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连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数据,探讨同一组术者行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对同一组术者连续开展的154例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析,对于每一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风险调整累积和分析法(RA-CUSUM)绘制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USUM法得出曲线最大转折点在32例处,以此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学习提高、熟练掌握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熟练掌握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学习提高阶段(均P0.05).结论:通过CUSUM分析法对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进行精准剖析,表明术者驾驭该技术须累积的手术例数为3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6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两组病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术后出血及吻合口瘘发生。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操作较复杂,术者应具备较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同时具备丰富的经验,并需手术组人员的密切配合,早期开展应筛选合适的病例,按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4.
狄宝山  魏孔萍 《甘肃科技》2014,30(18):129-130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病例共9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1例,常规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55例,对上述2组病例作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短、胃肠道恢复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清扫淋巴结数也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轻,恢复快的优点,术后生存质量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5.
探讨精细化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效率和护理质量。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能显著改善手术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胃癌根治术共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腹腔镜组平均出血量为(153.05±11.71)m L,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的(278.45±12.65)m L(P<0.05)。腹腔镜组的平均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3.10±0.62)d,低于开腹手术组的(5.58±1.12)d(P<0.05)。腹腔镜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25±2.78)d,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的(22.07±3.59)d(P<0.05)。生存率:行腹腔镜手术者1年总生存率94.1%,开腹手术总生存率92.1%(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天数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肾癌根治术治疗 T1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11月至2013年10月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54例(腹腔镜组)和开放肾癌根治术患者42例(开放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的手术费和总住院费要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尽管费用较高,但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较开放肾癌根治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2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626例手术中,中转开腹2例,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手术时间15~120 min,手术平均住院日5d,24 h均可下床活动,86.7%患者肛门排气,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以最小的创伤,最佳的治疗手段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术后恢复快,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住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于2007年6月到2008年4月间经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病例100例,随机分为电视腹腔镜手术组50例、组50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剖腹手术组比较手术时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日均明显少于剖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迅速、优点。  相似文献   

10.
探索经脐单孔使用针式腹腔镜器械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回顾分析451医院自2010年2月至5月间56例经脐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临床资料.其中54例使用针式腹腔镜经脐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成功,2例转为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7.5 min(24min~7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7 mL(5mL~65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7 d(3 d~5 d).术后随访2周~3月腹部无明显可视瘢痕.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说明经脐单孔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腹壁疤痕不明显,但操作较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困难,可选择条件适合的患者施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方法在LAVH-I型的基础上结合部分Ⅲ型,即在镜下离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悬韧带),打通阴道后穹窿,并离断双侧骶韧带;经阴道处理主韧带及子宫血管。结果5例患者全部成功实施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80~250 mL,平均165 mL,无1例大出血、副损伤及术后病率。结论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既克服了开腹手术和阴式手术的缺陷,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特别适合初学者和基层医院开展,是子宫切除方式的又一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MIPPSO)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指数、伤椎高度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所有手术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程度(VAS)以及伤椎高度与Cobb角。结果 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胸腰椎手术均已完成。其中创面愈合时间为(7.34±1.23)d,手术时间为(83.98±6.22)min,术中出血量为(66.45±5.11)ml。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OD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Cobb角度明显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并有效减轻术后机体疼痛,值得临床应该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0例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各40例,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时间均较开腹组明显减少,术后随访2~3 a,术后腹腔镜组再次宫内妊娠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结论应用腹腔镜行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治疗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可以作为输卵管妊娠且有生育要求患者保守手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胆囊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37例,分为早期手术组(发病48h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6例,延迟手术组(胰腺炎治愈后3~5周)21例,记录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和手术情况.收集术中切取的胆囊组织(胆固醇结石17例,胆色素结石13例,胆囊息肉7例),RT-PCR检测不同胆囊组织中Cacna1c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患者总住院时间短于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淀粉酶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早期手术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淀粉酶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色素结石和胆囊息肉组织中Cacna1c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胆固醇结石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色素结石组织与胆囊息肉组织Cacna1c mRNA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48 h内行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且疗效理想;Cacna1c基因为钙离子通道在不同胆囊结石组织中分布差异的分子基础,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术中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表明: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术后抗感染情况,探讨术后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腹腔镜手术患者341例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子宫全切和次全切手术(A组)172例(污染类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出术(B组)169例(清洁类手术),再依照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3,7 d和未使用抗菌药物分为Ⅰ~Ⅳ4个亚组,对比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退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使用抗菌药物的AⅠ~AⅢ3个亚组中AⅠ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明显短于AⅡ,AⅢ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Ⅳ亚组术后退热时间明显长于AⅠ~AⅢ亚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AⅠ~AⅢ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Ⅰ~BⅣ4个亚组之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Ⅳ亚组术后退热时间和术后感染率与BⅠ~BⅢ亚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于清洁类手术患者术后不必给予抗菌药物,污染类手术延长术后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与感染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量缩短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在腹腔镜监视下,尽量吸净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后,使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14例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后2~3d进流质饮食,5~7d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肠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6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奇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和30例,对照组采用中心吸引吸出术野出血,观察组患者给予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ct、Hb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异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异体血病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过程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少输异体血,并降低或者杜绝发生输异体血等并发症,可在骨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