抗震救灾工作。科技部部长万钢做了重要讲话,党组书记李学勇主持会议并提出要求。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赴一线指挥,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据最新消息,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地震已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获悉地震消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困难时刻,党中央同人民在一起,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极大地鼓舞了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信心,成为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5月25日,完美总裁胡瑞连来到成都,由完美总部主导的一线抗震救灾正式开始。在完美的抗震救灾日程表上,都江堰、什邡、绵竹等重灾区都是胡瑞连要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四川汶川猝然发生被称为“世纪性灾难”的8.0级特大地震,这是一场在现代讯息高度发达情况下发生的地震,身处重灾区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中国四川”)始终站在抗震救灾战役的最前沿。网站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迅速的反应与高效的应对,报道一线救灾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舆论,在较短时间、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合力,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破坏性最严重的8级地震。汶川以及周边县市受灾十分严重。地震的消息传来,教育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高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不仅捐款、捐物,为抗震救灾提供物质支援,更以百倍的热情,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抗震救灾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援,谱写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光辉篇章。本期“特别关注”选登了部分院校抗震救灾记实文章,展示高校在这场伟大战斗中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雷武奎 《甘肃科技》2009,25(14):23-24,55
介绍了陇南地区抗震救灾影像图制作先期工作——空三加密的方案及实施过程,本次加密工作是国家测绘局在非常时期提出的打破常规作业,及时提供抗震救灾所需的影像图。在任务紧迫,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料做好空三加密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5):F0002-F0002
值此“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编写、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汶川大地震与科技救灾——中国科学院“创新为民科技救灾行动”纪实》一书,再现了科学院人在“5.12”抗震救灾斗争中的真实足迹。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惊闻“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南方李锦记董事长李惠森13日即从香港返回广州总部,第一时间决定先期捐款一百万元人民币,作为首批用于灾区的救急资金。随后,公司成立了“抗震救灾关注小组”,全面关注抗震救灾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从2008年5月16日开始推出“抗震救灾特刊”,对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这一重大自然灾难进行集中报道。试从报道内容、报道策略、新闻图片的角度对”抗震救灾特刊”进行分析,并对该特刊的报道特点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15.
日前,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带领科技部抗震救灾工作小组赴四川察看灾情,了解科技需求,研究指导科技抗震救灾工作。李学勇强调,科技系统要急灾区所急,解灾区所需,充分发挥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四川提出的需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3S技术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技术支持.结合北斗导航系统为代表的3S技术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应用现状,分别探讨GIS,RS,GPS在震前调查研究、震后抗震救灾、重建规划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08,(7):82-94
1-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8.
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两个多月。两个月来,科技界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力投入科技抗震救灾,大批专家义无返顾奔赴一线,大量先进技术运用于治病救命和防控次生灾害,充分凸现了现代科技的作用。下一阶段,如何重建灾区已经成为抗震救灾的焦点,国务院专题讨论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全过程,生动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本质。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举全国之力,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的,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同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电信浙江公司迅速行动,采取多项措施,集聚多种资源,全力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全省各地114号码百事通就像一座座空中桥梁,依托中国电信强大的网络优势和综合信息运营转型成果,连接灾区,将川浙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综合信息运营中心就是全省114团队中的典型代表。近日,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